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老年女性,61歲,2018年7月14日19:40因“急性農藥中毒”由急診科轉入ICU。患者1小時前被人發現口服農藥,周圍發現啶蟲咪空瓶。入室時患者意識喪失,昏迷狀態,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遲鈍,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急診科護士交班,胃管置入困難,無法使用洗胃機進行洗胃。
一波三折的插管過程①責任護士立即采用無菌技術向胃管內注入石蠟油(便于拔除導絲),放入導絲,再潤滑胃管前端;沿一側鼻孔緩慢插入至咽喉部(14-16cm處),抽出氣管插管氣囊內空氣,繼續下送,遇明顯阻力,無法繼續插管。(導絲引導下置入保留胃管法)
②一名護士解開氣管插管固定繃帶與膠布,將氣管插管及牙墊移到患者左側嘴角處固定,另一名護士使用麻醉喉鏡從患者右側嘴角插入,抬起舌體及會厭,暴露聲門,發現患者喉粘膜糜爛,水腫明顯,食管入口狹窄,將帶有導絲的胃管經患者一側鼻腔置入咽喉部,在喉鏡明視下持卵圓鉗準備經口腔將胃管送入食管,仍無法順利通過。(喉鏡明視下導絲引導置入保留胃管法)
③保持喉鏡位置不變,取用6號氣管插管(起隧道作用)直接插入食管,將胃管從氣管插管腔內通過食管,直達胃部,證實胃管確實在胃內,然后拔出食管內的氣管插管,于距門齒55cm處固定。并妥善固定經口氣管插管。(氣管導管在喉鏡明視下插入食管,從氣管導管插入胃管法)
轉歸該患者經生理鹽水洗胃、血液濾過+血液灌流清除胃內、血內毒素后,于2018年7月15日09:20意識清醒,07月15日11:20成功脫機拔管,7月17日11:00好轉后,轉急診科繼續治療。
分享理由洗胃是將胃管從鼻腔或口腔插入,經食管到達胃內,先吸出毒物后注入洗胃液,并將胃內容物排出,從而達到消除毒物的目地。急性中毒的患者病情急,變化快,如不及時救治,常常會危及生命。對于急性中毒的患者,及時洗胃是一項重要的搶救措施。
反思總結置入胃管是護士常用的一項基礎護理操作技術之一,通常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才能獲得成功,然而入住ICU的患者因病情危重,特別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伴意識障礙、頭頸活動受限、口腔或咽喉曾手術者、先天性口咽食道解剖畸形者、胃管置入困難者、病人急性藥物中毒后食管燒灼腫脹糜爛嚴重、胃管置入困難、急需胃管置入者,應用氣管導管在喉鏡明視下插入食管,從氣管導管插入胃管法,有以下優點:
①操作***簡單,易于掌握,通過喉鏡可清晰的看到食道入口,并且使用氣管插管輔助彌補了因胃管硬度不夠而導致胃管置入困難的情況。
②大大縮短了放置胃管時間,一次成功率明顯提高。
③減少因反復插管而出現的鼻咽部黏膜受損出血及術后咽部不適等并發癥的發生。
④避免和減輕了常規反復插管所致的嗆咳、躁動、黏膜損傷、誤吸及患者家屬的心理緊張及不安情緒,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穩定。
⑤大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使病人能夠及時地從胃管內攝取所需的營養、藥物及水分,有效地配合了病人的治療。
專家點評此作者善于思考查閱文獻,在臨床實踐中遵循常規胃管置入的操作流程,遇到疑難特殊患者,昏迷及氣管插管患者,由于不能配合醫護人員進行胃管置入的操作,再加之咽喉部有氣管套管占據,喉頭水腫等因素,按常規置管法留置胃管很難一次成功。
啶蟲脒是一種新型煙堿類殺蟲劑,大量服用可導致多器官衰竭致死,早期及時、迅速、反復、徹底洗胃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服毒4-6小時洗胃最有效.
作者作為一線臨床護士經驗豐富,遇到困難能夠及時有效借助可視喉鏡,醫護一體化協同配合,與時間賽跑,為患者爭取了搶救時機,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治療保障。
參考文獻:
①劉靜蘭,劉瓊,鄭新峰,劉敏,向清華,馮彩琴,李茶香.喉鏡明視下復爾凱導絲結合卵圓鉗輔助法在困難胃管置人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3.1(26):45.
②劉潔,謝力.喉鏡輔助經口明視下胃管置入法在神經外科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23(18):95.
③王向陽,隋少鵬.氣管插管狀態下胃管的置入***介紹[J].中國麻醉與鎮痛,2003,23(2):137.
④朱海穎.氣管導管引導胃管置入法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應用[J].山
⑤東醫藥,2008,48(3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