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規則進行了調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點“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里
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啦~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發生的中韓泡菜之爭。簡單回顧一下:今年年初,中國視頻博主李子柒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支影片,在影片當中,李子柒用各種蔬菜腌制了一些泡菜。結果影片留言區涌入了大量韓國網民,聲稱泡菜是韓國發明的,李子柒(甚至整個中國)是在盜用韓國文化。韓國網友的舉動自然引起了中國網友的不滿,于是兩國網友開始在網絡上爭論起泡菜的起源和歸屬。這件事大家應該還都有些印象,所以我們也就不再多重復泡菜的起源之類的知識點了,畢竟起源這件事大家懂的都懂,而韓國網友們又完全說不通……事實上,很多人都覺得這件事可能也就這樣結束了,但沒想到的是,韓國***先退了一步,他們決定要給泡菜改名了!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解釋說,韓國的泡菜(Kimchi)被翻譯成泡菜(Paocai)是有問題的,兩國網友們所說的泡菜,其實是屬于兩種不同的食物。因此,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決定,修正《公共術語的外語譯名規范》,更改Kimchi的標準中文譯名(泡菜)。那泡菜不叫泡菜了,叫啥呢?韓國官方表示,由于中文里沒有Kim或者Ki對應的音節,Kimchi不能直接音譯為準確的中文,所以要從16個意思相近的候選譯名中進行選擇,而他們最終決定,將Kimchi的中文翻譯改為“辛奇(Shinchi)”。這個“辛奇”是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在2013年,對4000個漢語詞匯進行了分析,并比對了8種中國方言,又征求了韓國駐中國使館的專家意見之后,給出的中文名。“辛奇”發音與Kimchi相似,同時又能讓人聯想到辛辣、新奇的含義,因此最終被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選中,代替“泡菜”成為Kimchi的中文符號。(韓國某些旅行社已經更名)事實上,韓國農林水產部在2013年就嘗試過把出口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地區的韓國泡菜都改名為“辛奇”,但當時辛奇這個詞太小眾了,流通性比較低,所以韓國商家們還是用回了“泡菜”。從這次正式更名之后,韓國會引導相關企業改用“辛奇”一詞,大家在未來就能看到很多新奇的“辛奇”包裝了。而且不只是出口品牌要更名,在未來的韓國教材里,也會把“泡菜”修改為“辛奇”。泡菜拉面火鍋也會變成辛奇拉面火鍋。其實想想這樣也不錯,畢竟如今韓國泡菜跟四川泡菜已經成了兩種不同的食物,所以某些網友提到“泡菜”的時候可能確實會引起歧義,如今大家自己叫自己的,就不會有人吵架了吧?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韓國……韓國網友們不但覺得泡菜是韓國的,還覺得“泡菜”這個詞,也應該是韓國的……“文化體育觀光部是在韓國收稅的中國機構嗎???我真是無話可說。”“什么狗東西(韓國罵人話),泡菜就是泡菜,辛奇是什么?”“泡菜是固有名詞。就因為中國沒有Kim這個音,所以得改叫‘辛奇’嗎?那我們國家所有姓金(Kim)的,都要被中國人改姓‘辛’了?”“什么是‘辛奇’?我在韓語詞典里都找不到。大多數韓國人都知道,‘泡菜’這個詞指的是將蔬菜浸泡在鹽水里制成的發酵食品。而漢字‘菹’則表示的是鹽漬蔬菜。所以‘泡菜’是從中文衍生來的詞,但它不是中文,而是從漢字借鑒來的韓語啊。”“如果沒有Kim就不翻譯的話,那不就更應該在漢語里加上我們的語言嗎?漢堡也是中國的外來詞,泡菜也只應該是韓國的泡菜,為什么不能用我們的話來寫呢?中國應該原原本本地接受,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改變我們的固有文化。”“都怪文在寅。他把中國稱為大國,讓自由的大韓民國的人民蒙羞!”話說回來了,讓人很想不通的一點是,韓國人民明明已經完成了去中國化,他們為啥連Kimchi的中文翻譯都要管呢?邏輯也是十分新奇了-。-ref: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723/2037698.htmlhttps://news.***s.co.kr/news/endPage.do?news_id=N1006372447&plink=INTEREST&cooper=SBSNEWSMAIN各位小伙伴們
微信公眾號規則又進行了調整
事兒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個三連
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與大家繼續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