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機事故已經過去三天,消防救援隊伍正科學、有序開展救援工作,但奇跡依舊還沒有來。據報道,目前現場搜救力量超過2000人,民航、法醫、物探等多方面專家冒雨進場調查。
3月23日,工作人員在搬運物資。新華社發
現場
殘骸碎片散落山林各處
昨天,東航墜機第三日,藤縣全天有雨。事故現場地面泥濘,給救援工作增加了難度。墜機產生的殘骸多呈碎片散落,現場發現一個相對完整的疑似飛機齒輪的零件。記者在事故核心區域看到,山林間有一大片焦灰地塊,山谷間被撞出一個深坑,燃油泄漏的味道撲面而來。大小不一的飛機殘骸、碎片以及零碎衣物布料等散落山林各處。
記者看到,部分失聯乘客家屬在附近的山坡上布置了一個簡單的祭奠平臺,擺放著一些鮮花等。
受降雨影響,事故核心區域形成了部分積水深坑。現場道路泥濘,腳踩在路上,會陷下去很深,前一日緊急開辟的一條通往事故核心現場的道路已經修通。為方便雨天通行、開展搜救工作,工作人員在泥地上鋪設了一條竹編的小道。他們還調集消防泵,在核心區墜機點西邊2米處的積水點開展排水作業,為事故原因調查清除障礙。
道路旁邊的水溝水量加大,水面上浮著一層油。記者了解到,水面上浮著的油是失事飛機的燃油。救援人員不斷前往核心現場,還有工作人員背著消殺工具、帳篷等。昨天,發現第一個黑匣子的現場畫面公布。視頻中,現場工作人員紛紛說“再努力,再找”。
搜尋
搜救區域比核心區擴大超10倍
隨著救援的全力展開,現場已經集結了多路救援力量。據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介紹,廣西派出的消防救援、武警、***、民兵等1400多名救援人員以及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駐防廣西隊伍、廣東隊伍678名人員,正積極有序開展現場救援;協調電力、通信等部門,安排3輛應急電源車,調運6臺應急發電機到現場,架設應急通信設備,確保救援現場電力保障有力和基站通信暢通。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搜索區域相比核心區擴大超10倍。此外,專家分析第二個黑匣子信號發射器可能受損,現場無法搜尋到黑匣子定位信號。
據介紹,目前救援主要有三大難點。
難點一:殘骸拋撒面積巨大。墜機區域果園和梯田被沖擊成平地或者水坑,竹子撕裂倒伏,一些樹干完全斷裂,而飛機殘骸的拋撒面積又非常大,山的另一邊甚至也發現飛機殘骸,搜尋工作非常艱難。
難點二:山里地形復雜,大型器械難以開展工作,只能依靠人力和無人機進行搜救。在搜救的時候,搜救人員還需要保證殘骸處在原始位置,同時還要避免山火導致殘骸損毀。
難點三:事故地點有降雨,為救援增加難度。根據昨天下午風云四號A星拍攝合成的真彩色云圖,可以看出事故地點上空的云層始終很厚重,而據救援人員介紹,當地土壤吸水量大,墜機搜尋現場存在小規模滑坡可能,為現場救援增加不確定性。記者現場了解到,工作人員計劃采取更多措施,以減輕降雨的影響。
記者昨天在事故現場看到,民航、法醫、物探等多方面專家冒雨進場調查。一名受***航技術專家介紹,他們要根據現場情況,測算對比飛機軌跡,“可能會根據飛機軌跡測算結果適當擴大勘察范圍,力爭盡快確定飛機遺骸分布范圍。”通過技術人員的不斷努力,無人機航拍的三維建模圖已完成。通過與救援人員緊急調取的事故發生前的一個衛星俯瞰圖對比,能夠很清楚地看到事故發生前后現場的變化。
監測
墜機地點遙感影像公布
記者昨天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事故發生后,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立即啟動了東航MU5735航班事故應急監測。
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第一時間收集整理了災前高分二號、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各1景,緊急制訂了衛星拍攝計劃,目前獲取了3月22日高分三號衛星數據2景、2米/8米光學衛星數據2景、L波段差分干涉SAR衛星數據1景。衛星遙感影像顯示,東航波音737客機具體墜機地點為梧州市藤縣埌南鎮莫埌村。從地勢上觀察,墜毀地點位于山谷之間,兩側海拔高度約在150米至90米,落差較大,周邊道路狹窄,溝谷縱橫,不易到達。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表示,災前災后數據已通過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推送至自然資源廣西衛星應用技術中心等應急指揮一線,后續還將安排衛星編程拍攝。
來源北京晚報據新華社央視中青報澎湃新聞等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