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國畫
中國畫簡稱“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中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2.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鐘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于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3.篆刻印章
篆刻印章起源于殷商時代,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的結合,是用來***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可分為周璽印、秦漢官印等多種。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4.中國結
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后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了盛傳于民間的藝術。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致,可以代表中國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
中國結中,有: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錦囊結等多種結式。
5.京戲臉譜
臉譜,是漢族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譜對于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6.皮影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用牛皮、驢、馬、騾皮,經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涂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
7.武術
中國傳統武術,是以中國為地域范圍、具有中國特色的,從始延衍流傳、如絲充滿、人人皆有的、以制止侵襲、停止戰斗為導向的技術應用,是一門包含武術與武德的傳統學系,是帶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中國傳統武術,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衛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傳統教育在于言傳、身敎。文在言傳,武在身敎。身體力行是敎、身正法明是敎、以身作則是敎、上行下效(敩)是敎。武化,是身體力行的敎化過程。
8.秦磚漢瓦
所謂“秦磚漢瓦”是說明這一時期建筑裝飾的輝煌,漢代瓦當以動物裝飾最為優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馬也是品種繁多;秦代瓦當以蓮紋、葵紋、云紋最多;秦宮遺址出土的巨型瓦當飾以動物變形圖案,與銅器、玉器風格相近。被稱為“四神瓦當”。
9.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后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制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后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10.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歷史真實的歷史劇,重大事件均屬真實,只在一些細節上作了藝術加工。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是此劇的一大特色。該劇作問世三百余年來長盛不衰,已經被改編成黃梅戲、京劇、話劇多個劇種,頻頻上演。
11.景泰藍
掐絲琺瑯,又名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景泰藍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藝美術世界里一顆璀璨的明珠。景泰藍以其悠久的歷史、典雅優美的造型、鮮艷奪目的色彩、華麗多姿的圖案、繁多的品種造型讓人贊嘆她那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
12.玉雕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商周時期,制玉成為一種***,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玉石歷來被人們當作珍寶,在中國古代,玉被當作美好品物的標志和君子風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種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工藝師在***過程中,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過精心設計、反復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藝品。2008年其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著不同的造型與特色。
13.中國漆器
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它一般髹朱飾黑,或髹黑飾朱,以優美的圖案在器物表面構成一個綺麗的彩色世界。從新石器時代起,中國人就認識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
14.紅燈籠(宮燈紗燈)
每逢重大節日、良辰喜慶之時,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全國許多城鎮的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然而,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國際地位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燈籠”有了認同感,他們把它看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而給予尊重。
15.木版水印
中國畫種之一。指在木板上的繪畫,這種木板畫的木板可以類當墻壁,故又可歸于壁畫中。另有一種“木簡畫”,是繪于木簡上的,也可以屬木板畫。如近代在甘肅額濟納河流域,古時稱“居延”地發現大量的木板畫,如一木板上用墨繪的一人執鞭趕馬圖,另一幅寫意《白虎圖》。從這二幅圖可以看出木板畫線條較簡勁,筆致粗放較生動。
16.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17.鐘鼎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18.漢代竹簡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竹簡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
19.茶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于上古,有的認為起于周,起于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說法。
可以找到證據顯示,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20.中藥
中藥即中醫用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中藥材。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藥物經驗,對后世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21.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
文房四寶,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典出:“文房四寶出二郡,邇來賞玩君與予”。文房四寶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洮硯(現甘肅省卓尼縣)、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歙硯(現安徽歙縣)。
22.豎排線裝書
線裝,也稱古線裝。有人認為,漢代已有線裝書在書市出售。其實,漢代有書市,但沒有線裝書。我國古代的紙本書,經歷了卷軸和冊頁兩個階段。卷軸由卷、軸、縹、帶組裝成。漢、唐代只有這種卷軸形式的書。今天我們看到掛在墻上的軸畫、書法,仍是卷軸裝的遺風。晚唐以后,卷軸書向冊頁書過渡,其裝訂***又有多種多樣的演變,大體經歷了輕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現了線裝本的冊頁書。其中不少古舊線裝書,可視之為文物,非常珍貴。
23.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4.風箏
25.佛
佛教發源於印度,其後能在中國弘傳生根,便是透過經典的翻譯。從東漢末年到唐代中葉,譯經事業由初創到隆盛,歷八百年之久。宋元以降,雖有譯經,卻只有補馀或重譯而已。中國佛教譯經事業的歷時久遠,可說是世界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業,而所譯經論卷帙的龐復,誠為世界文化的瑰寶。
26.道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余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的宮觀有2千余座。
27.儒
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能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廣大的儒教文化圈,這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孔子早已是屬于全世界和全人類的孔子,孔子的思想是屬于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28.陰陽
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道家哲學。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后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29.禪宗
禪宗(又名:佛心宗),中國漢傳佛教主導宗派,始于菩提達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中國禪宗自初祖達摩祖師,迭傳至六祖惠能大師,自此開展出五家七宗臨濟宗、曹洞宗、云門宗、溈仰宗、法眼宗,禪宗法脈廣布天下,度眾無數。
30.觀音手
31.孝服
32.紙錢
33.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金聲諧玉振,鐘鼓調管弦。鼓器分八類,樂奏有源源。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器樂藝術十分發達的國家。樂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質材料分為八種類別: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稱為八音。樂器分為四類:吹,拉,彈,唱。依器成組和傳播在民間合奏用儀式獨奏娛雅間器樂儀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獨奏。在中國傳統生活中,器樂合奏大多數都用于民間習俗和信仰儀式活動中。
34.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
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于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流程,貫穿于人們生活的始終,反映出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繁復的花鳥蟲魚、飛鳥走獸、吉祥圖案紋樣,都凝聚著相應時期獨特的藝術審美觀。
35.祥云圖案
36.中國織繡(刺繡等)
織繡是在綢緞、布帛和現代化纖織物等材料上,用絲、絨、棉等各種彩色線,憑借一根細小鋼針的上下穿刺,構成了各種優美圖案、花紋或文字。它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
37.彩陶
彩陶,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中國彩陶歷史悠久,數量巨大,圖案精美,花紋絢麗。中國彩陶不僅代表著中國原始社會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成就,而且也是世界遠古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瑰寶。
38.紫砂壺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供春壺,當時人稱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
39.蠟染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貴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長蠟染。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于布后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由于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用于***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
40.中國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漢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
41.古代兵器(盔甲劍等)
42.青銅器
43.鼎
44.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中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
45.石獅
46.門神
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歷新年貼于門上的一種畫類。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寫揮春貼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
根據史料記載,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祀門”的活動,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典禮。在門神的傳說中,神荼和郁壘二神的傳說在民間早有流傳,《山海經》、《風俗通義》、《重修緯書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記載。
47.年畫
48.鞭炮
49.謎語
謎語又稱為叟辭、隱語等,最早見于劉勰《文心雕龍諧隱》。謎語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為蘊含奧秘的事物。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古代人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
50.餃子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本文摘自:楠竹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