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時間,今天聊一部沒多少人敢聊的動畫短片。
動畫的意義是什么?
宮崎駿說,除了《紅豬》,他的動畫都是做給孩子看的。
輕松、治愈、幻想,沒有邊際,光怪陸離,為人們展現一個個魔幻而美麗的世界。
但今天這部,顯然不在此列。
它想呈現真實。
而真實,往往不忍直視
《***》
Bestia
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名單中爭議最大的一部短片。
爭議點倒是很一致:看不懂。
不應該啊。
四個字——“真實改編”。
主角原型是智利獨裁統治時期,國家情報局的一個情報員,英格麗德。
媒體披露中,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魔頭”。
極刑、暴政、虐待、納粹主義......
而讓她“聞名于世”的,就是其中一件令人發指的獸行。
(為了良好的閱讀體驗,放到后面說)
回到這部動畫短片,看不懂或許是因為,導演并不是在復述現實,而是在還原腦中的現實。
誰的?
女主,英格麗德。
女主坐在飛機上,若無其事地看著窗外。
鏡頭換個方向,能看到臉上有個明顯的破洞和裂痕。
△來源:B站@人人短視頻精選
這是彈孔?女主死了?正在上天堂?
鏡頭深入“洞”里:
進入女主的大腦,跟著她回憶過去……
她生活很簡單。
為數不多色彩明艷的回憶,都是她和狗。
一人一狗,同吃同住,早餐都是在同一張桌子上分享蛋糕。
臨出門,拴好狗繩,帶狗狗一起工作。
工作內容看起來簡單。
簽個到,拿磁帶,走進一間黑黢黢的地下室,然后開始......放歌?
夜幕降臨,下班。
中間發生什么,沒人知道。
不過怪事開始一件接一件出現。
先是下班路上,街對面出現一個無臉人在盯著自己。
然后是晚上做夢,夢到和狗狗玩耍。
她卻突然毫不猶豫地砍下狗狗的頭。
第二天。
和之前一樣,吃早餐,出門,工作。
簽到,拿磁帶,放歌。
只是這次,我們才窺見到一點女主的工作場景。
角度很奇特,地上的鐵絲網向上看。
好了,不賣關子。
女主每日的“工作”,就是清理犯人。
而狗狗,不僅是生活伴侶,更是“工作好伙伴”。
歌不是拿來“聽”。
而是用來遮掩噪音。
人、狗、音樂……
她日復一日,面無表情,做著某件重復的事。
結束后,就會有一輛車,將人拉走。
人是死是活?
狗是好是壞?
答案自己從短片找。
不過Sir還是要再次提醒,事實“不忍直視”:
Sir知道你還沒完全看懂。
不急,慢慢解釋。
《***》風格強烈,畫面陰暗,情節致郁……
就是一個元素有些“格格不入”:
瓷娃娃女主。
導演在角色設計中,運用了德國瓷娃娃美學。
現實中的英格麗德,臉上幾乎沒有任何表情,很少說話。
這種材料的冰冷、堅硬和脆弱,與她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相匹配。
現實中的英格麗德,曾是智利國家情報局(DINA)中最有權勢的女性。
該局由獨裁者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帶領創立,旨在打擊“內部敵人”。
機構所處理事務,包括但不限于間諜活動、綁架、酷刑、人員失蹤、制造毒氣……
歷史讓人憤慨。
但譴責不是作品的唯一目的。
導演對相關情節的展現極其克制,這也是它讓人“看不懂”的原因。
片名,“***”。
對動物來說,***是本能。
而對人來說,***可以看作是對人性的一種辯稱。
它并未壓過人性,相反,它勾出的是人性中最為冷酷、無情、虛偽的一面。
對普通人,這是人心中的一道雷池。
對英格麗德,這一面,恰是她賴以生存的支柱。
片中有一幕。
她在認真擦拭著什么東西?
——滿滿一墻獎章。
這就是她生活中為數不多的“業余活動”。
冷血,是從家庭開始就塑造進她骨子里的。
但人終究不是獸。
哪怕一點點人性的松動都沒有嗎?
有。
一個,是夢。
還記得女主一開始做的夢,砍掉狗頭。
那條狗,就是她潛意識里,罪惡的具象。
一個,是色彩。
女主即將做夢前,畫面里總是出現兩個光源,呈現明、暗兩面。
這或許就是女主的松動時刻,尚存的人性暗示她在夢里正視自己。
別誤會,不是洗白。
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回憶。
那些無臉人、夢境等讓人大呼“看不懂”的意識流手法,其實都是潛意識。
比起剖析,這更像是對人性一次不甘心的追問。
現實中。
英格麗德從未承認罪行,也沒有因此被定罪。
直到二十多年后像普通人一樣死亡。
怎么可能?
現實殘酷,但現實也有你想不到的戲劇性
組織突然遞給女主一個信封,女主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被辭退。
沒完。
因為擔心機密泄露,組織安排暗殺。
也不知道是上帝的懲罰還是眷顧……
頭部中槍的女主,沒死。
那枚子彈,飛進大腦,飛進女主的房子,緊接著,房間里的東西一點點消失。
對,她“遺忘”了一切。
真忘還是假忘?
現實中人們并未停止追尋真相。
但至少在短片里,導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還沒看懂的話。
建議二刷,Sir只給一個提示。
對
那個洞。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超有錢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