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現代化”
“四個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目標,是我們黨的正確決策和偉大創舉。其基本內容幾經變化,后被確立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它是在建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過程中,***、周恩來等***同志總結經驗、高瞻遠矚,提出的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1954年召開的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是四個現代化的概念第一次提出;1964年年底到1965年年初召開的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并宣布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從此,四個現代化成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宏偉目標。
1954年9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在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同時,還審議批準了周恩來所作的《***工作報告》。在報告中,周恩來根據***的上述思想,提出了經濟建設的目標:使我國國民經濟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得到有計劃的迅速的發展,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是中國***對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最初概括。
后來,“四個現代化"的內容幾經變化。1957年2月,***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提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卑选艾F代科學文化”和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并提,表明我們黨已開始認識到現代科學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期間,***在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明確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焙髞?,周恩來把“科學文化現代化”改為“科學技術現代化”。
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周恩來在《***工作報告》中,正式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今后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總的說來,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鏈接:
總的說來,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歷史任務,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周恩來:《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1964年12月21日)
素材來源:劉志新《百年黨史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