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是天門冬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石刁柏、龍須菜,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至亞熱帶均能栽培。但最適于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在高寒地帶,氣溫-33℃,凍土層厚度達1米時,仍可安全越冬,產量雖低,但質量較好。國內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相對集中的產地是在江蘇徐州、山東菏澤等地。蘆筍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保健蔬菜,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怎樣種植蘆筍呢?
1、種植地的選擇:蘆筍對土壤的適應性強,但是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好的中性土壤栽培,產量高,質量好。
2、苗床準備:苗圃選擇在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背陰之地建苗床,床土要求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土壤。每畝苗床施腐熟的優質農家肥1000公斤,然后翻土耙細平整,做成苗床。采用高畦苗床育苗,按行距16厘米橫開深13—16厘米的施肥溝,溝內施入腐熟的農家肥并且每畝5公斤磷肥,肥料與土拌均勻后再開深度2—3厘米的播種溝后播種,
3、播種育苗:春播在清明節至谷雨節,秋播在白露節至秋分,如果加覆蓋可以提前或者延后。播種前要浸種,催芽至露白時播種。按粒距10厘米播種,覆蓋泥土然后蓋上一層稻草再澆水,每畝用種50克。苗床要保持濕潤,當有一部分種子出苗后就要揭開覆蓋物,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除草追肥,可以根據苗甚至的情況進行施肥。
4、定植:定植適宜在蘆筍休眠期進行,一般分大苗秋栽和小苗春栽。選擇地勢稍高,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3000公斤作為基肥,翻耕耙平后定植蘆筍。定植苗齡為4—6個月、苗高50厘米以上并且具有3—8條地上莖。一般是春播育苗秋季定植。秋季育苗,第二年春季定苗。定植的行距為100—150厘米、株距33—50厘米,一穴定植一株,定植后澆定根水并且覆蓋雜草以保濕。
5、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定植后20天就要追施清糞水,在清糞水中加入少量的尿素和磷肥,以后每隔15—20天追肥一次,保持土壤濕潤,雨后及時排水,不要積水。
培土:為了增加土層,提高土溫,防止積水板結,使綠蘆筍嫩莖粗壯,要結合中耕追肥,適當培土,每次培厚5厘米左右,使地下莖埋在畦面下15厘米左右。采收白蘆筍的必須在幼莖出土前進行培土,防止見光,形成白色柔嫩的產品,也可以用黑色塑料薄膜進行覆蓋。
打頂疏枝:秋發新莖長至100—120厘米時,要摘心打頂,并且疏去抽生過多的弱枝病枝,使莖桿粗壯,防止倒伏,促進光合積累。
留母莖:采收蘆筍前必須先選留幾枝地上莖作為母莖制造養分供嫩莖抽生用,一般為采白采sr蘆筍一二年生植株留2—3株,3—4年生的留4—5株,五年以上的留4—6株。采綠蘆筍一二年生植株留2株,3—4年生的留2—3株,五年以上的留3—4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