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偶遇落單大雁的視頻
引發(fā)了廣泛關(guān)注
原來,不知不覺又到了候鳥遷徙的季節(jié)
隨著冷空氣的到來
候鳥也加快了遷徙的步伐
許多在北方繁殖的鳥類開始南下
前往相對溫暖的越冬地
其中有些鳥兒會在上海短期停留休息
還有的則在這里越冬
可以說,上海近期又迎來了觀鳥的好時節(jié)
那么現(xiàn)在可以看到哪些鳥類呢?
能去哪里觀鳥呢?
小葉子為你準(zhǔn)備了這份觀鳥指南↓↓↓
觀鳥地點推薦
世紀(jì)公園、共青森林公園、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海灣森林公園、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等都是觀鳥的好地方,并且交通方便,只要仔細(xì)觀察,都能夠看到多種野生的鳥類朋友。
上海常見遷徙鳥類
01
鶇[dōng]類
首先是鶇類候鳥,包括白腹鶇(Turduspallidus)、灰背鶇(Turdushortulorum)、懷氏虎鶇(Zootheraaurea)等,其中白腹鶇最為常見,整體呈橄欖褐色,腹部灰白色;灰背鶇雄鳥兩脅及翼下橙黃色,背部灰色,雌鳥上體褐色較重,胸側(cè)具黑色斑點;懷氏虎鶇雌雄鳥羽毛顏色相似,橄欖褐色中密布黑色斑點,較機警。鶇類雖然個頭不小但膽子不大,喜歡在地面尋找果實和昆蟲,一有風(fēng)吹草動就會快速離開。
白腹鶇(攝影:鄭運祥)
灰背鶇(攝影:鄭運祥)
懷氏虎鶇(攝影:鄭運祥)
02
鴝[qú]類
鴝類也是上海常見冬候鳥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北紅尾鴝(Phoenicurusauroreus)和紅脅藍(lán)尾鴝(Tarsigercyanurus)已經(jīng)都到達(dá)了上海,北紅尾鴝雌雄異色,雄性羽色鮮艷,非常容易辨識,它們常常會在樹干上觀察周圍昆蟲的動向,一有發(fā)現(xiàn)就會快速過去捉取。
北紅尾鴝雄性(攝影:鄭運祥)
北紅尾鴝(雌性)
紅脅藍(lán)尾鴝
03
鹀[wú]類
鹀類也是上海冬候鳥中主要成員之一,這類鳥長相低調(diào),經(jīng)常被人認(rèn)作是麻雀,其實如果仔細(xì)觀察它們還是有很多差別的,比如叫聲、羽毛顏色、行為習(xí)慣都有所不同,其中最常見的為灰頭鹀(Emberizaspodocephala)、黃喉鹀(Emberizaelegans)等等,它們喜歡在低矮的灌叢中活動,主要取食草、昆蟲等食物。
灰頭鹀(攝影:鄭運祥)
黃喉鹀(攝影:鄭運祥)
除了上述的冬候鳥還有很多常見的留鳥棲息在各大公園綠地之中,比如白頭鵯、烏鶇、灰喜鵲、棕頭鴉雀、棕背伯勞等都較為容易觀察到。
棕背伯勞(攝影:鄭運祥)
長途遷徙,難免疲憊
上海作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停靠站
每逢候鳥遷徙季,都能見到不少“新朋老友”
今年你有去觀鳥嗎?
認(rèn)出了哪些“朋友”?
快來評論區(qū)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素材來源:市林業(yè)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