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枝杜鵑實為山上砍伐的灌木,是休眠狀態的杜鵑花,加水后能***。干枝杜鵑一般生活在北方高海拔地區,多為在東北地區成片生長的興安杜鵑。2017年1月,大興安嶺十八站林業局曾專門發文,明確禁止采集和銷售野生興安杜鵑。
以商業目的大規模砍伐野生杜鵑,會傷害整個植株的元氣。如果大部分枝條被采集,植株可能1-2年內死亡,而野生植物大片死亡會影響當地生態平衡。
擴展資料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鐘,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于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627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