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長江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首詩給人以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不但意味深長,而且將人們領引到一付勃勃生機,磅礴大氣的山水畫前,令人盡情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詩人在詩中用點睛之筆“遙看”二字點破主題,讓人聯想到詩人的觀察能力是何其敏銳,固而得出這千古叫絕的佳句。眼睛,五官之一,心靈之窗戶。
其洞察力,要比人的其他器官敏銳迅捷得多。稱其為洞悉一切,明察秋毫的五官中的監察官一點都不為過。眼睛用來觀察事物,通過直覺感官,將所獲信息傳遞給最高指揮系統——大腦,再接到來自大腦的指令,去繼續下一步的工作。
從而,一雙眼睛,百樣看待事物的原因就這樣隨之產生了。
早年,就見過有大手筆寫過的《一雙眼睛百樣看》。其內容極其豐富,羨慕的不得了。看,是眼睛的主要功能,但它的看卻不象監控鏡頭那樣機械而被動地去看,是與七情六欲的情感波動密不可分的。
換言之,眼睛的看,不是單純機械地看,是帶有極其豐富的感***彩的。多種多樣的看,滲透著復雜的感情變化,一般可分為如下多種。望:抬頭挺胸、目不斜視、精神集中、目視遠方。睞:看、向旁邊看。青睞、指對人喜歡或重視。瞥:短時間的大致、大略地看看、并非深入細致的觀察,不過瞥了一眼而已。瞧:也就是看,但比較認真,全神貫注地,如瞧電影、瞧電視、瞧雜技等。瞟:斜著眼睛一瞄而過,時間短暫,并非死死的盯著不放,只不過瞟了一眼罷了。眺:望、眺望、一般指登在高處,往遠處看,登高遠眺。脧:斜著眼睛看,其因素之多,無須贅言。盻:瞪、睜大,圓睜或圓瞪二目,怒視目標。閱:過目,查看,查看文件,讀閱報紙,用眼睛在所有的頁面上瀏覽。瞻:眼睛往上或者往前看,有登高望遠之意。囑:注視專注,不分神,高瞻遠矚。嘹:老遠地、相隔著一定距離、遠遠地望,一般情況下,與望一起組詞使用。瞅:簡單的去看,認真地去看,如你瞅見了他沒有?我瞅見他了。瞪:睜大眼睛,圓睜二目,人們在形容它的時候常和吹胡子連在一起。睽:眼睛看著但不相視,睜大眼睛注視。窺:秘密地、迅速地或只用一只眼睛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視:觀察、看、視察、視而不見,表示看著了也沒反應。藐:小視、看不起、表示發威、憤怒。相:用眼睛看、而且很細致地、認真地看。如:相親。眄:斜著眼睛看,跟脧相似。覽:閱、看。游覽,工程表便于閱覽,一覽表。盯;全神貫注,精神不溜號,注視,集中視力看.力爭細而不漏。?:方言土語,對于新鮮的感興趣的,產生獵奇心理。讓我?一眼怎么樣?瞇:塵土入眼,但東西硌瞇,睜不開眼,或者不經意掙大眼只睜開一條縫去看。瞠:直、徑直去看,傻愣呆滯。瞠目結舌。觀:看見。耳聞目睹。瞄:將視力完全集中在某個焦點上,如:打槍瞄準。覘:看、窺視,用試探性的眼神看。瞰:視,向下直看,往下望、俯視、鳥瞰,從高處往下看。眈:視、看,注視的樣子,兇狠貪婪的看著,虎視眈眈。乜斜:有二說、眼睛因困倦的瞇成一條縫,乃其一;其二用來表示輕視,看不起。碑睨:眼睛因對某種事情有成見,而斜著向旁邊看,后引申為看不起的眼神。睚眥:從眼角表現出由怨恨所引起的發怒,瞪眼,表示兇惡。
覬覦:非分的希望或企圖。
此外、像目不轉睛、凝眸遠望、目光炯炯、耳聰目明、目露兇光、眉目傳情、目送秋波、目空一切、縱目四望、賊眉鼠眼、鼠目寸光、二目相對、一目了然、放眼世界、手眼通天、心明眼亮、眼明手快、眼觀六路等成語,均在由眼睛而來的范疇。
再有,洞察一切、明察秋毫、明察暗訪、坐井觀天等等,也都離不開眼睛的功勞。
還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的“讀”,雖字旁為言,可也與眼睛密切相關。目前:警方使用的測謊儀,大多是通過眼睛的神情變化,而捕捉某種所需信息,并非完全依靠問答對話來從中辨別真偽,而是從犯罪嫌疑人的眼神中,獲得某些罪犯藏在內心深處的,不可告人的犯罪事實,或流露于眼神中的蛛絲螞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