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于熙
香氣四溢的手抓肉、金黃透亮的德州扒雞,辣油滋滋作響的水煮魚……1月31日,塔城市阿西爾達斡爾族鄉庫爾托別村村民劉拾三家,一桌天南地北風味的年夜飯,讓一家人吃了個美。
1月31日,塔城市阿西爾達斡爾族鄉庫爾托別村,村民劉拾三的親人們正在吃年夜飯。通訊員郭金祥攝
71歲的劉拾三是馬鞍匠人,有著50多年的馬鞍***手工藝經驗,每年僅靠***馬鞍這一項,就有3萬余元的收入。前幾年,在村“兩委”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劉拾三把家中的一間屋子騰出來,***了展柜,把他***的馬鞍、馬鞭等展示出來,許多游客都慕名而來,感受達斡爾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家還是個多民族大家庭,有達斡爾族、漢族、蒙古族、侗族、俄羅斯族。一到過年,孩子們、親戚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大家各顯身手做一道好菜,年夜飯特別豐盛。”劉拾三樂呵呵地說。他家院墻上,掛著村里頒發的“民族團結好家庭”牌子,牌子下方還畫著5個小石榴,代表著他們的家庭成員來自5個不同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劉拾三和老伴玉梅育有兩兒一女。如今,子女們都已成家,在外打拼。老兩口本身兄弟姊妹眾多。一桌味道可口、花樣繁多的年夜飯,成為他們一家人過春節的“重頭戲”。
除夕當天,從太陽露頭開始,劉拾三和老伴就站在院門口,迎接一撥又一撥親人回來吃年夜飯。兒子、兒媳婦、女兒、女婿、姐姐、妹妹都回來了,劉拾三笑得合不攏嘴。
早在半個月前,劉拾三就張羅著采購年夜飯的食材。牛羊肉、雞鴨魚、海味干貨、蔬菜水果……一樣一樣買回來,一樣一樣合計后,劉拾三用手機上網查詢全國各地的特色菜。東北亂燉、剁椒魚頭、油爆蝦、白斬雞……選定全國各地的過年特色菜,并傳給子女們看過后,大家都說今年的年夜飯肯定特別“炫酷”,值得期待。聽到這話,劉拾三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劉拾三的拿手菜,多以新疆風味為主。他在做大盤雞、大盤肚、大盤魚等新疆菜時,特意為口味偏辣的孩子們多放了一些朝天椒。等一盤盤紅彤彤的新疆菜出鍋端上桌時,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這真顯現了西北美食的粗獷豪放。
1月31日,塔城市阿西爾達斡爾族鄉庫爾托別村,村民劉拾三的親人們正在品嘗小吃。通訊員郭金祥攝
老伴玉梅也是一位廚藝高手。說起今年除夕的年夜飯,玉梅興致勃勃,“往年我們家的年夜飯多以新疆美食為主,這不,北京冬奧會馬上開了,我和老伴就想著做一桌子天南地北的特色菜,邀請親戚朋友一起享用,大家共同為北京冬奧會祝福。”
為了和老伴做的菜有所區別,玉梅今年做年夜飯分外講究“好意頭”和“好彩頭”,注重精致雅致:發菜、生菜、蠔豉、魚頭豆腐(鴻運當頭)、糖醋鯉魚(年年有余)、板栗燜雞(大吉大利)……帶有吉祥寓意或諧音的食材、菜式必不可少。美味好看的飯菜引來家人的熱評:“太漂亮了,都不忍下筷子了。”
“一年中,我最愛做的一頓飯就是年夜飯。雖然較平日辛苦些,但能讓一大家人吃得開心、滿足,這是我最幸福的事。”熱鬧的氛圍中,玉梅開心地說。
“宮保雞丁出鍋”“嘗嘗我做的八寶飯”“軟糯香甜粘掉牙的東北粘豆包來啦”……劉拾三的晚輩們也紛紛在灶臺前使出“十八般武藝”。一盤盤“燴”出南北新意的美味佳肴,讓充盈在這個大家庭的年味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