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公布了對俄羅斯的最新一輪制裁,對象將包括總統(tǒng)普京的兩名成年女兒,瑪麗亞和卡特琳娜,理由是美方認為,普京可能把部分財富藏在女兒手中。
外長拉夫羅夫的妻子與女兒也被制裁。這輪制裁還包括俄最大銀行聯(lián)邦儲蓄銀行,及最大私人銀行阿爾法銀行。
中國人說,禍不及父母,罪不及妻兒。美國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
不過,想想連柴可夫斯基都沒有被放過,沒什么好奇怪的了。針對普京閨女的制裁,是在“取消文化”之上的升級版:反感文化。
歐盟也提議制裁普京的女兒,但這決定須先得到成員國批準。從歐洲人對美國的跟隨緊密程度來看,步調一致是必須的。
新制裁是在烏克蘭小鎮(zhèn)布查出現(xiàn)在所謂平民死亡的報道和畫面之后。美國這輪制裁的潛臺詞就是,普京要為事件負責,制裁俄羅斯不能留下活口,盟國必須嚴防死守。
這輪制裁傳遞的最明確信號就是,沒有美國同意點頭,烏克蘭不得擅自停火,澤連斯基沒有和俄羅斯單獨媾和的資格。
隨著戰(zhàn)爭延續(xù),歐洲的許多利益相關國在努力促進停火,形勢一度漸趨明朗,但此時的美國就焦慮了。特別是在波蘭揭穿北約的國王新衣后,“你上!我不上,你上!”
這輪相互踢皮球的場景必將寫入歷史,沒人敢轉交戰(zhàn)機給烏克蘭。
面對此情此景,美國當即展開一波新的“促戰(zhàn)督戰(zhàn)策略攻勢”,也就是要將外界,特別是歐洲對俄羅斯的“反感升級”。
這種策略的做法的目的是要肅清突顯西方分歧的信息,炮制北約參戰(zhàn)假象。
歐洲人懼怕核威脅升級,擔心能源禁令升級,擔心與俄羅斯直接沖突的后果。針對這些弱點,白宮策動了一場對俄羅斯的反感與厭惡攻勢,讓歐洲人在這種情緒中,克服對俄羅斯的恐懼和厭戰(zhàn)心理。
這種精心策劃的手段包括,將北約國家“派系化”,強力整合東歐與西歐的不同意見,來突顯北約的單一角色,嚴防內部分裂。
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是對信息做統(tǒng)一管理,確保輿論能整齊劃一地將戰(zhàn)爭責任推卸給普京,源源不斷地輸送彈藥和物資給烏克蘭,具體項目和捐贈國家予以保密,避免普京有針對性拋出反制策略,各個擊破,分化西方。
外界關注北約為什么不設禁飛區(qū),不把戰(zhàn)機送給烏克蘭?面對這個無法回答的問題,美國暗中將民眾的注意力從戰(zhàn)機這種高端攻擊性武器,轉移到中低端的防御性武器,以避免北約給予外界一種“膽怯”,并非鐵板一塊的形象。
同時,在戰(zhàn)場大量設置所謂歐洲安全觀察員,協(xié)助疏散難民的人道走廊,目的是塑造俄軍“非人道”的形象,讓北約搶占道德高地,加深民眾對俄羅斯的厭惡與反感,給和談設置更多障礙,遙不可及。
善與惡、罪與罰、正義與非正義,在操作下被嚴重扭曲,甚至不惜拿普京閨女來為這些操作背書。
不過,越對普京下黑手,越說明普京的能量。
美國部署策略后,立即安排嘍啰跟進。
立陶宛總統(tǒng)瑙賽達最新講話,除了大力吹捧北約在這場危機的努力之外,還強調“繼續(xù)通過不直接軍事對抗的一切手段支持烏克蘭”,甚至大言不慚地說,“烏克蘭人民雖然必將忍受更多痛苦,但只能這樣才會迫使俄軍撤出,防止整個地區(qū)進一步動蕩”。
這些策略一旦成功,像波蘭這樣擅自發(fā)聲的現(xiàn)象就會消失,北約內部信息會單一化,并重新定義戰(zhàn)爭的方方面面,北約就算沒有直接參戰(zhàn),但也給外界已經集體參戰(zhàn)的假象和幻覺。
當初,波蘭不愿意直接送米格戰(zhàn)機給烏克蘭,對美國說,“你上!你上!”
這其實非常現(xiàn)實主義地戳破了美國的偽善,是被廣受詬病的北約危機。
美國已經意識到這種危機的破壞性,通過精心設計,反向操作,升級對俄羅斯的反感,不惜“抬舉”普京的兩個閨女,重新給歐洲人洗了一次腦。
對美國人表達不滿的“你上!你上!”,要迅速變?yōu)楦鲊鲇诹x憤,爭先表態(tài)“我來!我上!”
短期內刀槍入庫?門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