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名在讀音上一不小心就字失一毫,地差千里了。為什么地名難讀?因為中國的語音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國很多文化和城市的歷史密碼,往往都固化在地名里,明明是生活中常見字,卻一讀就錯,這樣的地名你遇到過多少
如果在所有地名里,挑選出一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亳(bó)州一定首選上榜。亳與毫只有一筆之差,這個曹操與華佗故里很容易被人讀錯。亳州市地處安徽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被稱為「譙城」、「譙郡」等,「譙」來源于這里的另一個古國名「焦國」。這座城市最輝煌的時候是在曹魏時期,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曾被封為“陪都”,現(xiàn)在的亳州一名最初來自北齊時期,「亳」其實也是這里的古國名。
在地大物博的中國起一個地名沒有那么容易,每個地方的地名或多或少都有“脾氣”。打開中國地圖很多地名會讓人語塞難忘,單說多音字就足夠讓人撓頭,很多些字看著熟悉,可是一讀就錯。
黟縣(yīxiàn)由“黑”“多”兩字為偏旁的“黟”字常被誤讀為“hēi或duō”的音,畢竟,按照咱中國人的習(xí)慣,遇到不認識的字,常常會:見字讀半邊!
涪陵(fúlíng)涪陵那可是中國榨菜之鄉(xiāng),許多喜歡吃榨菜的朋友一定吃過涪陵榨菜。記得小時候家里窮,每天早上吃的早餐都是白粥配榨菜,那時候吃的榨菜就是涪陵生產(chǎn)的。說完榨菜,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字的讀音,由于這個字非常接近“倍”字,這使得很多人都把涪陵讀成“倍陵”了,今天給大家提個醒,涪陵的正確讀音是讀fúlíng。
羑里(Yǒulǐ)羑里(讀yǒu,不讀jiǔ)最常見的錯讀是羑jiǔ,正確的讀法是yǒulǐ。羑里又稱羑都,在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遺址,羑水經(jīng)城北東流,是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推演八卦的地方,也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故鄉(xiāng)、北派易學(xué)的圣地。
安徽歙(shè)縣,不是xī縣。河北蔚(yù)縣,不是wèi縣。香港大埔(bù),不是大pǔ。浙江臺(tāi)州,讀一聲而非二聲。麗(lí)水,讀第二聲。
諸如此類的容易讀錯地名還有很多很多……還有的地名可以說是生僻字考試了,山東的鄄(juàn)城、四川邛(qióng)崍(lái)、山西隰(xí)縣、江蘇的盱眙(xūyí)、邗(hán)江、河北蠡(lǐ)縣等。
甚至有很多地名里出現(xiàn)的字,在不同的省份地方讀音也不同。比如上海莘莊的莘,讀音為xīn,不讀shēn。而山東莘縣的莘,讀為shēn,不讀xīn。河南滎陽的滎,讀為xíng,不讀yíng。安徽六安的六,讀為Lù,不讀liù。而四川滎經(jīng)的滎,讀音為yíng,不讀xíng。
其實,這些不常見的多音字和生僻字出現(xiàn)在地名里,大多與當(dāng)?shù)胤窖杂嘘P(guān)。尤其南方的方言有大量的古音遺留,而現(xiàn)代普通話中沒有保留這樣的發(fā)音,所以有些字用在其它語詞時摻雜了古今的音變,用在地名上則保留古讀。
對于這些難讀的地名,大家有去過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交流分享你們?nèi)ミ^的多音字、生僻字地方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