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最拾金不昧的故事是什么?如果說你撿到的金錢可以徹底地改變你的命運,你是否還會主動上繳呢?
我想這樣的糾結是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出現的,這是正常的心理慣性。如果真正地遇到了可以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一大筆財富,有多少人會有定力可以堅守“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呢?
接下來筆者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拾金不昧的故事發生在1982年。
在這個故事里面,一個少女撿到了6萬多枚銀元,然后全部上交。
這在當時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很多人都對她的身份產生好奇,她究竟是什么樣的人,面對如此誘惑,可以堅守拾金不昧的美德。接著往下看!
陶金蘭
女孩挖水管過程中,偶遇大量銀元在1982年6月16日的下午,當時天氣非常炎熱。我們這篇故事的主人公陶金蘭正在和他的堂哥陶恩銘在烈日下辛勤的工作。
他們像是一對穩定的陀螺,旋轉在自己的軌道上,雖然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的枯燥,讓人非常的疲憊,但是好在每天都有收獲。
縣城在當時開始有自來水工程挖渠道時,陶金蘭得到了在園藝場挖渠道的工作。
這是青海省貴德縣的自來水工程,這個工程對于全縣所有人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自來水都是來源于這項工程。
陶金蘭和陶恩銘負責的是自來水工程當中難度最大的一段,他們需要的是把水管給接通。
因為園藝場有很多的樹,在不破壞樹和一些建筑的情況之下,想要鋪水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于是每天兩兄妹就會在管道上做來回折騰嘗試和做各種分析。
當時的機器也不普及,只能靠人力。
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這份工作,但是當時只有18歲的陶金蘭才剛加入民兵,她有著無限的熱情和雄心,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不怕吃苦不怕累,做好工作心里才會踏實,才能過上好的生活。
陶金蘭家境十分貧寒,家里的父母也只能依靠每天做大量的體力活來維持家用。
陶金蘭認為自己已經成年了,她想要為家庭分擔壓力,于是年紀輕輕就逼著自己把“獨立”生活變為習慣。無論是大雨滂沱還是烈日炎炎,她都會努力去尋找工作來賺錢。
正因為有這份家庭教育的積淀,陶金蘭年紀輕輕就開始接下了這份工作。
陶金蘭是一個非常有擔當的人,這份工作可以造福于人民。那么累一點、苦一點,自己也是愿意去做的。
陶恩銘不想讓自己的堂妹一個人辛苦,于是就主動提出要和陶金蘭一起來做。
在經過一天的努力之后,陶金蘭和陶恩明挖到了一條能夠放水管的管道。
陶金蘭想著任務已經完成,于是便對陶恩明說:“哥,咱們的管道也挖得差不多了,那就早點回去休息吧。”陶恩銘說:“今天已經做了很多了,回去應該好好休息一下。”
隨后在陶金蘭做最后的完善的時候,在鋤頭落下去的時候,讓她感覺“不對勁兒”的事情發生了。
在鋤頭落地之后,陶金蘭聽到了金屬的碰撞聲音。陶金蘭心想每一次下去都是松軟的土壤,這一次竟然有金屬的聲音,難道在這里挖到了寶藏?
聽到聲響,陶恩銘擔心自己的妹妹受傷,趕緊跑來,問道:“怎么了?沒傷到自己吧。”
隨后陶恩銘的目光落在了鋤頭上,他發現鋤頭的尖端磨損嚴重,顯然是碰到了什么堅硬的東西導致的。
一天超負荷的工作讓兄妹倆都很疲憊,但是出于對這個“奇物”的好奇,兄妹二人一鼓作氣地把“奇物”給刨了出來。
拿出來一看是很多的罐子,陶恩銘懷疑是文物,但是陶金蘭看著粗糙不像文物那么精致。兄妹二人注視著這些罐子,迷惑不已。
“這玩意兒,我非要看看究竟是什么?”
陶金蘭說完,就用鋤頭狠狠地砸向了罐頭瓶。隨后,破碎的罐子瓶之中流出了很多的銀元,一下子把陶金蘭給看呆了。
她只是一個貧苦人家出身的女孩,今生還沒有見到這么多錢。并且這一次她只是打開了一個罐頭瓶就有這么多的銀元,但是看樣子這里埋了不少的罐子。
陶恩銘看到這樣的情形,也嚇傻了。他建議應該帶一個罐子回家,以后的生活就衣食無憂了。
可是陶金蘭并不認同堂哥說的話,她表示自己一定要上報給國家才行,這是國家的財產,這樣的錢拿在自己的手里心里不穩當。
于是,她讓自己的堂哥在原地守著,她去找干部來。
干部們在得知她挖出了大量銀元之后,立即就派了相關人員去現場檢查。
很快這個消息,在當地傳開了,無論是挖掘的人員還是看熱鬧的民眾,把“銀元”地點圍得水泄不通,眾人議論紛紛。
最后,經過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埋在地下的銀元全部出土完畢,并且全部被清算。
根據統計,挖掘出來的銀元共計67981枚,還有1569個銀錠,重達2噸左右。
領導干部認為陶金蘭和陶恩銘先發現的這些銀元,便試著問了問他們要如何安排這些銀元。
陶金蘭作為一位女民兵,思想覺悟非常高。
她表明這些銀元是自己無意間發現的,之后還非常堅定地回答道:“領導,這些銀元,我自愿上交國家。”陶恩銘也表示同意自己妹妹的決議。
大量銀元的來歷——馬家軍搜刮百姓而來這些銀元到底是什么來歷呢?根據有關專家的考證,這些銀元的主人很可能是馬家軍首領馬步芳的表兄弟馬海元搜刮百姓而來的。
晚清的時候,馬家軍在青海稱王稱霸,他們依靠自己手中的武器和炮火在當地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因為他們的存在,當地的生存環境變得愈發惡劣。
很多人在當地只是想要平穩地過過日子,可是馬家軍的出現讓這個地方的百姓常年遭到各種搜刮。
馬海元作為馬步芳手下的得力干將,總是以馬步芳的名義在當地“做各種壞事兒”。他把百姓當做是自己取樂的材料,可想而知當時百姓過得生活有多艱難。
馬步芳
1912年,馬海元24歲的時候來青海投奔自己的舅舅
。因為自己有著非常出色的武藝,他在青海的官路進展非常順利。
1918年的時候,馬海元來到了貴德縣,成為了當地馬家軍的前營幫辦。
在這里他并沒有成為一個為民的好官,也沒有任何謙虛謹慎地為人做派,他走向了反面,開始自顧自地去搜刮百姓的錢財。
他想當然地認為這片土地就是馬家軍的,自然這里所有的財物,他也是可以歸為己有的。
馬麟
在這里,他從來就不忌諱去談自己對于錢財的渴望,他利用自己身份上的便利,和當地的商人勾結在一起,賺了很多不義之財。
而這些還不能讓他滿足,為了利益最大化,他開始在當地不斷加稅,為的就是把百姓身上的錢財徹底榨干。當地人的生活因為他的存在變得愈發不幸和糟糕,但是也別無他法,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也只能吃啞巴虧。
后來隨著自己的舅舅馬麟以及馬步芳上任之后,他開始逐漸被馬家軍所邊緣化。
馬步芳為了坐穩位置開始不斷地削弱“一些老人”在軍中的地位。
馬海遠就是其中之一,他雖然武功蓋世,可是他領兵能力卻非常差,經常打敗仗。
因此時間久了,馬步芳便將馬海遠挪出了部隊。
雖然離開了軍隊,但是馬海遠在政界還是有自己的位置的,護送***進藏、擔任青海議員等事情,他都有參與。
以此來看,馬海遠搜刮錢財的能力根本就不會減弱,那么些年來,他累計的錢財肯定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大數額。
但是畢竟自己已經被馬家軍邊緣化了,所以馬海元對于自己搜刮過來的錢財,并沒有對外聲張,而是藏了起來。
那么多的財富,馬海遠自然不能太外露了,于是他為了隱藏和保護好他的錢,他在自己家的大院之中挖了一個大坑,專門來埋藏自己這么多年搜刮而來的錢財。
馬海遠
在之后解放戰爭爆發了,可馬家軍這個時候并沒有感覺到大事不妙,絲毫沒有任何的悔恨之意。他們依然十分放縱,馬家軍對自己的實力非常有信心。
在晚清的時候,曾經一度投誠左宗棠軍隊的馬家軍憑借自己兇狠的打法,讓八國聯軍都吃了不少虧。
而在清朝覆滅之后,馬家軍繼續在青海招兵買馬,勢力范圍也不斷地擴大。
后來,***還會給他們物資上的幫助,這讓馬家軍更是猖狂。
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之后***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節節敗退,讓馬家軍無所適從。
***
馬步芳知道自己的馬家軍前途渺茫,很快他便帶著自己老爹馬麟坐飛機跑路了。
在之后馬海元得知自己的表兄馬步芳拋下自己逃走,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痛苦,于是他非常慌忙地帶著親信開始往都蘭縣方向跑去。
在前文我們已經提到了馬海元已經搜刮百姓的錢財無數,所以說這一次逃跑馬海元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錢財應該如何處理的問題,如果帶著那么多錢財逃走實在是太招搖了,肯定會被人發現,搞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
所以之后他思索再三,他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后,他再回來取那些錢財。
之后,他收攏被***打散的殘部,下一步準備越過新疆地區。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離開青海之前,自己突然中風了,自己過去歡樂的時光被瞬間剝奪,變為了空虛和寂寥。
手下看著他被肆虐的疾病撲滅了往日的威嚴,一個個都露出了獠牙,要求馬海元“拿錢換命”。
馬海元雖然在之前武功不錯,但是現在的他畢竟中風了,也只好拿自己的一些現錢給了自己昔日的部下,這樣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昔日的部下全部都離他而去,馬海元感覺到了人生的絕望,中風的他在這個地方好像只有等死這一條路可以選了。
而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刻,***找到了他,在給予了他一定的食物之后,把他抓了起來。他暫時緩過氣來。
而在他被抓之后,當地很多的牧羊人都向***控訴了他以前的罪行,希望***可以幫助自己取回被剝奪的財物。
只可惜在拷問馬海元的時候,馬海遠一直都保持著沉默,他一直向***展現著一成不變的愁容,嘴巴緊咬不透露任何的信息。
在1951年,馬海元死于病疾,關于他藏匿起來的那筆錢也成為了“懸案”,對此眾說紛紜,有的人說全部被他的部下拿走了,也有的人說馬海遠自己都忘記藏在哪里了。
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青海人民都聽說青海有“寶貝”,但是都不知道究竟是埋藏到了哪里。時間久了,很多人也自然淡忘了這件事情。
而馬海元的故居輾轉多次之后被改造成為了青海省貴德縣的縣園藝場。直到1982年,馬海元生前所埋藏的寶貝才被陶金蘭兄妹所挖出。
馬海元在生前猖狂地搜刮百姓錢財,讓百姓飽受生活枯竭之苦。
可是馬海元生前根本沒有機會讓這筆錢財重見天日,自己就暴斃了。
然后幾十年后,這傳說中的財物卻被普通民眾陶金蘭所挖到,這樣的故事反轉,真的讓人很是唏噓!
陶金蘭拾金不昧,思想覺悟極高在專家鑒定之后,這些銀元一共包括袁大頭、龍洋、船洋等樣式。
這些銀元不僅有歷史價值還有藝術價值,這是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
在當時統計來看,這些銀元價值超過了30萬元,而如果放到現在來看,價值一定是過億的存在。
這件事情傳開之后,很多人都會對陶金蘭的舉動有很大的費解,很多人認為陶金蘭就算是拿一點回去,也不會有人知道。
隨便拿一罐回去,這都是可以極大地改變陶金蘭的生活質量。
當時每天都會有人來打聽情況。陶金蘭每一次被人問到的時候,她就只是回答:“自己只是負責挖東西,那些銀元被我挖到只是巧合而已。現在銀元已經被視為文物,自然也和我沒什么關系了。”
之后陶金蘭還是如往常一般照常工作。只是她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更高的領導和各家報社的關注。
報社派記者去往貴德縣采訪陶金蘭,想要探尋一下這位有美德的女孩。
他們又一次問到了陶金蘭為什么會拾金不昧,當時天已經那么暗,自己隨便拿一點回家也不會有人知道。對此,陶金蘭非常干脆直接地說:“這不是我的東西,所以我不能拿。”
想必很多人都會覺得,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會糾結一下,這才是正常的心理慣性。
可是陶金蘭顯然是把“拾金不昧”徹底貫徹執行的人,面對誘惑可以從容鎮定的人,思想覺悟極高。
很快,兄妹二人的事跡就在報紙上發表了。全國人民看到這個新聞之后,紛紛贊嘆兄妹二人的高覺悟。
甚至還有人親自看看陶金蘭的家,發現陶金蘭的家十分簡陋,連一個像樣的板凳都沒有。
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還是堅持“拾金不昧”的美德,讓人十分佩服。
不久,貴德縣***就給兄妹二人頒發了錦旗,并將他們評為先進個人,各記三等功一次。
之后,青海省的領導還獎勵他們每人500元現金。
他們的名字也被登在“精神文明先進個人標兵”榜上,記省級一等功一次。
次年,在人民的推選下,兄妹二人被評上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在接受國家領導的專程接見之后,他們還獲得了一輛自行車和一臺縫紉機的物質獎勵。
陶金蘭憑借拾金不昧成為了全國的大名人,很多人都把陶金蘭視為自己的榜樣。
盡管如此,陶金蘭沒有驕傲,她仍然把自己看做是一個普通人一般。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她說:“自己并沒有做什么偉大的事情,只是偶然發現了本屬于國家的東西而已。”
而且據悉,在得到國家獎勵的獎金之后,陶金蘭立即就把錢的一部分分給了一個寡婦和一個孤寡老人,而且她還經常照顧老人生活,直到老人去世。
陶金蘭
此外,她還資助了一位貧困的學生讀書。在后來,那位窮學生在事業上做出了一番成就之后,要去報答陶金蘭,陶金蘭則說:“不需要你的報答,我老了,什么也不需要。你去幫助更多付不起學費的孩子吧。”
陶金蘭幾十年如一日,一直都是以回饋社會為己任,從不求回報,實在是讓人佩服!
結語拾金不昧是我國良好的道德和社會風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值得贊揚和學習的品質。
陶金蘭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表現出了一位中國人的優良人格品質。
她的事跡值得流傳、她的精神值得學習,而在感動之余,我們應當把陶金蘭視作榜樣,要和她一樣在生活中踐行拾金不昧的美德。
文/史芬奇團隊
希望你生活愉快幸福,歡迎關注、轉發、收藏!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