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負鼠,負鼠目負鼠科負鼠屬,是棲息在北美洲格蘭德河以北唯一的有袋類動物。也是負鼠目中最大的成員,約有家貓的大小,一般長38-51厘米,重4-6千克。分布于中美和北美洲,像浣熊般出沒在城市中,會吃寵物食物、腐爛的果實及人類垃圾。很多人將其誤以為是大家鼠,其實它們與嚙齒目沒有關系。由于它們的體溫較低,不但不會傳播疾病,更對狂犬病有抗病性。
毛皮呈深灰褐色,面部的毛呈白色。耳朵沒毛,鼻長而扁。尾巴很長,也沒有毛,能抓住樹枝及細小的物件。除了后肢拇趾外,所有的腳趾都有爪。它們在一側的前后肢會同時行進,緊接著是另一側的前后肢,故此在行走時左前肢與右后肢(或相反)會同時著地。但如果它們奔跑的話,則會是另一種模式。其它有相似步調的動物有浣熊、熊、臭鼬、獾、土撥鼠、豪豬及河貍。
北美負鼠最特別的是在面對危害時會裝死。它們的裝死反應是不能自己控制的,在極度驚慌之下就會啟動。在裝死昏睡時會躺在一邊,口及眼睛張開,舌頭伸出,從***排出綠色的液體,發出腐臭的氣味來驅逐掠食者。但這并不表示它們是溫順的,在面對嚴重的危害時,它們也會極度的反抗,包括吼叫及張牙舞爪。北美負鼠像其它的有袋類般,其壽命很短,野生的最長壽命僅有2年。
雖然壽命很短,但它們的繁殖非常快。母鼠每年能繁殖2-3次,每胎產仔6-15只。與其它有袋動物相同,其妊娠期特別短,從懷孕到產仔僅需12-13天。這么短的時間里,幼仔的發育很不完全,個頭很小,長不足2厘米,身體非常虛弱。因此,幼仔們必須爬入母鼠的育兒袋中繼續發育。到可以出育兒袋之后,幼仔們通常會待在母鼠的背上繼續成長,直到三個月后離開母鼠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