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批改記錄在中小學教學工作中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它是作業批改環節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作業批改情況的分析、總結與提煉,是檢查了解學生認知程度、技能訓練水平乃至教師教學完成情況的重要文字記載。
作業批改記錄的具體內容及寫法大體如下:
一、時間
與作業批改有關的時間有:布置作業時間、交作業(完成)時間、批改作業時間、作業批改記錄時間等。除有必要(不同科目具體要求、收集數據等特殊需要),一般省去前三個時間,只寫最后一個時間,即作業批改記錄的實際記錄時間。對于一次能夠批改完的批量作業,作業批改時間應與作業批改記錄時間一致。時間應具體寫清年月日。
二、作業內容
即所批改作業的總稱。一般要寫清年級、科目、冊別、章節(或篇目)、練習序號等。必須做到簡明扼要,力戒只簡單地標注作業所在的頁碼。
三、作業類型
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下作業,課下作業又可分為校內作業和校外作業(家庭作業)。作業批改記錄應寫明作業類型,以便對環境等因素對學生作業質量的影響有個客觀準確的分析與評價。課堂作業多為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對出現的問題當堂采取補救措施,一般不需作業批改記錄。因此,作業批改記錄所涉及的作業類型主要是課下作業中的校內作業和校外作業(家庭作業)。
四、完成情況
作業完成情況中,除列出應交作業人數、實交作業人數外,還要寫清未交作業學生姓名,以便查實具體原因。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還應列出實際按量完成人數,未按量完成的同樣也要寫清姓名,以便查實未按量完成的具體原因。此項重點記錄未完成作業學生姓名,目的是為了弄清原因,不使一人掉隊。
以上四項內容根據具體情況,盡可能寫得簡明一些,不可文字冗雜,因為這還不是作業批改記錄的主要內容。
五、質量分析
此部分應重點寫清質量分析結果(利用不同形式顯示),力求直觀,一目了然。
六、問題分析
對于學生作業中暴露出的問題,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首先,要分清是普遍性問題,還是個別性問題;是知識性問題,還是技能性問題。其次,要認真探究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題目偏難,還是學生認知能力所限;是教師教學有偏差,有漏洞,還是學生訓練不扎實,所學知識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為下一步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對于以上問題及原因要作較為詳細的分析與記錄,要結合作業實例,力戒抽象、空泛。
七、補救措施
補救措施實際上就是問題的解決辦法。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不單單是作業本身的問題,它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立足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認知過程及訓練過程,力爭從源頭上控制問題的產生,切斷問題的源頭。
總之,好的作業批改記錄能及時準確的記錄和反映教與學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有利于及時調控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且,教師及時寫作業批改記錄,對于嚴謹治學態度和良好教風的養成,乃至對自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