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教授吉德羅·洛哈特寫了一系列的冒險類暢銷書,包括:
《與食尸鬼同游》《與巨怪同行》《與吸血鬼同船旅行》《與狼人一起流浪》《與***雪人在一起的一年》《與女鬼決裂》《與母夜叉一起度假》食尸鬼、巨怪、吸血鬼、狼人以及***雪人,我們都知道是啥生物,但最后兩部的女鬼和母夜叉,恐怕很多小伙伴就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了。
帶著這樣的疑惑,小斯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女鬼與母夜叉究竟是什么生物吧。
女鬼說到女鬼,就忍不住會想到《聊齋志異》中的那些香艷女鬼們。但魔法世界的女鬼,和咱們東方文化中的女鬼還真不是一個定義。
洛哈特的這本《與女鬼決裂》內容大概是講他幫助一個叫班登的地方驅逐女鬼的故事。而實際上,這個女鬼是一個長著毛乎乎下巴的女巫驅逐的,洛哈特只不過剽竊了她的成就。
女鬼的英文是Banshee,或者把這個詞翻譯成“女妖”更貼切,她是愛爾蘭傳說中預報死訊的女妖,也被叫做“報喪女妖”或音譯成“班西”。
和夜騏一樣,報喪女妖并沒有什么危害,但因為她出現時,往往會伴隨著死亡,所以也被視為了不祥的生物,故而人們對她存在著恐懼。
報喪女妖,或是以年輕的女性形象出現,或是以丑陋嚇人的巫婆形象出現,一般身著灰色的兜帽斗篷或是長袍,且出現時總是伴隨著慟哭聲,因而在某些地區,也被稱為“慟哭的女子”。
如果按照《哈利·波特》中魔法部對生物的分類,報喪女妖應該和幽靈一樣,屬于“靈”一類的生物,時常在墓地之類的地方出沒,而且總是一邊拿著梳子梳頭,一邊哭泣。別說是麻瓜,就算是巫師看到她們,確實也會嚇得不輕
哈利的同學西莫·斐尼甘似乎極其害怕女鬼(報喪女妖),他的博格特形象不僅是女鬼,而且他還預測過哈利在三強爭霸賽中的第二個項目很可能是要從一個女鬼身邊通過。
母夜叉而說到母夜叉,可能很多小伙伴的第一反應是《水滸傳》中的孫二娘。但在魔法世界里,母夜叉并不是用來形容性格兇悍的女人,而是確確實實是一種生物。
母夜叉英文是Hag,在西方傳說,尤其是歐洲民間故事中頗有“名氣”。它們一般長得很像丑陋的老巫婆,而且臉上長滿了惡心的疣,會使用一些基礎的魔法。
魔法部將母夜叉歸入了“人類”中,為此馬人和人魚很不高興,寧愿自己歸為“獸類”,也不要和母夜叉成為同一種分類。
在民間傳說中,母夜叉也會化身成漂亮的女人引誘男人和他們XXOO,然后給男人帶去惡夢并讓他們染上疾病。
在《哈利·波特》中,母夜叉已經深入了人類巫師的社會中,在對角巷、翻倒巷與霍格莫德村偶爾也能遇到她們。不過,也有一些母夜叉是居住在巖洞中的。
而在巧克力蛙巫師卡片中就有一位母夜叉的身影,她叫霍諾利亞·納特科姆,是母夜叉改革協會的創辦者,這個組織的目標可能是幫助并引導母夜叉在魔法世界中過更文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