亚洲情人网-亚洲情人-亚洲欧洲综合-亚洲欧洲自拍-欧美专区亚洲

張恨水作品(張恨水作品紙醉金迷)

  • 生活
  • 2023-04-21 15:58

張恨水,1895年-1967年,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市人。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

現在,人們都說張恨水除了著作等身之外,一生創作3000多萬字,還有“三絕”:其一,他能夠同時撰寫多部小說,最高紀錄是七部長篇同時著筆;其二,他寫作從來不打草稿,每每是一揮而就,甚至沒有什么涂改;其三,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穿插于小說之中。

事實上,張恨水還有“一絕”:能夠一只手寫文章,一只手打麻將。兩只手干著不同的工作,互不影響。這種絕活讓我想到了他經歷的愛情:寫文章的手把最美的繪與枝頭,絢麗繽紛,讓人向往;打麻將的手把打出平常的生活,實實在在,叫人回味。

張恨水結過三次婚,或者說是娶過三任妻子:第一任徐文淑;第二任胡秋霞;第三任周南。她們原本都不叫這個名字的,是張恨水把她們的名字一個個地改成了詩意的,而在她們陪伴張恨水走過的歲月里,卻有了愛與不愛或愛與最愛。愛或最愛被盛開在枝頭,卻是一地落紅,被詩意得沒了冷暖,繾綣浮華,像是寫文章;愛或不愛,也能相互依偎,卻在各自的保重里,于心意慢慢枯萎,最終露出生活真實的原色,冷暖自知,如同打麻將。

第一任:被調包了,是不愛的

張恨水的筆名來源于李煜的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恨水”提醒他,他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沒有取得任何成就,再加上世態炎涼,所以他用他的筆名來諷刺自己。

張恨水舊居在今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明清老街南津碼頭,他與家人雖在黎川只生活了一年的時間,但黎川卻成了他成長中的重要一站,也是文學生涯中的關鍵起點。他能來到這里,是因為父親的工作調動。

1905年初春,10歲的張恨水隨清末官吏的父親,沿贛江上游的黃金水道,乘瘦瘦窄窄的烏篷船,一路風塵來到黎川。在黎川,他有機會接觸到了中國古典小說,但父親卻要求他更多學詩。如此,在詩與小說的交集里,他于私塾老師端木先生教授下,完成了古文啟蒙教育。

1924年,張恨水在《上海畫報》發表《舊歲懷舊》一文,對自己曾經生活過的黎川有過這樣的描述:長橋大抵跨河而通山,橋正中建屋,敞軒而觀四面。橋下臨閘,以圍大數丈之木輪,置閘口中。水自上流頭來,激輪輾轉如飛,浪花作旋風舞,至為可觀……如此,黎川于老街茶館聽評書和“話文”或在廊橋上與小伙伴捉迷藏的時光里,成為了一個少年的“夢里江南”,讓他在以后的歲月里文思飛揚。

1909年,張恨水14歲,插班進入了新式學堂,接受了維新派的新思想,隨后學習數理化以及英語的現代知識,甚至還剪掉了辮子,夢想著將來出國留學的光明前途。但這時候,命運卻和他開不了一個玩笑,在每天清晨都會練武健身的父親突然病逝,讓他只能輟學回到老家,開始以幾畝田地謀生,苦悶終日。

這期間,張恨水的人生也曾出現過轉機,那就是他曾在親友的幫助下,得以在上海繼續求學,并在上海以“恨水”為筆名,向報刊雜志投稿,雖然發表甚少,但編輯的鼓勵為他后來以文為生奠定了契機。日子本來可以這樣過下去,但同樣不幸的是,時間不長,他就讀的由孫中山創辦的“蒙藏墾殖學校”就被迫解散了,他只能開始自謀生路。

這是1913年,張恨水18歲,母親為他“準備”了一場婚姻。

母親知道張恨水心氣高,學業未成,還想做一些事情,不會輕易結婚,就對他說:“男大當婚,你去看看,如果看上了就結婚,我不逼你。”張恨水說,那就看看吧,結果他在媒人的指引下,他遠遠地看到了一個外貌清秀端莊的女子,認同了這門親事。

戲劇性的一刻,發生在張恨水和新娘進入洞房后。當他的心怦怦跳著挑開新娘的蓋頭,看到的一幕讓他傻了眼:那個外貌清秀端莊的女子怎么就變成了一個體形肥胖、相貌丑陋,甚至合不攏嘴、外露著牙齒的女子?這與他心中的佳人形象相距十萬八千里!

原來,新娘的家里有兩位姑娘,媒人指給他看的另一位,而這位因長相的原因,嫁人多少有些困難,新婚的家人便將她們來了個調包。張恨水受不了,溜出洞房,要求退婚。母親說:“婚都結了,怎么退呢?”在親朋好友的軟硬兼施下,他隨后雖又回到了洞房,但姑娘與他理想中的差距實在是太遠了,沒幾天,他就以到南昌求學為名,離開了家中。

第二任:是被培養的,曾經愛過

被調包的女子叫徐大毛,父親是私塾老師,她卻大字不識,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女子。雖被張恨水冷落在家,但她不忘善良樸實是自己的本分,且堅定地認為,自己只要做得足夠好,便可以讓丈夫喜歡上自己,所以她勤勤懇懇,既孝順婆婆,又撫養丈夫的弟妹,把家里打理地井井有條。

守著空房,對月長嘆,自恨命薄,日復一日。所幸的是徐大毛的努力換來了婆婆的滿意,在那些孤寂的日子里,婆婆不僅體諒她、安慰她,還這樣勸說自己的兒子:“大毛可是個好女人,她賢惠,既然已娶她進門,她就是張家的人,你可不能太冷落她呀!”但張恨水總是邁不過心中的坎。

這樣的日子過了4年,張恨水到漢口投靠在報館工作的本家叔伯張犀草,開始了媒體生涯。其后,在安徽蕪湖《皖江日報》任總編輯兼文藝副刊。1918年,創作了中篇文言小說《紫玉成煙》,完成了自己真正的處女作品。這4年,不識字的徐大毛纏著小姑子教自己識字看書,勤奮好學讓她很快變得會讀會寫。同時,因為能夠看懂最淺的佛經,多少變得有些超然物外,不再一味沉浸于丈夫帶給自己的痛苦中。而張恨水也因經不起母親的勸說,終于放下姿態,親近了自己不喜歡的女人。

張恨水首先給徐大毛改了一個很詩意的名字——徐文淑,然后回到家里與徐文淑同房了。徐文淑以為是自己的苦心等待與辛勞付出感動了感動了丈夫,對丈夫萬分賢惠、百倍體貼,但她沒想到丈夫回心轉意僅僅是為了讓她能給張家留下個后代,看到她懷孕了,丈夫也便松了口氣,自由了。等她生下孩子后,丈夫對她的冷淡又重新開始了。

后來,徐文淑又為張恨水生過一個孩子,但很可惜,他們都夭折了。孩子沒了,徐文淑的心都被掏空了,她覺得這是自己福薄,總是獨自落淚。所幸的是,不待見她的張恨水并沒有學其他文化人一樣,給她一份休書,雖把她冷落在老家,但每月還會寄她一些生活費。而她也因為喜歡讀佛經,于不知不覺中,心胸變得寬廣了起來。

這期間,張恨水1919年發表小說《南國相思譜》;1920年擔任天津《益世報》和蕪湖《工商日報》駐京記者,同時還兼任世界通訊社總編輯,并應邀為上海《申報》和《新聞報》撰寫通訊報告。1924年,開始在《夜光》上連載《春明外史》。《春明外史》連載有五年之久,因對當時官場和社會的奇聞怪事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嘲諷和譴責,獲得讀者的青睞,在后來產生深遠影響。張恨水由此一舉成名。

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張恨水與胡招娣相遇了。張恨水在自己的文字里,是這樣描述1919年秋他初到北平時的情形的:天色已經黑了,前門樓的偉大建筑,小胡同的矮屋,帶著白紙燈籠的騾車,給我江南人一個極深刻的印象。本來,他打算去北大當一名旁聽生,但為了養家糊口,他在報館找了一份工作,便放棄了繼續求學的打算。在這個過程中,他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總是在筆尖苦苦營造著自己心中的鴛鴦蝴蝶夢,一任美好的女子在自己的心中花開花落,卻身處于北平社會底層的熙熙攘攘里,沒有誰能為他孤獨的內心帶來慰藉。

張恨水的侄女張鈺在《恨水伯的婚姻》中這樣記述了張恨水與胡招娣的相遇:

大約在1923年至1924年之間,有個朋友向他(張恨水)介紹了救濟院的一位姓馬的姑娘。那時,救濟院里收養的無依無靠的女孩子,如若被人看中,只要雙方同意,便可按規定辦手續領娶。他去了救濟院,一見之下,雙方都很有意。那馬姑娘人很靈秀,也有點文化,他有心娶她。不料當他向院方提出申請時,竟遭到拒絕。原來馬姑娘已被別人看中,只是她自己不同意,那人便疏通院方,對她施加壓力。這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馬姑娘無奈之下,便把救濟院里的另一位姑娘介紹給恨水伯,這姑娘就是胡招娣。

胡招娣是四川人。一看她的名字就知道她家里女孩多,父母希望她能有個弟弟。由于出身貧苦家庭,父親是挑賣江水的苦力,四五歲時,她就被拐賣給上海一個姓楊的人家當丫環,后隨這家人來到北京。但這家人對她很是一般,打罵是常事,摔碎一個花瓶也會讓她在雪地里跪半天,她受不了這份***,逃了出來,遇到了一個好心的警察,將她送到了婦女救濟院。

胡招娣在婦女救濟院做著一些類似于糊紙盒的工作,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來養活自己,和其他被救濟女孩一樣,到了婚配的年齡,救濟院理所當然地希望她們都能找個好人家,盡快把自己給嫁了。張恨水不喜歡老家的妻子,一個人在北平,身邊沒個女人照顧不行,有朋友就向他介紹了救濟院,讓他去救濟院看看,如此,便與胡招娣有了命運的交集。

胡招娣長相不錯,多少圓了一些張恨水心中的佳人夢,張恨水給胡招娣改了個名——胡秋霞,意取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概是真心希望胡秋霞能成為自己心中真正的佳人,陪在自己身邊,并開始培養原本沒有多少文化的胡秋霞,讓胡秋霞懂得更多的文字,閱讀更多的書籍,甚至讀懂自己的小說。

對于張恨水的有意“培養”,胡秋霞心知肚明,不僅進步很快,而且還將張恨水的生活照顧得妥妥帖帖,讓張恨水安心創作,很快便寫出了《落霞孤鶩》,在創作上進入了一個高峰階段。此時,張恨水書迷遍天下,他的書迷中有張學良、陳寅恪、張愛玲等人,他掙的稿費不僅比魯迅多、貴,甚至連隊魯迅的母親也成了他的書迷。《落霞孤鶩》一出版就被一家電影公司看中,最后還被拍成了電影,張恨水因此成為“國民第一寫手”、人盡皆知的大作家。

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張恨水因為胡秋霞在作品上有了質的飛躍。當然,胡秋霞也對丈夫的寫作事業給予了無私的支持,張恨水打算創辦一家報社,她知道后,想都沒想就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2000塊大洋,幫助丈夫購買一些印刷設備。甚至,為了解決張恨水的“后顧之憂”,她還每月準時準點,向張恨水老家的母親和妻子寄生活費。如此,與張恨水萌生更多愛意,結下了很深的情感。

有了源源不斷的稿費,張恨水漸漸變得財大氣粗了,但在北平買了一處院子,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有房一族。1926年又將老家的母親和妻子徐文淑接了過來,過上了安心舒適的生活。胡秋霞與徐文淑相見,兩人關系處理得很是融洽,以姐妹相稱。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張恨水在母親的勸說下,與徐文淑同過一段時間房,且有了前文中所說的第二個孩子,但很不幸沒能活長。

1928年時,胡秋霞生下了兒子張曉水,但由于早產,孩子出生后不會哭,沒有孩子的徐文淑見了將張曉水抱在懷里,暖了好幾個小時,最終讓孩子哭出了聲。其后,徐文淑幫胡秋霞養張曉水10年,始終像自己一樣對待,甚至比親生更親,與張曉水之間結下了很深的感情。張曉水長大后說自己的命是大媽徐文淑救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恨水愛情與生活的原色。

第三任:天生的,也是最愛的

在男人的愛情世界里,大約都有這樣一個習慣意識,即是總希望自己所愛的那個人是天生的,而不是自己有意培養出來的。張恨水也一樣,雖然與胡秋霞結合讓他嘗到了愛情的滋味,但他心里分明一直沒有滿足,也總希望天上能為他掉下個林妹妹來。事實也是與胡秋霞結合的后幾年,因為胡秋霞脾氣不好,張恨水對其或多或少有一些疏遠。

今天人們都說,張恨水創作的高峰期其實是在與胡秋霞結婚以后的7個年里,這7年,他創作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等熱銷小說,而他之所以能如此奮筆疾書,功勞都得益于徐文淑和胡秋霞。徐文淑如同家庭傭人為他照顧好了家,胡秋霞為他生育兒女,讓他的生命里有了愛情轉化而成的力量與氣象。但就在這個時候,他偏偏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三個女人——周南。

周南,原名周淑云,是北平春明女中的學生。張恨水認識她的時候,她只有16歲。1931年,張恨水已經36歲了,北平新聞界和教育界聯合舉辦的賑災義演活動,張恨水飾演《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周淑云飾演蘇三。張恨水一見周淑云就被周淑云洋溢出的青春氣息與美麗容貌給震撼了,與徐文淑和胡秋霞不同的是,周淑云不但年輕漂亮,嗓音亮豁,而且有文化、有氣質,讓張恨水一下子就明白了她才是自己要找的女子,對她一見鐘情了起來。

張恨水經過一番躊躇猶豫之后,將一封邀約信夾在書里,寄給了周淑云,約她出來在茶肆小坐。周淑云見信后激動壞了,原因是她一直是張恨水的鐵桿粉絲,而與自己的偶像相聚喝茶聊天,她當然愿意了。于是赴約,沒想到就在那么一會兒功夫里,二人彼此認定對方就是各自生命里苦苦尋找的那一部分,在不知不覺中一個下午飛去,竟然難以分離。

張恨水告訴周淑云自己要比她大20歲,而且家里還有兩位妻子,再娶她仿佛沒道理。據說,周淑云竟然亮開嗓子唱了起來:“這世界的事,你說有道理就有道理,你說沒道理就沒道理……”張恨水聽后苦笑,周淑云說“我不在乎,只要你對我好就行!”當然了,這件事遭到周淑云強烈反對,但最終還是沒能拗過癡迷了張恨水的周淑云。

家里被胡秋霞鬧了個雞飛狗跳,胡秋霞說張恨水沒良心,甚至提出要與張恨水離婚。在始終被冷落的徐文淑的勸說下,張恨水提出在外面給周淑云另找住處,胡秋霞這才漸漸安靜了下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張恨水一次次吟誦著這首古老的詩歌,為周淑云改名周南,讓她開在了自己心儀的愛情的枝頭,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張恨水還在結婚照背面的題字,時間是:民國二十年(1931年)農歷八月初八,公歷為九月二十九日。

琴瑟和鳴,舉案齊眉,張恨水終于過上了尋覓半生的才子佳人式生活,年輕、乖巧、有藝術情趣外的第三任妻子周南,讓他到此時才終于覺得人生是奇妙的,不是一塊枯燥的朽木。此時由于東三省淪陷,為表示內心激憤,他把在《新聞報》上連載的長篇小說《太平花》增寫了抗戰內容,成為了他的第一部宣傳抗戰的作品。此后,他又連續發表了《熱血之花》《東北四連長》《潛山血》等一系列抗戰作品,并于1932年出版宣傳抗戰的短篇小說集《彎弓集》。

1934年,張恨水由北平出發,游歷西北,以西北人民的生活為素材,創作了《燕歸來》《小西天》兩部長篇小說,分別發表于上海《新聞報》和《申報》。1936年,張恨水前往南京,與張友鸞創辦《南京人報》,編輯副刊《南華經》。抗日戰爭爆發后到重慶,張恨水任《新民報》主筆,并主編副刊,期間寫了許多小說和詩文……戰爭與苦難的經歷以及第三任妻子周南的默默支持和給予,讓張恨水的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這也讓他的創作最困難的時期。

在抗戰8年時間里,陪伴在張恨水身邊的是周南,她不計較名分,丈夫寫作,她除了照顧他,還通過種菜、養豬盡力讓家里多一份收入。抗戰勝利,張恨水全家遷回北平,當時物價飛漲,張恨水也想到了我們今天一些人所說的理財方式,把將所有積蓄都換成金條,委托給了一位朋友保管,沒有想沒想到這位朋友卻在解放前夕帶著他的金條一起去了臺灣。

這件事加上長期積勞成疾的寫作,使張恨水1948年底半身不遂,喪失了寫作能力,甚至記憶力。丈夫有病了,胡秋霞的心也軟了,開始前來與周南一起輪流照顧張恨水,而此時,徐文淑已于1938年回了老家,因為張恨水每月都寄給她生活費,漸漸地,她有了一些積蓄,買了一些土地,成了當地的地主。每回,收到張恨水寄來的生活費,別人都說她找了個搖錢樹,她說:“啊,就是!”顯然,她已經將作為一個女人被冷落的經歷給忘記了。

隨著張恨水一天天康復,胡秋霞與周南兩個女人也逐漸白發增多。1956年,周南患上乳腺癌,因不愿被張恨水擔心,獨自默默承受,最終拖成了晚期,1959年離世。這時,她才被真正“扶正”,張恨水將她安葬在八寶山,墓碑上寫上了所有子女的名字,在為她寫下近百首悼亡詩的同時,還經常乘著三輪車去墓地看她,在那里一坐就是她幾個小時,想像和回憶著她“桃之夭夭”的樣子。

在周南病逝前的1958年,徐文淑因給張曉水寄信,結果不幸中風,死在了街頭。看著醫院里的周南,沒有分身術的張恨水給了兒子張曉水一些錢,讓他孤身一人前去為徐文淑送終。也許是當時,張曉水覺得偌大的一家人,只有他一人去送徐文淑,心里有些過意不去,便在1989年又為徐文淑立了一塊新墓碑,后人的名字上只刻了自己。

周南去世后,胡秋霞來看張恨水的次數越來越多,最終,她原諒了自己的丈夫。1967年,張恨水因腦溢血發作在北京逝世。十多年后的1983年,胡秋霞去世。生活與愛情至此,都已被張恨水穿插著寫進了文字,但他的女子卻在近些年才說,他們在近些年才讀懂了他們的父親張恨水——張恨水一生都在尋找愛情。

結語:其實,《詩經》里那首叫周南的詩中,還有一句可以翻譯成: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人們啊,有時看到的愛情只是花,桃之夭夭的花,而忽略了綠葉茂盛永不落。生活里,常常是花是花、葉是葉。花是愛情,讓人向往迷戀;葉則是生活,更是生活的原色。分明地,沒有葉的花并不十分好看,但人們卻一心想著贊美、追求花,冷落甚至淡忘了葉。

張恨水,也只是看到花,如果沒有葉,花將是什么?仿佛沒有人能說清,但探出頭來的葉,一定和花一樣來自地下的根,具體的樣子是什么呢?愛與不愛和最愛的,在那根里,都是重要的,也可以都是重要的。張恨水,一人走出了三種愛的經歷,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遇到過。打麻將是一種生活,寫作也是一種生活,只是它們在一個人的愛里只能開成一種是最美的罷了。

恨水,不能成冰?然而成冰了又能如何?因為不管是對水還是對冰,花落都是一樣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 | 在线一区二区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 | www.五月| 波多野结衣成人 |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网2014 | sese天堂 | 国产成人毛片精品不卡在线 |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 | 伊人激情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首页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 免费羞羞网站视频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影院 | 久久国内精品 | 伊人久久婷婷丁香六月综合基地 | 国产亚洲一级精品久久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 亚洲 成人 欧美 自拍 | 综合五月婷婷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成人 | 亚洲爱视频 | 天堂av2017男人的天堂 | 午夜欧美福利 | 午夜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 色网站免费 | 国产a一级毛片午夜剧场14 | 五月婷激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 99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福利精品 | 五月丁香啪啪 | 欧美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小视频网站 | 校园春色综合网 | 七月丁香色婷婷综合激情 | 香蕉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