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圖片均源于《清明上河圖》
從最初的叫賣,到后來繁華的街市,古往今來,店鋪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1
店鋪,是從何而來呢?
店鋪,由“市”演變而來,《說文》將“市”解釋為“集中交易之場所”,也就是今日之店鋪。
唐都城長安是當時東西文化、商貿交流的中心,長安東西兩市,商賈云集,店肆無數,商業十分繁榮。
北宋店鋪和市場是分開的,首都東京(開封)是當時最大的商業中心城市?!肚迕魃虾訄D》曾翔實地記錄了古代店鋪、商業街市的景況。
2
店鋪中的“五行八作”指什么?
中國古代,商業繁榮,傳統店鋪,種類繁多。
“五行八作”是民間泛指各行各業的傳統俗稱,據說源起南宋。
一般認為五行八作包括:
五行: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行和衙役行。
八作: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和石匠。
也有以錢行、糧行、絲行、布行、雜貨行,銅器、木器、絲綢、漿麻、腿帶、首飾、氈帽、剪鎖等作為“五行八作”。
3
店鋪如何取名?
古代店鋪的取名與人名的取法有共同點。
商家字號,多采用帶有吉祥順利的字眼,以討個吉利。無論城鎮僻壤,也不論布鋪茶店,所有商號大多離不開順、廣、泰、祥之類的字眼。
相傳,清代有位叫朱彭壽的文人擅長代客取名,所得酬金頗豐。
他曾下工夫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店鋪字號精心琢磨,發現這些店名的用字常見的不外是那么五六十個。
為了便于記憶和選用,他用平仄有序、押韻合轍、朗朗上口的律詩形式,把56個吉祥字串聯起來,編了一首“字號詩”:
字號歌
朱彭壽
順裕興隆瑞永昌,元亨萬利高豐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謙吉公仁協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義,久恒大美慶安康。
新春正合生產廣,潤發洪源厚福長。
如果將這56個字歸類,不難發現,其意義不外乎說:
體現數量眾多,就用萬、元、豐;
事業持久,就用長、恒、久;
規模巨大,就用元、泰、洪;
萬事吉利,就用瑞、祥、福;
發展順利,就用亨、和、協;
公平信用,就用信、義、仁;
生意興隆,就用隆、昌、茂。
這首詩后來流傳商界,只要留意一下各地店名,如老字號的“同仁堂”、“全聚德”、“大潤發”、“中信”、“恒隆”等等,皆可在“字號詩”里找到它們的身影。
4
店鋪取名的規律有哪些?
店名中除常用帶吉祥順利的字眼外,還有多種規律可尋。
一是取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店名。
例如,某些酒家“天香樓”,“天香”出自唐代李正封的《牡丹》詩句:“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p>
某些店“山外山”、“樓外樓”,皆出自宋代林升《題臨安邸》的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
這些店名以唐宋詩詞的名句作為取名的依據,既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富有詩意,令人遐想。
二是店名可顯示行業和商品功能。
譬如,“素春齋”、“知味觀”、“康復”、“長春”(藥鋪)等等,這類店名易記又好聽。
三是店名與地名結合。
比如,“岳湖樓”、“寧波湯店”、“湖州大餛飩店”等等,這些店名取名自然,借地名揚店名或品名。
四是店名用店主姓加吉祥詞。
例如“毛源昌”、“高義泰”、“張允升”、“方裕和”等等,這些店名若再加上成功的經營,往往會成為“老字號”。
五是用店主姓名作為店名牌匾。
如“邵芝巖”、“張小泉”、“都錦生”等。
一個店名所以能保持幾十年、幾百年不敗不倒,世代相傳,它既是一部經營者的奮斗史,又是一部活生生的經營學教材,其間多少辛苦事,化作經驗啟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