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育寧正式結束了在華潤集團近6年的任期。
7月28日,華潤集團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宣布了中央關于華潤集團董事長調整的決定:免去傅育寧華潤集團董事長職務,由王祥明接任。
63歲的他,已超過央企退休法定年齡,退隱是時間問題。
年營業額高達6500多億元,凈利潤515億元,中國TOP10房企,在香港最負盛名的央企之一……
華潤集團走過了82年輝煌的日子,也成就了12位掌舵人的傳奇。
這些歷任董事長們,有創業一代的深謀遠慮與人生無奈,有入關談判一代的視野開闊與舌戰群儒,有寧高寧一代的并購擴張和縱橫捭闔,而如今迎來第13位董事長的功成身退。
有人說對比前任宋林,傅育寧太過低調沉穩,有人說傅育寧當年放棄萬科的昏招,讓華潤失去了進入房企TOP5的最好機會。
而在炸房團看來,傅育寧有極致的掌控欲和狠勁,沉默的表面下暗涌著可怕的商業野心。
01
傅育寧主掌華潤開始于2014年的一場意外,當時原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貪腐案爆發,傅育寧臨危受命,從招商局集團董事長調任為華潤集團董事長。
之所以傅育寧被挑中以“救火隊長”領導華潤,有分析認為華潤與招商業務結構類似,都是多元化企業,兩個集團都在香港擁有重要資產,比如,華潤在香港有5個上市公司,而招商的經營總部就位于香港。
對于傅育寧來說,這是一次突如其來的任命,也是一副沉重的擔子。
從企業體量來看,截至2013年年底,華潤集團的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利潤分別為招商局集團的2倍、5.6倍和1.7倍。前者主業多達7個,所處領域比僅有3個主業的后者復雜得多。
更重要的是,現在華潤集團正處在風口浪尖,人心浮動,不少員工把原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視為“教父”一樣追隨,如何斬斷這些腐敗的滋生,重回正軌,傅育寧勢在必行。
傅育寧赴任第一天,先整頓企業文化,在華潤官網首頁新開辟了一個“傅博士觀察”專欄,刊登自己在企業內部的講話及關于企業發展的思考。
截至2020年7月28日,該專欄共刊登70篇文章,“塑德”“反思”“鑄魂”“問心”“合規防線”“文化重塑”“反腐”等關于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詞匯高頻出現。
同時,傅育寧開始對華潤旗下業務“開刀”重組,與宋林的瘋狂生長不同,他只做減法。
首先,剝離香港上市平臺華潤創業旗下零售飲品等業務僅保留啤酒業務,并更名為“華潤啤酒”,此后從百威英博回購了華潤雪花啤酒剩余的49%股權,將雪花啤酒進一步打造為國內最大的啤酒集團。
他還將華潤醫藥、華潤醫療與華潤微電子三個板塊帶向資本市場,這些都是華潤八十余年歷史中涉足時間較長、有改革創新之功的產業,2019年,華潤醫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044.54億港幣,年內凈利潤50.98億港幣,是華潤集團的重要利潤來源。
他深諳產融結合的優勢,在華潤設立產業基金,連通華潤產業與金控平臺,并積極向“+互聯網”轉型,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醫療健康、云和大數據、智慧城市與智慧零售等領域展開合作。
在華潤最備受關注,也是最重要的地產開發業務,被稱為“救火隊長”的他也不甘讓接手后的華潤置地趨于平庸。
于是他開始連續使用組合拳,先是繼續“孵化注資”,用母公司華潤集團的項目不斷輸血。
年報數據顯示,2014-2019年間,華潤置地拿地面積、拿地金額保持上漲態勢,尤其2017年后拿地金額更是破千億。
銷售方面,得益于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的快速攀升,華潤置地2016年正式站上千億陣營
然后是推行金融+地產,從產業角度來挖掘其金融需要,比如華潤去外面收購了一個項目,在有資金需求情況下通過發行信托等方式,把融資所得運用到項目上。
產業基金事業應運而生。
2016年,華潤置地聯合華潤資本、中心銀行共同發起設立300億元境內住宅地產基金的計劃。
2017年,華潤置地計劃啟動35億元寫字樓基金;
2018年聯合南寧投資、華潤投資創業、世博土地控股與中國人壽保險共同設立150.01億元。
中國地產行業無論在土地開發模式,還是在融資模式上,都受到了香港與新加坡這兩個彈丸之地的深刻影響。
而他在嘉德置地董事會(新加坡最大的上市房企)里的獨董經歷,以及香港商界的從業歷程,正好助他去實現更強烈的野心。
02
拋開這些整合之舉,在這6年間,最讓傅育寧更受外界關注的事,卻是寶萬之爭中沉默的他。
2015年7月發生了轟動業內的“萬科股權大戰”,開始之初,華潤位列萬科第一大股東。
而到2017年1月,華潤將所持全部萬科股票以每股22元共計作價372億元賣給深圳地鐵,徹底撤出萬科,結束了對萬科長達16年的大股東之位。
期間,有內幕消息爆料以王石為代表的萬科管理層至少找傅育寧12次,請求支援阻擊寶能系成為第一大股東,但是傅育寧不支援,不增持,一直緘默。
有說法稱,2015年底在寶能之戰最為焦灼之時,華潤正忙于與百威英博的啤酒業“雙雄對決”。
也有說法稱,華潤在紛爭中謀求的不僅是第一大股東的地位,而是能夠控股和控制萬科。
彼時華潤和萬科內部出現了巨大罅隙,就如同一華潤人爆料那樣,以前雙方老板見面時,可以稱兄道弟把酒言歡;而傅育寧接手華潤后,郁亮再去華潤時次次西裝筆挺莊而重之。(華潤領導)上來點點頭:匯報吧。
傅育寧慢慢失去了對萬科的把控。
2015年12月19日,萬科董事會在不告知華潤董事的情況下,以自己名義突然發出停牌。
2016年3月12日,以郁亮為主的萬科管理團隊與深圳國資委旗下的深圳地鐵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預備重組,而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傅育寧前一天晚上才得知如此重大的消息。
即使傅育寧發出“最后通牒”,并明確告訴王石,“希望萬科不要再次不尊重華潤的意見,如果你們執意還要這樣做(涉及股權交易)的話,你們將失去華潤對你們的信任。”而王石早已去意已決。
王石曾經作為萬科管理層,在寶萬之爭中的表現,則被傅育寧評價為,“是價值觀的問題”。
在那么強勢的萬科職業經理人面前,強勢的傅育寧豈能聽之任之,甘當綠葉?
集團架構內,控制不住的板塊,就不是自己的主營與核心資產。
如果真成為萬科想要的那個甩手大股東,萬一如果輸了就是國資流失責任人。
在體制內,不犯錯就是最大的成功。
傅育寧只是不想犯錯。
03
傅育寧卸任了華潤董事長職位,而繼任者能否再現華潤置地“黃金時代”呢?
先說近些年來,華潤置地交出來的成績單不盡如人意。
華潤以住宅地產+商業地產的雙輪驅動格局,一方面商業地產業務如火如荼,在母公司華潤集團注資以及金融平臺的幫助下,華潤置地的商業地產發展迅速,2019年的租金收入達120.3億元,成為繼萬達商業后第二家租金收入突破百億的內地房企。
而在住宅開發上的表現卻略顯落寞,從2014年銷售增速降至冰點4%,接下來四年里增速回溫,15.3%、27%、40.8%、38.5%。
但2019年卻回到15.1%,與2015年基本持平,實現合約銷售額2425億元,勉強維持住“行業規模前十”的底線。
在毛利率上,2019年為37.9%,比2018年同期的43.4%有所下降。
不僅銷量、利潤增速放緩,管理層人事變動也是華潤置地不愿提起的痛。
2019年2月,任職達26年、被媒體成為華潤置地“靈魂人物”的吳向東正式離職,他曾一手打造了以萬象城為代表的商業地產體系。
此外,高級副總裁遲峰,副總裁、華北大區總經理蔣智生,董事局副主席、華北大區董事長張大為等核心高管均傳出離職消息。
或許于傅育寧來說,關于華潤置地的更多已然無暇顧及。
央企一把手正式退休之前,為了順利過渡,中央組織部往往會提前一年安排好接班事宜,王祥明即是在此情況下進入華潤集團。
王祥明長期在建筑領域任職,2016年8月擔任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此次,空降到華潤僅一年半的他,接替傅育寧出任華潤集團董事長,華潤歷史中,董事長兼任置地主席尚屬首例,這也為傅育寧在萬科事件中留下的遺憾,提供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