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冬瑞香古詩七首:瑞香當作百花宗,也禁霜雪度三冬
二十四番花信風,是民間流傳的從小寒到谷雨時節的次第花開,以江南的花候為基礎,到北宋年間開始定型。涵蓋了晚冬到初夏六個節氣,三個月,選取了有代表性的二十四種花開最早的信息,匯編而成,用以迎春慶春,觀賞花事。
大寒節氣,在小寒之后,選取了三種有代表性的花卉,其中首位就是瑞香。
為什么是瑞香呢?
第一,肯定是瑞香在此時開始萌花和開花。
第二,瑞香在宋朝廣泛種植并流行,是已經普及的年節花卉。宋朝的花卉需求巨大,光飾品上,都有按照節令簪花的風俗,推動了花卉的培植和售賣,瑞香花在年前,已經作為觀賞實用花卉,被花農挑到城市售賣,以滿足年節需求。所以宋朝出現大量的瑞香花詩詞,就不足稀奇了。
瑞香花在唐朝就有,卻很少見之于詩詞文獻。
”芝蕙蕓花爛漫春,瑞香煙露濕衣巾。
玉童私地誇書札,偷寫云謠暗贈人。“唐朝曹唐《小游仙詩九十八首其三十三》
晚唐曹唐有一個重要的區別于其他人的身份,他從小就是山林道士。所以在他的詩詞中出現瑞香,很正常。因為瑞香最初被發現,就是在廬山。
當然發現的年代可能是南北朝,也可能是唐朝,說有一個和尚在山林中睡覺,被花香驚醒,發現了一種不知名的野花,正吐著芬芳,讓夢境祥和心情愉悅。
瑞香是作為寺廟的花卉,最初在宗教圈流行。
但為什么叫瑞香呢,有人說祥瑞芬芳的緣故。
曹唐早年做過山林道士,自然對瑞香不陌生,晚冬早春,一地芳草,自然有瑞香的身影。
那山中瑞香花的露水,濕潤衣袖,何其清美的修行環境啊。
”聞說仙花玉染紅,別留春色在壺中。
瑤臺若見飛瓊面,不與人間夢寐同?!氨彼巍だ钣M《和天慶觀瑞香花》
這是北宋早年,官員去寺廟看到的瑞香花。北宋官方是推動佛教的發展的,用這種方式教化民眾,防止內亂,所以年節官員有去寺廟加重聯系的傳統,很自然,繁榮富庶的宗教產業中,會有時令吉利的花卉,成為特色和風景,比如這個天慶觀,就有成片的瑞香花,成為一時盛賞。
聽說瑞仙是仙花,像染成紅紫色的美玉。
我今天才在這里看到,果然是仙山園林,與眾不同。
若是在這樣的花朵中,睡上一覺,讓落花拂在面上,大概做的夢也和人間不一樣吧。
這里點明了瑞香花的顏色是紫紅,香氣是馥郁芬芳。
正是這樣,瑞香花為官員和香客所知道,吉祥芬芳,也就從小眾花卉,走向民間,迅速培植。
”瑞香本廬阜,瑞昌最為冠。
以此得瑞名,昧者強臆斷。
種法避寒暑,錦籠不足纂。
欲披紫云裘,時分建溪碗?!八巍げ軇住渡骄与s詩九十首其四十一》
北宋末年,瑞香在民間已經廣泛種植,且冬天的時令花草中,有了瑞香的身影,曹勛對于瑞香的花名和來歷,有自己的看法。
他肯定了瑞香是出自廬山,但是卻說,這種花以江西瑞昌最為品質好,因此得名瑞香。說不知道的人,是胡亂猜測名字的由來。
它種植的***是避開最冷最熱的冬夏,那人工溫室養殖的盆花最不可取。
如果想看到瑞香繁茂開花的狀態,你還是要到早春早茶的時節來。
但是曹勛說的也不全對,因為瑞香在唐朝就已經有名字了。
只是宋朝的時候,流行賞花,瑞香才被廣泛培植,正是城市對花卉的需求量大,也就有了像瑞昌一樣種植花卉的基地。
”侵雪開花雪不侵,開時色淺未開深。
碧團欒里筍成束,紫蓓蕾中香滿襟。
別派近傳廬阜頂,孤芳元自洞庭心。
詩人自有薰籠錦,不用衣篝炷水沉。“南宋·楊萬里省前見賣花擔上有瑞香、水仙、蘭花同一瓦斛者,買置舟中,各賦七字。三花斛三首其一瑞香
南宋的時候,瑞香已經作為迎年的花卉被商販挑到市井售賣。
瑞香花耐寒。
”枝干婆娑,柔條濃葉,四時青茂。冬春之交,開花成簇,長三四分,如丁香狀,有黃、白、紫三色。惟攣枝者花紫香烈?!斑@是李時珍《本草綱目》對于瑞仙花的描寫。寫明了是冬春之交,晚冬和早春的季節,瑞香花青枝綠葉中開出長而修美成簇的花團。雖然有黃白紫三色,但是紫色的花特別芬芳。
那么宋朝市面最流行的就是紫花瑞香了。
楊萬里站在辦公衙門的門口,正好看見賣花小販的擔子上,有著時令花草,且一盆花里,同時將水仙,瑞香,蘭花一起種植在一個花盆里。這是最早的盆景,也可以看到商販捕捉年節市場的敏感和慧心。
將晚冬迎春的花草種在一個盆里,想必很能勾起人們的購買欲望,畢竟年關要來了。
但是楊萬里對紫色的瑞香情有獨鐘。
這瑞香在雪里開花,雪卻凍不死瑞香,剛剛開花的瑞香,含苞淺紫,顏色還不夠深。
花蕾像團團樹葉中的一束紫筍芽,就是這樣的蓓蕾,已經香氣襲人,香滿衣袖。
他們都說,這種花最初來源是廬山,我卻認為這是洞庭湖的特產。
這一盆可愛的紫色瑞香,圓圓枝葉,就像小熏香籠一樣可愛,以后熏衣服要什么熏籠沉香,有它就行。
這里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南宋洞庭湖的湖南也種植售賣瑞香。
二:瑞香花開在春前,大寒節氣左右,不怕寒雪。
三:瑞仙花的小花樹是圓形的,花朵像嫩筍成簇,花香馥郁。
”連雨催寒黃著苔,紛然枯葉擁閑階。
了無春意到梅萼,只有瑞香先臘開?!八巍げ軇住短炫_書事十三首其四》
瑞香花是大寒節氣的花候,農歷晚冬開花。在有些地方,瑞香花比梅花還要開花早。
因為瑞香是小灌木,且枝條柔韌,更容易從潮濕的地面獲得開花所需要的養分。
這也往往是低矮的草本更容易在晚冬早春返青開花的緣故。
這晚冬時節,連綿的寒雨,讓落葉飄滿了青苔,到處是枯葉一片。
我抬頭去看梅花,居然梅花樹上沒有一點要開花的意思。
不料一低頭,卻有瑞香花在腳下,在這樣的寒風里,提前***。
這里的臘,可以是臘月,也可以是當作年來講。
農歷節氣和農歷月份略有陰陽隔差,小的氣候也會使各種花開的花期略微有不同。
這首詩,寫明瑞香是和梅花同時的冬花,且他的瑞香,別有玲瓏,先梅花而開,早早報春。
”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聞。
江南一夢后,天下遇清芬?!澳纤巍ね跏蟆度鹣慊ā?/p>
瑞香花的香氣極其馥郁,紫花綠葉,芬芳喜人。
所以聞過花香的人,都會覺得那個瑞字很貼切。
王十朋聞過花香后,做了深呼吸,說,真香啊,當然變成文字,就是真是花中的最祥瑞清新的芬芳。
他可能也錯過了曹唐的游仙詩,而他所在的時候,身邊到處都有瑞香花,所以直接下了斷語,這瑞仙花,就是本朝大宋國才出名的。
當然瑞仙典故他還是知道的,就算是他不翻書,售賣的人也會告訴他是廬山上的佛花,強調賣點。
是哪個和尚這么可愛,做夢得到了這種花,讓全天下都能夠享受這種芬芳呢?
”瑞香當作百花宗,翠葉朱蕤碧玉叢。
先得陽和開兩月,也禁霜雪度三冬。
江梅比節終藏白,仙杏同時合釀紅。
華石綱中招不去,山林歲晚強為容?!霸┟鞒酢に{仁《瑞香其二》
經過元朝的鐵蹄蹂躪,宋朝盛世簪花賞花的風俗漸漸凋零。到了明朝的時候,雖然瑞香還存在,但是需求和欣賞,遠遠趕不上宋朝。
藍仁對瑞香花情有獨鐘,那是他兒時的記憶。
小的時候他在父母爺爺奶奶身邊,常常在庭院中的瑞香花下嬉戲,讓長輩開心,他永遠記得那婆娑的綠色和迷人的花香。那時他還小,那瑞香的綠葉和芬芳,是他安穩的森林。
只是現在很少人知道瑞香花了。它回歸山林,認識的人不多。但是只有我,瑞香含著這種多的回憶。
瑞香就應該是百花的第一位,你看看綠色的葉子紅紫的花,一點都不怕冷。
在仲冬就有瑞香花開,它能夠忍受晚冬寒冷的霜雪,從冬天開到春天。
梅花比起瑞香來,顏色太清淡,而且沒有葉子,瑞香是一直可以開到杏花春雨時節,看看它和杏花比,也不輸給那種紅啊。
宋朝的給皇帝的花石綱中,沒有瑞香的身影,瑞香寂寞在深山,開著別人不知道的花朵。
實際這里肯定是夸張,宋朝瑞仙花極其普及,皇帝大概不會舍近求遠,要深山里的瑞香。
但是這也說明,瑞香在元末明初,在民間市場上是沒有宋朝那么繁榮的。
因為戰亂凋敝,時代不同。
當代的瑞仙花,也是年節之花,春節前后,盆栽的瑞仙上市,裝點年節,和水仙梅花同時***,年節的花叢里,瑞香吐著芬芳。
你家里,大寒節氣,臘月年關,可有一盆迎春瑞仙?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