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漢字9000多個,常用字有7000個。字數之多,所以我們容易混淆。
下面詩詞君就來看看那些長得相似的漢字,看各位詩友能認識多少個?
-01-
已己
一個是已經中的[yǐ]。
第二個是自己的[jǐ]
-02-
茶荼
第一個讀作[chá],荼是漢語詞匯,多音字,可讀作tú或者shū
-03-
孑孓
孑孓[jiéjué]:蚊子的幼蟲,是蚊子由卵成長至蛹的中間階段,俗稱跟頭蟲
-04-
雎睢
雎讀【jū】,作為一個少有的姓氏
睢讀作suī。“隹”指(鳥頭)尖銳”。“目”指目光。
聯合起來表示“目光尖銳”
-05-
汩汨
左邊是“汩”(gǔ),它的右偏旁是“曰”(yuē);右邊是“汨”(mì),它的右偏旁是“日”(rì)。
汩(gǔ)比較寬,汨(mì)比較長
-06-
汆氽
汆(cuān)的上面部分是“入”,烹調***,把食物放在開水里稍微一煮
氽(tǔn)的上面部分是“人”,指的是油炸的意思。
-07-
戍戌戊
最簡單的記憶(口訣):點戍(shù)、橫戌(xū)、戊(wù)中空
-08-
祗祇衹袛
祇(qí):古時候對地神的稱呼,“示字旁”+“氏”。
祗(zhī):敬,恭敬,“示字旁”+“氐”(dī)。
衹(zhǐ):同“只”,“衣字旁”+“氏”。
袛(dī):短衣,“衣字旁”+“氐”。
-09-
鶩騖
鶩:野鴨,“趨之若鶩”(像大群鴨子般奔向某個目標),“落霞與孤鶩齊飛”。
騖:縱橫奔馳,“好高騖遠”,“心無旁騖”(心中別無他求,專心致志)。
-10-
垚壵
垚讀音【yáo】,形容山高,多用于人名。
壵讀音為【zhuàng】,古同「壯」。
-11-
妹妺
妹讀音【mèi】,多指比自己年紀小的女子。
妹讀音為【mò】,一般指妹喜,傳說中國夏王桀的妃子,用于人名。
-12-
塵麈
左邊的塵(chén)同“塵”,底部是“土”。
右邊的麈(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底部是“主”。
其實這倆是比較容易記住的,帶“土”的是塵(chén)嘛,塵土;帶“主”的是“麈”(zhǔ)。
-13-
口囗
口(kǒu),意思大家都知道啦。
囗(guó),古同“國”;它還有個讀音(wéi),古同圍。
-14-
姬姫
[姬]讀音為ji,一般指古代對婦女的美稱,也指舊時以歌舞為業的女子,還是一個姓
[姫]讀音為zhen,謹慎的意思,右邊是「臣」字。
-15-
祖袓
祖讀音【zǔ】。
袓讀音為【jù】,意思是白色之美。
-16-
亳毫
第一個讀【bó】同博,亳州是安徽的一個市
亳與毫【háo】,一筆之差,亳,就是從毫字上拔掉了一根毫毛,
-17-
祎袆
祎讀【yī】,寓意美好。
袆讀【huī】第一聲卻隱含祭服的意思,不大吉利
-18-
市巿
市[shì]。
巿[fú]:一種祭服。
-19-
壸壺
壸[kǔn]:宮中的巷道,借指深宮內院。
壺【hú】。
-20-
祒袑
祒[tiáo]:常用于人名。
袑[shào]:褲襠。
-21-
洗冼
洗讀【xǐ】,意為用水去掉污垢。冼讀【xiǎn】,姓氏。-22-
夂夊
夂[zhǐ]:表示“從后面來”。
夊[suī]:慢慢走的樣子。
-23-
芙芺
芙[fú]。
芺[ǎo]:即苦芺,蒙山萵苣的全草,可入藥,清熱解毒,主止痛止血
-24-
嬲嫐
嬲[niǎo]:糾纏;戲弄。
嫐[nǎo]:戲弄。為啥兩男一女是糾纏+戲弄,兩女一男就只剩下戲弄了。
-25-
毳掱
毳[cuì]:鳥獸的細毛。
掱[pá]:俗語三只手,即扒手。
-26-
幣帀
[幣]讀音為bì,形聲字。從巾,敝聲,從巾表示與布帛有關。本義是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現指錢幣,交換各種商品的媒介。
[帀]讀音為zā,同匝,指環繞一周。
-27-
福褔
福[fú]。
褔[fù]:充滿;符合。
-28-
萬萭
萬[wàn]:「萬」字的繁體。
萭[yǔ]:一種草;校正直角的工具,類似今天的「曲尺」。
-29-
匸匚
匸[xì]:掩藏。
匚[fāng]:類似筐子的容器;也作量詞。
-30-
采釆
[采]讀音為cǎi,摘取的意思。
[釆]讀音為biàn,是「辨」的古字,看起來像獸爪,義為辨別。
這兩字不同的地方就是,「釆」字「撇」下面就是「米」,而「采」是由「爫」和「木」組成,放大后很容易區別,而印刷體的區分就較為困難了.
各位詩友,有看花眼嗎?
不妨在下方留言說說都寫對多少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