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走烏飛,人生如寄。
不知不覺,2021年過去了,回過頭來一看,這才發現,今年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么也沒做。疫情以來,生活也有了巨大變化,以至于到現在我也沒有完全適應,想想兩年前,再看看現在,當真是恍如隔世。
而立之年,忽焉已至。同輩之人或許還不到,而我卻又超過了兩歲。始終還是渾渾噩噩,迷迷茫茫,想做很多事情,想寫很多東西,但又沒堅持做下去,真怕會“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悲守窮廬”。
但不管怎么說,事實已成,只能接受。
迷茫也罷,不甘心也罷,既然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能力,就去改變心態。無法行萬里路,就去讀萬卷書,至少書中還有美好的世界,還可以與書中人物共情,也能夠讓心態得以升級。那些日常理解不了的、種種奇怪的行為和想法,書中其實早已總結過。
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不死,就還有希望。讀書,便是給心里的燈注油,去保證心中的火能燒得旺一些,燒得長久一些。
年初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小目標,今年要讀三十本書(當時說的是古典小說),以及完成一部作品。書的數量算夠了,只是不全屬于古典小說;作品勉強算有一個,只是專欄而已,也就幾萬字。
正好年底無事,平臺圖文不景氣,懶得多更新,就把今年讀過的書說說吧,順便做個總結。
第一類書:古典小說
主要有《西游記》(李天飛注)《水滸傳》(百回本)《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嘉靖壬午本)和《紅樓夢》。
四大名著的版本都不唯一,通行本發行量大,出版社也各不相同。就西游而言,在我買過的幾個版本中,以李天飛注本為最好。
因為這一版中,不僅有許多注釋,還有相當多的科普和說明。像牛魔王坐騎“璧水金睛獸”,現存最早版本的西游,即世德堂本中,就有好幾種寫法,或寫作“璧水金精獸”,或寫作“壁水金睛獸”(壁應是璧誤寫),但從沒有“避水金睛獸”或“辟水金睛獸”。
在此版注釋中,李道長不僅提到了這點而且做了統一。
一些通行本校注不嚴,錯把牛魔王坐騎的名字寫為“辟(避)水金睛獸”,給了不少陰謀論者可乘之機。居然還有人用一萬字長文分析,最后得出結論,牛魔王坐騎屬于犀牛精,和金平府的辟寒、辟塵、辟暑三只犀牛精是四兄弟。而這些推測,都基于“辟水金睛獸”的名字和三只犀牛精一致。
又例如紅孩兒的三昧真火,之所以也叫“邪火”,是因為西游處處說修行,內丹術認為,邪火是指調節呼吸、意念出了錯誤,又或者心生雜念,致使身心焦灼。
包括紅孩兒為何叫圣嬰大王,為何“形比哪吒更富胎”,鐵扇公主與鬼子母之源流等,都可以在注釋中看個苗頭,而不必去糾結網上所謂的“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私生子”“鐵扇公主是太上老君情人”之類的濁言惡語。
一句話而言,此版西游足可以讓你少走許多彎路,可以少思考多獲取,而且所獲所得相當有價值,遠比陰謀猜測更有格調。
對這些名著的研讀類書籍,還有一些,如《水滸傳鑒賞辭典》《周思源新解水滸傳》《號令群神》《中華遺產:封神演義專輯》(雜志)《西游說唱集》《紅樓夢注評本》《三國戲曲集成》(第一卷元代版)。
《封神演義》這些年挺火,但看一本書就胡亂解讀的作者太多,實在是誤導讀者。對于書中眾神,李道長在《號令群神》中,從源頭和演變的角度,詳細做了考證和分析,如果你不想被別人帶偏,想去真正了解神話,建議從這本書開始。
《周思源新解水滸傳》,內容不算多,對部分人物的分析和評價也有失公允,但他在分析水滸語言方面相當好,雖然篇幅短暫,卻十分驚艷,這也促成了我另一個專欄的誕生。再結合鑒賞辭典看,完全就能明白,為什么明代以來,無數文學大佬認為水滸和紅樓并列第一。
《紅樓夢》其實我一直想看,早些年看了五六次,每次都看不完前十回,覺得人物太多,關系復雜,很難記憶。但現在不刻意去記,反而看得下去,而且還可以看好幾遍,只是相關資料書籍太多,又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前陣子看到不少人在討論癸酉本《石頭記》的真偽,很想買一本看看,到底還是忍住了,還是從基礎開始吧。
第二類書:筆記小說
明清文人的筆記小說,挺有意思。《聊齋志異》最為有名,光是仿聊齋的書籍,清代就有數十種。
這類書籍中,我看過不少,有《澆愁集》《柳崖外編》《剪燈新話》《挑燈新錄》《小豆棚》《遁窟讕言》等,多是說狐怪事。
《澆愁集》仿聊齋,里面許多篇章都很出色。如《俠女登仙》《義士》《集美山》《泡中富貴》《鏡里姻緣》等,或批判,或抨擊,或憤慨,或明志,或表心,相當出彩。
不過,我還是更喜歡《蘊香國》一文,一篇借做夢表達心意的文章。在文末,西脊山人的點評可謂直接。
懷絕打經猷,立絕大功業,卻是一夢,始以酒后而入夢,終以酒后而至醒。是一生大志,慨不能酬,不得已向酒杯中討生活也。林生立志守貞,在在可取,而仍不過托之一夢,然而功名富貴皆作夢觀可耳。
朱曼叔的點評也很直白:儒者抱治平經濟,嘗苦不及展施,茍得之,雖夢亦佳。我想,這應該就是鄒弢的心聲了吧。
其實這類書還有許多,一套六冊的民間故事長編,就提到了幾百本文人的著作,全都是這一類。還有一套《希見筆記叢刊》應該也不錯,可惜孔網也只有一套,價格昂貴。沒辦法,只能一本本買,所購《獪園》(校注版)還不錯,簡體橫排,價格也能接受。
啥時候能實現買書自由,那可就幸福了。
第三類書:詩詞曲賦
一直很喜歡詩詞,但一直都在門外,一心想著踏入門中,只能多看多學習。不過,都是電子書,在手機上看了《辛棄疾詞集》(大半)《詩詞曲賦常識十五講》《詩詞格律十講》《漢魏六朝詩文賦》《賦賞》。
大多也只是走馬觀花看一遍,沒什么印象。
倒是在搜韻網站看的專欄還可以,專門學習了一下拗句和拗救。雖然還很籠統,但總算了解了一點,還簡單做了一些筆記。也許,以后可以嘗試一下?
第四類書:家鄉文化
家再不好,終究是我的家;家鄉再貧窮,終究是我的家鄉。幾年前我便買了縣志看,那時候我還在南京游蕩。
來家以后,看到濱河大橋東南堆了土山,叫望荊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叫望荊亭。這望荊二字,十分眼熟,翻了一遍縣志,果然找到了。
原來,縣城南門以前就叫望荊門,據說是明代正德年間,縣令陳伯安建造靈璧城,四門也是他命名。但《古跡·望荊臺》說“荊人官此思親筑臺”,于是南門命名望荊山,以示思念之情,此言明顯不對,畢竟陳伯安是湖北黃陂人,他家距離西邊的荊山遠著呢,思親何必要通過遠處的山來表達?黃陂又不是沒有山。
依我看,望荊二字恐怕也是表達對人才的渴望。畢竟,荊山出玉,用玉代表君子、人才,在古文中屢見不鮮,“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名句便是證明。
靈璧城東、西、北三座門,分別是鹿鳴門,鳳儀門,來璧門。
東門鹿鳴門,鹿鳴源自《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后世以鹿鳴表示科舉考試,鹿鳴宴、鹿鳴客都可考試或舉子有關,東門取名鹿鳴,自然是希望本地多出人才。西門鳳儀門,鳳儀出自《尚書》的“簫韶九成,鳳皇來儀”,表示有鳳凰來成翩翩起舞,屬于吉兆。鳳凰也可以表示人才,比如鳳毛麟角,景星鳳凰等。來璧,或許和靈璧石有關,但璧也是美玉,本身還是希望有更多人才來到這里。
三個門都和人才有關,我相信望荊門的“望荊”二字,也是盼望人才歸來的意思。
前不久,樓下馬老師親自給我送了一本《靈璧縣志》(1986年-2011年),彌補了我的遺憾,終于可以看看小縣城最近這些年的歷史了。
手頭還有一本《百年靈璧》,也是從孔網淘來的,插圖見證了靈璧百年來的發展,只是插圖太少,前50年間隔太大,文字描述也不多,
另有《江淮文史》《安徽文學》《杏韻》等雜志,也是馬老師所送,有些看了,有些還沒看。能看到本土文學蓬勃發展,也很開心,只是有些事已經隔了四五十年或更久,讀來已經很難共鳴。
說起和馬老師的緣分,還得從貓說起。這段故事,我之前詳細寫過一篇,此處略說幾句。
11月9號早上,我去樓下喂貓,馬老師家的白貓坐在窗戶邊看。大娘看到后,和我聊了幾句,得知我不上班,就讓我幫她弄一下手機密碼,其實只是把支付寶密碼忘了,稍微弄一下就好了。聽說我寫文章后,本來在一邊***的馬老師很高興,和我熱情地聊著天。
馬老師是作家,還加入了市作家協會,他文筆細膩,文章嚴謹,我得多多學習。聽說我要看書,馬老師便送了我許多本土文學方面的雜志和書,回家后我數了數,足有三十本之多。
那天在馬老師家很開心,當時我還對二老開玩笑,說:我能認識馬老師,獲贈這么多書,都是這只白貓帶來的緣分。說完,我們哈哈大笑。
其實,今年我還看了幾本關于貓的書,有《貓苑》《貓乘》《銜蟬小錄》《貓咪簡史》以及《貓咪海洋簡史》。
常看到網上關于貓的取名、故事等,買了幾本書,稍微了解一下,至少知道了“掛印拖槍”和“負印拖槍”出處及區別。
《貓咪海洋簡史》說貓其實不多,更多的是說水手們的海上生活。沒有貓咪的日子,水手們很難過。貓咪上船后,它們可以捕捉船中的老鼠,防止疾疫,還可以陪伴水手,讓水手們少一些孤獨。
用一句有趣的話來說,貓咪不僅征服了陸地,還征服了海洋。
最后,來點雞湯吧。
今年有一本書我反復看了多遍,里面有些內容非常熱血:環境也罷,教育也罷,遺傳也罷,都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在人的身心發展中,個人主觀能動性起到主導作用。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自己能決定。
#翻閱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