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痛,叫做行走的疼痛,就像踩在刀尖上走路一樣。對于喜愛跑步、登山等運動的人來說,足部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這些人群中,常常會出現腳底疼痛的現象,自行休息一會后就會緩解,但反反復復始終得不到解決,這很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足底筋膜炎”。#健康2022#
據發病率數據報道,筋膜炎約占跑步相關傷害的10%,在軍事人員中很常見。主要發生在40-60歲人群,多見于婦女、軍人、運動員和肥胖者,該發病率在跑步者中的年輕人中達到峰值。在多達三分之一的病例中,該情況是雙側出現的。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導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占全部跟痛癥患者的80%。又稱足跟疼痛綜合征、慢性足跟疼痛、賽跑者足跟(runner’sheel)、跟骨下疼痛。
傳統上將足底筋膜炎認為是局部肌肉勞損,足跟部脂肪組織消退,跟骨結節發生慢性滑囊炎,導致局部筋膜纖維化粘連等無菌性炎癥反應,***跖內側神經及外側神經而引起的疼痛。
而實際上,重復性的研究表明,發生足底筋膜疼痛時并沒有炎癥發生,而是組織發生了退行性改變!#健康明星計劃#
足底筋膜炎的好發部位:
足底筋膜炎患者主要以足跟痛作為主訴,最常見的異常部位,是足底腱膜中間束在跟骨內側結節的起點或末端附近,偶爾患者也會主訴疼痛與癥狀在中間束的中部。
足底筋膜炎的發病原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可能與足底生物力學失衡有關,但有一些危險因素會增加發生足底筋膜炎的風險:
年齡:最常見的年齡是在40-60歲之間。體重指數:過大的體重會增加足底的負荷,超過了足底所承受的能力導致足底筋膜炎。負重活動:對于長期站立的職業或者喜歡跑步跳舞的人群來說,不斷地給足底施加壓力,得不到充分休息容易損傷足底筋膜。生物力學:足弓塌陷或者過高以及走路姿勢異常都會導致足部受力的改變,給足底增加額外的負荷。如何進行治療?1、物理因子治療:
采取體外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減小足底筋膜厚度,改善患者足踝功能,且可延長其最長持續行走時間,利于提升疾病整體治療效果。
2、物理治療:
松解筋膜和肌肉(手法、筋膜球、拉伸),加強足底筋膜力量訓練。
筋膜球松解筋膜和肌肉
足底筋膜力量訓練
3、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主要用于控制疼痛,不治療其病理改變,減輕疼痛以允許患者更大限度地參加康復訓練,對最終的結果可能作用較小。
4、矯形器:
定制矯形鞋墊,提示對于一些早期且無解剖結構改變的患者,矯形鞋墊的使用是可以獲得較為滿意的短期療效的,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功能;且在這些研究中可發現量身定制與預定制鞋墊療效不無明顯差異。因此對于此類患者,可考慮預定制鞋墊的介入。
日常預防足底筋膜炎的***1、應適當減重以此減小對足底筋膜的壓力,常活動時盡量穿著鞋底稍軟且舒適性佳的鞋,女性避免長時間穿高跟鞋。
2、更換運動方式可將跑步等換成游泳或騎單車等非負重運動。
3、可通過拉伸來對足底筋膜進行放松。
4、每晚可用熱水泡腳并適當***足底,但水溫不宜太高(不宜超過40℃)。
5、扁平足、高弓足等人群更應避免長時間行走或運動,注意作息。
@頭條號@頭條健康@頭條健康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