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后宮***,確保皇室血脈
自古以來,每一個皇帝的后宮都是美女如云的,而太監(jiān)主要是掌管后宮的大小事務,經(jīng)常與后宮的嬪妃或者是宮女來往,所以簡單的來說,為了防止后宮的混亂,不讓太監(jiān)在后宮里惹是生非,只要是做太監(jiān)的,都必須進行凈身。
太監(jiān)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jiān),少監(jiān),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jiān)就被稱為太監(jiān)”。后宦官亦通稱為太監(jiān)。巡、元官署以其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監(jiān),大”或作太”,亦與宦者無關。明內廷有十二監(jiān),主官均稱太監(jiān),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jiān)之名。清始以太監(jiān)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jiān)遂為同義詞。古代宮廷里受過宮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過去,男人凈身有兩種機構,一是官辦的,清朝的凈身機構是管理后宮事務的內務府下面的慎刑司”;再是民間的職業(yè)凈身所”。當然,也有家庭作坊式的。凈身的風險很大,死亡率很高,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能活下來。不是走投無路,一般人家不會做這種斷子絕孫”的事情。清朝民間的職業(yè)凈身所”頗***,手術時痛苦和死亡率都較低,所以很有生意。清代光緒年間,京城有兩家比較出名,主人一叫畢五”,一叫”小刀劉”,清宮中不少太監(jiān)都產(chǎn)自”這里。因為輸送的太監(jiān)質量好,渠道穩(wěn)定,兩位刀兒客”還被賜授七品頂戴,成了縣級凈身師”。父母送孩子去凈身,還要給刀兒客”支付五六兩銀子的凈身費”。去勢前不吃不喝,得把屎、尿排凈。去勢時則將被凈者綁在手術床”(有時就是門板做的)上。那時不會有***,也有說會在生殖器上抹些麻醉神經(jīng)的東西。
動刀前有時會讓凈者喝點北京二鍋頭這樣的高度白酒,以麻痹一下神經(jīng);再是分散注意力,例如在其眼前懸一把刀,與其說話聊天,以吸引注意力。待其感覺到疼時,生殖器已讓割去了。凈身時衛(wèi)生條件很差,一刀子下去,血流如注,人一下便疼昏死過去了。刀兒客”使用的刀子在火上烤一下,就算消毒了。而止血的方式則是將刀子烤紅,烙在刀口處,讓其結痂,或是敷上藥末(有時就是香灰)止血。然后抬到密封的小房子,在其身下鋪上一層草灰,吸收血水、失禁的尿液,一個月后傷口愈合才能出來。術后要將一根細管(有時是大麥稈制成的)***排尿管內,防止新肉長出堵塞尿道,不然會尿脹死。如果發(fā)現(xiàn)真的堵死了,還要再割一次,受二茬罪。有不少太監(jiān)身上常有尿騷味,多是凈身手術做得不好,割得不到位,或是過頭了,導致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