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紅;黃;青
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種基本顏色,我們通常說的三原色,即品紅、黃、青(是青不是藍,藍是品紅和青混合的顏色)。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顏色,同時相加為黑色,黑白灰屬于無色系。
色彩中顏料調配三原色混合色為黑色,而三原色作為光基材料中由于光的特殊屬性混合色為白色。
三原色光模式(英語:RGBcolormodel),又稱RGB顏色模型或紅綠藍顏色模型,是一種加色模型,將紅(Red)、綠(Green)、藍(Blue)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色光。
(上圖左側為色光三原色,右側為美術三原色)
RGB顏色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電子系統中檢測,表示和顯示圖像,比如電視和電腦,但是在傳統攝影中也有應用。在電子時代之前,基于人類對顏色的感知,RGB顏色模型已經有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RGB是一種依賴于設備的顏色空間:不同設備對特定RGB值的檢測和重現都不一樣,因為顏色物質(熒光劑或者染料)和它們對紅、綠和藍的單獨響應水平隨著制造商的不同而不同,甚至是同樣的設備不同的時間也不同。
非線性
由于gamma校正,在計算機顯示設備上的顏色輸出的強度通常不是直接正比于在圖象文件中R,G和B值。就是說,即使值0.5非常接近于0到1.0(完全強度)的一半,計算機顯示器在顯示(0.5,0.5,0.5)時候的光強度通常(在標準2.2-gammaCRT/LCD上)是在顯示(1.0,1.0,1.0)時候的大約22%,而不是50%。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減色法示意圖中,左圖是色光的三原色:紅(red)、綠(green)、藍(blue);右圖是色料(顏料)的三原色:黃(yellow)、品紅(magenta)、青(cyan)。
色光三原色是指紅、綠、藍三色,各自對應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光的三原色和物體的三原色是不同的。光的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呈現各種光色。根據托馬斯·楊和赫爾姆豪茲的研究結果.這三種原色確定為紅、綠、藍(相當于顏料中的大紅、中綠、群青的色彩感覺)。彩色電視屏幕就是由這紅、綠、藍三種發光的顏色小點組成的。由這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強弱混合.可以產生自然界的各種色彩變化。顏料和其他不發光物體的三原色是品紅(相當于玫瑰紅、桃紅)、品青(相當于較深的天藍、湖藍)、淺黃(相當于檸檬黃)。由英國化學家富勃斯特(1781—1868)研究選定的這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多種多樣的顏色,不過不能調配出黑色,只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的三原色外還要增加一版黑色.才能得出深重的顏色。
美術中紅、黃、藍定義為色彩三原色,但是品紅加適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適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綠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用黃、品紅、青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而且純正并鮮艷。用青加黃調出的綠(綠=Y100C100),比藍加黃調出的綠更加純正與鮮艷,而后者調出的卻較為灰暗;品紅加青調出的紫是很純正的(紫=C20M80),而大紅加藍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從調配其他顏色的情況來看,都是以黃、品紅、青為其原色,色彩更為豐富、色光更為純正而鮮艷。(在3DMAX中,三原色為:紅黃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