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山上籠罩著一片烏云。”喬迪·布雷特曼語氣中充滿了悵惘。
布雷特曼是一名國會警察,她已在美國國會山工作了將近21年。今年1月中旬,她將正式退休,離開這個曾讓她無限自豪,又讓她失望無措的地方。
和許許多多在此就職的工作人員一樣,一年以前,布雷特曼以在國會山工作為豪——這里被認為是美國民主的象征、是最不可能遭受攻擊的地方。
但一年前的國會山暴亂徹底改變了這一點。2021年1月6日的美國國會山上,一群特朗普支持者暴力闖入國會大廈,中止了國會認證2020年大選結果的憲法程序;美國人民選出的議員四散逃竄,警察不得不發射催淚瓦斯以驅散暴亂者;至少5人在騷亂中死亡,140名執法人員受傷——這個被視為美國民主中心的地方遭受了200多年來最嚴重的襲擊。
一年之后,國會山上一片平靜:沒有火焰、沒有濃煙、沒有破碎的玻璃與喧鬧的暴徒。但一切似乎又不一樣了。“我看著身邊警察的臉龐,他們都變了。他們變得消瘦,卻不知道到底是因為什么。”布雷特曼對《***》表示。
2022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暴亂迎來一周年。一年過去,這起震驚世界的暴亂仍是許多人心中難以磨滅的一道傷疤:有人因此噩夢連連,最終選擇離開此地;有人因此鋃鐺入獄,在庭上悔恨痛哭;有人爭吵不休,爭論到底誰應該為此事負責……一年過去,國會山暴亂留下的傷痕仍然難愈,而美國政治中的分裂與動蕩愈發明顯。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朗普支持者沖進美國國會,闖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辦公室,坐在佩洛西的椅子上。圖/ICphoto
痛哭的暴亂者和一年后仍在追捕的嫌犯
誰應該為“1·6國會山暴亂”負責?羅伯特·帕爾默不認為應該是他。
“法官大人,我真的真的為我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2021年12月17日,羅伯特·帕爾默哭著在法庭上說道。
54歲的帕爾默來自佛羅里達州拉哥市。在去年1月6日的國會山暴亂中,帕爾默是主要暴亂者之一。檢方出示的證據顯示,當天,帕爾默在國會大廈內用滅火器、木板和桿子等猛烈攻擊執法人員。
2021年12月17日,哥倫比亞地區法官塔尼婭·丘特坎判處帕爾默5年零3個月監禁——這是自國會山暴亂發生以來,對暴亂者判處的最長刑期。
暴亂平息以后,美國各級執法機構就開始了追責程序,迄今已經將近一年。據《***》報道,截至2021年12月底,共有725人因參與國會山暴亂被捕,另有350余人仍面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追捕。
在被起訴的725人中,至少165人已經認罪,其中絕大部分面臨的是非暴力輕罪指控,如非法進入國會大廈、非法***等。至少7人承認犯下攻擊、妨礙執法人員的重罪。
超過70人已被判刑,刑期從家庭監禁、幾周或數月監禁到超過5年監禁不等。而帕爾默正是迄今為止被判處最長刑期的當事人。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并攻破了國會大廈。圖/ICphoto
據美聯社報道,在2021年12月17日的判刑現場,帕爾默痛哭流涕,他稱自己被做過的事“嚇到了”、“感到極度不安”。在此之前,他還向法官提交了一封手寫信,稱自己被特朗普欺騙了。
“特朗普的支持者們被那些當時掌握權力的人騙了,他們不斷灌輸錯誤的言論——‘這是一場被偷去的大選’‘我們有責任站起來反對暴政’。”帕爾默在信中寫道。他還表示,元兇仍然逍遙法外,而他卻遭受如此重懲是非常不公平的。
丘特坎部分認同帕爾默的觀點。她表示,鼓勵、煽動、集結帕爾默等人發起暴動的人確實仍未被起訴,但這些事與本案無關。“必須認清的是,試圖阻擋和平移交權力、攻擊執法人員必將遭到相應的懲罰。我并非針對你,我只是在為你的行為作出判決”。
在這場事后追責行動中,許多暴亂者在法庭上表示懺悔,甚至流下悔恨的眼淚。他們稱自己只是一時沖動,跟隨人群進入了國會大廈。他們自辯沒有看到任何暴力行為或是破壞,是警察讓他們進入大廈,而他們只是為了和平***。
但面對上千個小時的視頻證據,許多人最終啞口無言。
“1·6國會山暴亂”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聯邦刑事調查案件。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在已被指控的725人中,超過600人面臨非法進入或停留在國會大廈的輕罪指控,但也有一些人面臨著更為嚴重的刑事指控,包括偷盜、破壞聯邦財產,攻擊、妨礙執法人員等。
大約275人被指控妨礙、影響國會認證2020年大選選舉人團票程序,若是罪名成立,他們最高將面臨20年監禁。除此之外,超過40人被指控參與一個更大的陰謀,其中包括多名來自極右翼組織“百分之三”(ThreePercenters)、“誓言守護者”(OathKeepers)、“驕傲男孩”(ProudBoys)的成員,一些人已經認罪,但目前并未被判刑。
迄今為止,沒有人被起訴試圖推翻***的煽動罪。
美國康奈爾大學***學教授理查德·本塞爾(RichardBensel)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這場美國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暴亂中,由于案件數量太多、證據太繁雜,再加上政治局勢緊張,調查訴訟進展相對緩慢。除此之外,很難收集到足夠的證據證明每一個暴徒分別做了什么、每一個暴徒到底打算做什么,這使得案件推進更為困難。
據美聯社報道,2022年,大約20場審判已經敲定時間,而更多的案件仍在訴訟程序當中。此外,一年之后的今天,美國FBI仍在向公眾尋求幫助,以追捕大約350名參與暴亂的嫌犯,以及1月6日當天在民主黨總部和共和黨總部附近設置爆炸裝備的嫌犯。
前哥倫比亞地區檢察官舍溫認為,這起案件一直拖延至2022年、2023年絲毫不會令人意外。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現場煙霧彌漫。圖/ICphoto
國會山的創傷和跌落的“美式民主”自豪感
國會山暴亂一周后,35歲的里奇·盧塞特仍然無法安眠。當被鄰居家開派對的聲音吵醒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走廊里是不是有‘驕傲男孩’的人來了?”
盧塞特曾在國會山工作,擔任羅德島民主黨眾議員戴維·西西林的高級顧問。事實上,去年1月6日的暴亂之前,盧塞特就曾考慮換工作,而這場暴亂推動他作出了這一決定——去年7月,他換了個新工作。
“對我來說,想到自己在一個生命會受到威脅的地方工作是推動我(離開)的決定性因素。”盧塞特對《***》表示。
1月6日的國會山暴亂成為許多國會山工作人員的噩夢,它也是導致成百上千名議員助手、警察、工人辭去這份曾令他們無比自豪的工作的主要原因。
據《***》報道,截至2021年12月初,全年共有135名國會警察離職。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僅為80人。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及國會議員收到的威脅從2017年的不到4000個,增加到了2021年的9600個。
國會警察是直面暴亂的一線人員。在那場暴亂中,大約有140名警察遭到攻擊,其中1名警察因在暴亂中被噴射化學物質摔倒后死亡。之后的一段時間內,4名曾參與應對暴亂的警察自殺身亡。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安保人員和***者對峙。圖/ICphoto
暴亂發生當天,布雷特曼并未在國會大廈現場,她和一群同事被派去附近處理一個炸彈威脅。但她通過警用無線電清晰地聽到了暴亂現場的混亂之聲,聽到了她的同事們呼叫幫助的聲音。
幾個月后,這些聲音仍然不時響起在她耳邊,這讓她改變了繼續留在國會警察局工作的想法。她對《***》稱,暴亂過去一年,但籠罩在國會山憤怒、恐怖、絕望的氛圍似乎永遠不會散去。
這場暴亂給許多人帶去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一名曾在國會工作的民主黨人士對《***》稱,時間越長,暴亂對她的影響似乎越大,“我的心理健康一落千丈,因為我至今仍在消化這些事情”。
由于害怕特朗普支持者的報復,這名暴亂結束幾個月后選擇辭職的前國會工作人員匿名接受了采訪。她表示,最令人心驚的是,“美國人民不再相信體制……而如果他們不相信這些,我們又在為什么而工作呢?”
2020年總統選舉結束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勝選。然而,前總統特朗普拒絕承認敗選,并一再對支持者稱大選存在欺詐、“大選被偷走了”。于是,在美國國會兩院舉行聯席會議認證拜登勝選的那天,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們闖入國會大廈,在美國歷史上留下了“驚天一筆”。
“這顯然是一場針對國會憲法程序有組織的侵略行為,更是自1812年戰爭后就未曾見過的一次對民主的攻擊(1812年至1815年的美英戰爭中,英軍曾占領華盛頓,并放火燒了美國國會大廈和總統府等建筑物)。”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邁克爾·特勞戈特(MichaelTraugott)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調查顯示,“1·6國會山暴亂”后,美國民眾對于美式民主的自豪感正在下降。《***》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近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46%的受訪者對于美國民主運行方式并不感到自豪,比2017年的調查結果上漲了10%,較2001年更是猛增43%。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公民對***采取暴力行動是合理的。這比2015年的23%有明顯增長,比2011年的16%更是翻了一倍有余。
在本塞爾看來,美國當前正在經歷的變化只在美國內戰前后出現過。他指出,過去,美國民眾更多的是“政治看客”的身份,他們關心大選結果,但并不介意到底是哪個黨派贏得大選。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只專注于最后的結果,以至于他們不再相信另一個黨派會公平競爭。這導致他們對民主進程失去信心,并試圖不通過選舉來推動政策實施。”本塞爾稱,特朗普無疑是這場暴亂的元兇,他試圖在1月6日認證大選結果那天制造更多的麻煩和噪音,從而扭轉大選結果,但最終只會是失敗。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者舉著美國國旗進入美國國會區域。圖/ICphoto
民主、共和兩黨之爭和動蕩中的美國
當地時間1月6日,拜登和副總統哈里斯將在國會大廈發表講話。
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4日表示,“總統將講述事發當天的真相,而不是一些人所散布的謠言,以及這起事件對法治和我們的民主治理體系構成的危害”。
此前,特朗普曾計劃于1月6日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新聞發布會,但最終取消。據“今日美國”報道,特朗普4日發布聲明稱,由于眾議院負責調查國會山暴亂的特別委員會和“假新聞媒體”對他“帶有偏見且不誠實”,他取消了1月6日的發布會。
特朗普還重申,2020年總統選舉存在欺詐,眾議院的調查是“世紀之罪”。他將在1月15日的亞利桑那州***上討論相關話題。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現身“拯救美國”***現場,并發表演講。圖/ICphoto
去年7月,美國眾議院成立了一個類似于調查9·11事件的特別委員會,以調查1月6日的國會山暴亂事件。這個由9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包括7名民主黨議員和2名共和黨議員。
過去半年間,委員會訊問了300多名相關人士,包括曾擔任前副總統彭斯國家安全顧問的基思·凱洛格——暴亂發生時他和特朗普都在白宮,以及特朗普競選顧問斯通、前白宮幕僚長梅多斯、前顧問班農等,但迄今未公開發表任何調查結果。
據美聯社報道,未來幾個月內,特別委員會將陸續公開調查結果,完整呈現國會山暴亂的全貌,同時提出建議以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流血事件。預計今年春夏,委員會將發布一個臨時報告,11月發布最終報告。
調查結果雖未公開,但已有相關信息透露。CNN援引消息人士稱,委員會已從多個渠道掌握了特朗普在暴亂當天的行動。委員會主席本尼·湯普森此前曾表示,已掌握眾多證詞證明白宮“被告知做些什么”,委員會將證實這些消息并在舉行聽證會時向公眾公開。
事實上,關于特朗普在國會山暴亂中的角色,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存在巨大的分歧。
《***》和馬里蘭大學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60%的美國民眾認為特朗普應對國會山暴亂承擔“絕大部分”或“大部分”責任,但具體到黨派上,民主黨中這一數字為92%,共和黨為27%。
美聯社近日公布的另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還顯示,僅有40%共和黨人認為國會山暴亂“非常暴力”或“極度暴力”,大約30%共和黨人認為“不暴力”。相比之下,近90%民主黨人認為國會山暴亂“非常暴力”或“極度暴力”。
美聯社稱,這些結果反映了美國政治極化愈發嚴重,即使有大量視頻證據呈現國會山暴亂,特朗普及其盟友仍試圖弱化其嚴重性。國會山暴亂當天人在現場的前副總統彭斯去年10月曾稱,1月6日“僅僅是1月中的一天”。
共和黨人一直不認可眾議院跨黨派特別委員會的工作。共和黨眾議員羅德尼·戴維斯1月3日發文,指責眾議院民主黨人沒能推進國會安全改革、沒有找出導致這場災難的原因,反而一直在“攻擊特朗普總統并懲罰任何和他有關的人”。他認為,所謂負責調查國會山暴亂的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一切都是關于政治”。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發表講話,呼吁停止暴力活動。圖/ICphoto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羅杰斯·史密斯(RogersSmith)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會山暴亂可以算得上是一次部分計劃好的叛亂,目的是阻止認證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這次暴亂無疑加深了美國的黨派分歧,同時讓更多的人對美國民主的運作方式產生質疑。在史密斯看來,美國民主正處在危險的關鍵時刻。
除此之外,國會山暴亂仍在影響著美國政治的走向。史密斯指出,這次暴亂雖然讓特朗普失去了一些共和黨人的支持,但大部分共和黨人仍相信特朗普關于大選存在欺詐的指控,同時清理那些對此存在質疑的共和黨人。“也因此,特朗普對共和黨的控制力某種程度上甚至加強了”。
事實上,美國政治即將迎來一個關鍵節點——今年11月8日,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此次中期選舉對于兩黨都至關重要。在2020年的大選中,民主黨一舉奪得白宮、國會兩院的控制權,但歷史經驗顯示,反對黨在中期選舉中通常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尤其是在拜登因為疫情、經濟等問題應對不力導致支持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可能會取得出色表現,奪回國會一個院甚至兩個院的控制權。
本塞爾指出,國會山暴亂后,民主黨和共和黨都發生了改變,一些溫和的共和黨人離開共和黨,而一些工人階級白人民主黨人加入了共和黨,這導致兩黨之間的緊張關系加劇。他認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共和黨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很可能會贏得眾議院。
特勞戈特則注意到,2020年大選結束后,許多共和黨控制的州出臺新的法律,限制獲取選票的途徑、改變投票方式。他認為,共和黨人的這些行動目的是影響中期選舉的投票率和選民資格,從而對中期選舉結果產生影響。但是,暴亂對于2022年中期選舉和2024年大選到底將產生多大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但不管中期選舉結果如何,史密斯強調,“美國正處于一個動蕩的關鍵時期,未來兩年可能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新京報記者謝蓮
編輯張磊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