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成語01:暴殄天物
今天和大家聊的成語是“暴殄天物”。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因此“暴殄天物”總是人們強烈批判的行為。不過您是否知道,這“暴殄天物”的成語,最初并不是指揮霍浪費的,而是指殘害生靈的意思。
話說,商紂王就是暴殄天物的始作俑者。在他登基之初,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天子。可是隨著取得的功績越來越多,這紂王逐漸也變得驕橫起來,開始走上了一條荒淫的道路。
到了商朝末年,紂王的荒淫無道已經(jīng)達到了極致。他寵信美人妲己,橫征暴斂,還建造了鹿臺,酒池,肉林,過起了窮奢極欲的生活。更為出格的是,為了鎮(zhèn)壓他的反抗者,紂王與妲己還發(fā)明了一種極殘的刑法,炮烙之刑。
在《尚書·武成》中記載了紂王的殘忍行徑,內(nèi)容是這樣的:“今商王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zhēng)民。”
這一句話里面的暴殄天物的“天物”,意思指的就是天造之物,也就是天下的生靈的意思。所以暴殄天物最早的意思就是禍害生靈。
杜甫在《又觀打魚》里也沿用了這個意思,用一句“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圣所哀”,來勸民盡量不要殺生,因此這首詩也被佛教譽為放生詩。
到了后來,“暴殄天物”的意思就逐漸地發(fā)生了變化。比如《紅樓夢》中第五十六回,探春就說過這樣一段話:“若不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的東西,任人作踐了,也似乎暴殄天物。”這里的意思就跟我們現(xiàn)在的理解很接近了,它指的就是任意地糟蹋物品、不知愛惜。
當然,無論這個“天物”指的是天下生靈,還是玉食珍饈,我們都要時時心懷敬畏,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