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魚學名為匙吻鱘,原產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20世紀60年代,美國開始人工養殖,我國1988年從美國引進。匙吻鱘隸屬于鱘形目匙吻鱘科匙吻鱘屬,全世界匙吻鱘科的魚只有兩種,另一種是產于中國的白鱘。
匙吻鱘是經濟價值極高的魚類,其肌肉中富含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而且脂肪中含12.5%的"DNA"和"BPA"(亦稱腦黃金)。由于鱘魚資源短缺,國際市場上價格居高不下,鱘魚肉每千克達40~50美元,魚子醬每千克150~200美元。
匙吻鱘
要認識匙吻鱘,就要從這種魚的生態習性開始。
那么,匙吻鱘喜歡什么樣的水質條件呢?匙吻鱘是典型的淡水魚,常年生活在內陸江河湖泊中,喜棲息于水的中上層,生存水溫為0~37℃,適宜的pH范圍為6.5~8,和四大家魚相似。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這種魚對溶解氧要求較高,應在5毫克/升以上。
同時,匙吻鱘具有優良的生長性能:匙吻鱘性情溫和,終生以浮游動物為食,幼年靠吞食,成年則靠濾食,因此,匙吻鱘的口張開后極大,便于將一定水體內的浮游動物“一網打盡”,捕食方式類似于鯨魚,這也再一次充分說明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普遍的生物學規律。
剛孵出的仔魚,口不能閉合,只能被動攝食開口餌料主要是小型枝角類等浮游動物。孵出1個月后,長吻生長出來,才有主動攝食能力,主要靠吞食,食物是浮游動物等。體長超過12厘米后,攝食器官發育完善,轉營濾食。
匙吻鱘對水質要求很高
在人工飼養下,匙吻鱘也喜歡攝取小顆粒的浮性餌料,生長速度較快,當年魚苗到年底一般全長可達45~60厘米,重0.7~1千克;2齡魚全長可達70~80厘米,重2~3千克。目前發現最大的鴨嘴魚重達65千克。
匙吻鱘有什么樣的繁殖習性呢?在外形上,匙吻鱘雌雄魚區別不大。雄魚在7~9齡達到性成熟,雌魚晚一年,相對懷卵量約為每克體重3.5粒。匙吻鱘多在4~5月繁殖,適宜水溫為16~18℃,繁殖期會游到江河上游產卵,受精卵灰黑色,直徑2~2.5毫米,有黏性,往往粘在礫石上孵化,孵化期6~7天。
和四大家魚相同,匙吻鱘的人工繁殖也必須注射激素進行催產,受精卵要求微流水孵化,且孵化水溫偏低,在11~24℃。由于人工繁殖較為復雜,一般的養殖戶都是購買魚種飼養,不過,匙吻鱘的苗種價格較高。
鴨嘴魚苗
劃重點!匙吻鱘的養殖特點及經濟價值就生活習性而言,匙吻鱘與鳙魚非常相似,性情溫和,多活動于水的中上層,拉網起捕率高等,特別是在食性方面,幾乎和花鰱完全一樣,但匙吻鱘對水質和溶解氧的要求明顯高于花鰱,市場售價也遠高于花鰱。
為了表明鴨嘴魚與鳙魚的價值差距(主要是為了表明文章標題的客觀性),筆者尋找了有相關的養殖數據,僅供各位朋友參考。
在一次養殖試驗中,借助面積為6畝,水深1.8m的池塘主養體長25-30cm的匙吻鱘480尾,經270天的飼養,最后鴨嘴魚最大個體長達85cm,體重達2.63kg,平均體重達1.7kg,上市價為80元/公斤(該數據是數年前的市場價,現在鴨嘴魚一般可以賣到60-100元/公斤,不同的地區價格有所出入),匙吻鱘總產值62016元。
如果按同樣的***,每畝放養一定數量的鳙魚,又會有怎樣的收益呢?
在同樣的飼養時間和條件下,鳙魚收獲規格可達到2.5kg左右,但鳙魚市場的價格只有10元/公斤左右,而匙吻鱘的價格是鳙魚的8倍左右。哪一種魚更能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效益,也就不言而喻了。
選花鰱還是鴨嘴魚?
匙吻鱘為優質名貴淡水魚類,并且全身都是寶:其肉質鮮嫩,吻部富含膠原蛋白,營養豐富;魚卵可加工成魚子醬(鱘魚類的魚子醬價值都不菲);魚皮可制成優質皮革。另外,匙吻鱘還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是幼魚)。
匙吻鱘對養殖環境要求也不算太高(低于一般鱘魚),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花鰱養殖。但匙吻鱘的人工繁殖難度較大,仔魚成活率較低,市場苗種供應不足,另外,匙吻鱘對藥物尤其是重金屬類藥物十分敏感,在養殖上要予以特別注意,幼魚階段禁止食用***銅以及含氯的化學藥物,抗生素的用量也不能過高,即使是成魚也要慎用這類藥物。
那么,又有朋友會想:既然匙吻鱘適合混養,那么將匙吻鱘搭配其他魚種進行立體混養經濟效益豈不是會更好?
還真有人正在這么做。
很久之前就有人嘗試過養殖匙吻鱘,并搭配斑點鱸魚,白鰱,湘云鯽來進行綜合養殖。我們可以看一下實際得出的養殖數據:
成本核算:養殖開支包括匙吻鱘魚種費9600元,斑點鱸魚魚苗費9000元,湘云鯽、鰱魚種費共計640元,肥料費1500元,餌料費2931.92元,電費400元,藥費200元,飼養員工資1500元,池塘租金3200元,共計為34372元。立體養殖收獲情況
魚產值核算:
匙吻鱘775.2kg,產值為62016元;
斑點鱸535.5kg,產值21420元;
白鰱684.5kg,產值2083.5元,
湘云鯽342kg,產值2394元。
6畝水面合計總收入為91013.5元。
整體效益分析,總收入為91013.5元,總支出為34372元,凈利潤為56641.5元,每畝利潤為9440.2元,投入產出比為1∶2.67。
人工養殖的鴨嘴魚
小編個人的看法關于鴨嘴魚的養殖,筆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在這里也與大家分享一下,僅作交流討論之用,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批評指正。
根據鴨嘴魚的生長習性,大家覺得哪一種養殖模式更適合鴨嘴魚呢?本人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水庫放養和池塘養殖。
在環保風暴的壓力下,現在已經不允許在水庫、湖泊進行商業養殖,大規模的網箱也慘遭“一刀切”式的拆除,那么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國的大水面養殖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呢?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作為居民飲用水的水庫已經不允許人工投放飼料和化肥,但是可以放養鰱鳙改善水質,而鴨嘴魚的食性與鳙魚頗為相似,也就是說大水面放養鴨嘴魚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再加上鴨嘴魚對溶氧有較高的要求,而水庫水質優良,溶氧豐富,完全能夠滿足鴨嘴魚的生長需求。
另一個方向就是池塘養殖,建議用10畝地左右的水面,為鴨嘴魚提供充足的空間。這種可以人工投喂浮性配合飼料,比普通放養的鴨嘴魚長勢更快。
水庫放養鴨嘴魚
總之,鴨嘴魚作為特種水產品種,近年來在水產市場上還是很搶手的。小編在這里建議大家如果有合適的閑置水面,可以利用起來,在掌握一定養殖技術的基礎上,嘗試鴨嘴魚的養殖。
另外,后期更多有關特種水產養殖的信息小編也會陸續分享給大家,建議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收藏。
對于鴨嘴魚養殖,您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想要了解更多水產養殖與漁業信息,敬請關注@牧海,我將用更加精彩的文章來回饋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