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彤彤剛進幼兒園,可是因為說話含糊不清無法和別人正常溝通,小朋友們都不愿意和她玩耍,彤彤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內向,回到家常常一個人靜***著不愿說話。看著彤彤的變化,家長心急如焚,趕緊帶著彤彤來到株洲市中心醫院口腔科就診。
經檢查,彤彤發音含糊并不是因為舌系帶過短造成的,經過康復治療科主管康復治療師陳歡的語音測試和評估后,確診彤彤是功能性構音障礙。經過三個月的康復訓練,彤彤順利通過了測評,語言表達已與同齡小朋友無異,人也變得活潑、自信了。
功能性構音障礙
功能性構音障礙是指構音器官無形態異常,聽力正常,語言發育大致達到3歲水平以上,構音錯誤表現為固定狀態。例如把“gege”說成“dede”,把“gugu”說成“dudu”,把“guozi”說成“duozi”等等。功能性構音障礙主要是與語言發育階段的某些因素有關,他通過訓練一般都可以治愈。
陳歡說,功能性構音障礙的發病率近年來逐年提升,學齡前后就診的孩子增多。為什么會發?。抗δ苄詷嬕粽系K發病機制還尚未明確,其發生與錯誤習慣、家庭環境、注意缺陷及先天遺傳等因素相關,但比較常見的且可干預的因素有以下兩點。
1
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因發音不清來醫院接受評估的孩子大多數都不是器質性引起的,而是缺乏好的語言環境。
很多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大部分可能交由老人撫養,而爺爺奶奶就把孩子交給了電視機和Ipad,孩子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就缺乏親子溝通和必要的語言訓練,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用說話,用手一指,大人們就知道他要什么,然后給他什么,沒有給他一個主動交流的機會。
還有一些是語言環境復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跟孩子說不同的方言,爸爸媽媽跟孩子說普通話甚至是英語,造成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和表達都有困難。
2
精細喂養的孩子易中招
現在的孩子帶的都很精細,家長們怕孩子營養不好,經常湯泡飯給孩子吃,或者把水果打成汁給孩子吃,讓孩子丟失了咀嚼這個動作。
口腔是一個很精細的器官,說話時需要下頜、唇、舌頭、軟腭、咽腔等的配合,沒有咀嚼動作,口腔功能沒能得到充分鍛煉,孩子的舌、唇、下頜的協調性就差,自然而然話就說的不清楚。
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危害
盡管病因尚不明確,但是研究顯示,長期的構音問題會給孩子在社交溝通方面帶來困擾,構音方面的障礙可能會增加兒童拼寫和閱讀障礙的風險,發展為閱讀障礙,以至于影響兒童的學習、生活,更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極大的傷害。
一個真實的案例:陳歡說,她曾經接診過一個5歲說話不清的小男孩,當時只要通過語言康復訓練是可以把錯誤的發音糾正過來的,可是孩子的奶奶堅持長大了就好了。
直到孩子12歲的時候家長再次帶著小男孩來找她就診,再次見到小男孩,他變得沉默寡言,家長十分懊惱悔恨當年不明智的決定,導致小男孩一直以來沒有朋友,性格變得十分內向、膽小怕事,也非常不善于表達和溝通。這時孩子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很難把發音糾正過來了。
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發音不清的原因,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但是這些觀念是不可取的。當孩子已經出現發音不清,應及時到醫院口腔科就診,檢查是否舌系帶過短。一般情況下,舌能伸出唇外并且舌能上舔硬腭就不需要去剪舌系帶,可以通過康復訓練治療糾正。
確診了功能性構音障礙,醫生會完善相關檢查,并對孩子的語言清晰度進行評估,了解喂養情況,再針對性的開展干預訓練,幫助孩子鍛煉口部肌肉功能再糾正其錯誤發音。
大多數錯音少的孩子通過一個療程(3個月)的康復訓練可以正常發音,但在此期間還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每天在家堅持和孩子進行5-10分鐘的訓練才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功能性構音障礙預防大于治療。學齡前是孩子進行語言訓練的最佳時期,錯過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不良發音習慣就很難糾正了。作為家長,應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和他們多溝通交流,多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多跟其他的孩子進行互動。
到該添加輔食的年齡就要添加輔食,孩子1歲多的時候就要和大人吃一樣軟硬的食物,多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切莫讓孩子不嚼就吞。若發現孩子有語言發育障礙,應及時到康復治療科尋求言語治療師的幫助,進行言語評估與治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