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大小有許多評判維度。
對于消費者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從【年度保費規?!縼砜?。
今天的文章就從兩個角度,來盤點【保費規模排名前五】的保險公司的拳頭產品。
1)產品最新升級盤點。
2)鮮有人發掘的產品細節盤點。
通過這兩個維度,能讓大家對這些關注度極高的產品,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羅列一下今天文章的主角
這5個產品都是【身故返保額的重疾】+一系列可選附加險。
[每個產品的附加險,強制性不同,且普遍性價比低,所以我就不單獨拿出來說了。]
產品的價位,以【30歲男性買50萬保額】為例,大致在【¥13000上下】。
屬于重疾險的高端價位。
參考下圖,單從產品形態來看,華夏常青樹處于第五形態,其他處于第二形態。
保險公司:中國人壽
主打產品:國壽福臻享版
產品形態:終身壽險+終身重疾險
等待期:180天
基本保障:100種重疾+30種輕癥,賠3次20%保額
保障質量:高發輕癥缺失1種
30歲男,價位:14300元
2019年升級盤點
國壽福由尊享版升級到臻享版,更進了兩項責任。
重疾病種由80種增加到100種。輕癥賠付次數由1次增加到3次。國壽把主推產品迭代升級的方向,指向了消費者當前的觀感最強處。
盡管重疾病種數,對產品的評分影響甚微。
理論上只要涵蓋了國家規定的25種就能打90分了。
所以國壽也不算做出了很大的升級。
但【100種重疾、25-55種輕癥賠3次】的普遍程度,已經深入了消費者的認知里。
這次國壽帶頭妥協,認可新“標準”。
相信此后,拿著那種“保障45種大病的重疾險”的重疾險來問我的讀者也會越來越少。
細節盤點
1)以繳費期為主打賣點:
延續之前的“創新”,打一個羽毛般輕飄飄的價格戰。
意思是,按20或者30年計算的保費,最后一年免交。
實際上最后一年保費有否均攤在前些年也未可知。
對消費者來說,在猴年馬月之后,一年保費連蠅頭小利都算不上,當前更沒什么甜頭。
繳費期的賣點,算是無功無過,作為主打賣點稍弱、稍偏。
2)“偽終身”疾病定義:
以第九十條疾病定義為例:
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過敏、誤吸等因素也能引起的。
這個病癥,并不是25歲以上人群才可能面臨的風險。
國壽福更新前后,這一項硬傷都在:
即25歲前這項保障不生效。
這種缺乏合理性的限定,能在未來的哪一次升級中摒棄掉,就要看消費者的成長速度和保險公司的心態了。
保險公司:中國平安
主打產品:平安福2019
產品形態:終身壽險+終身重疾險
等待期:90天
基本保障:100種重疾+30種輕癥,賠3次20%保額
保障質量:高發輕癥缺失5種
30歲男,價位:15584元
2019年升級盤點
平安福2019的升級很低調。
1)重疾、輕癥、少兒特定疾病各增加了20/10/5種,費率相應上漲了1%左右。
2)等待期退現金價值改掉了。
平安跟國壽采用同一個策略,不分先后。
再一次加固了重疾險的數字基礎標配:
【百來種重疾+3次輕癥賠付】
等待期退現金價值這點,本身就不太厚道。
19號文之后,平安福也灰溜溜的改掉了。
整體看來,雖然平安福跟國壽福升級的點差不多,但對于最大的槽點【多種高發輕癥缺失】仍未完全妥協。
以前缺失7種,現在缺失5種。
心腦血管疾病的輕癥保障,在19年的平安福里是指望不到了。
細節盤點
1)癌癥多次賠付:
癌癥是所有重疾中患病率、復發率最高的。
可加費附加的【癌癥多次賠】本來是個很實用的點,但平安福的門檻設置令人無奈。
通常意義上的【癌癥多次賠】是指【首次確診重大疾病,享有癌癥二次賠付】。
平安福的【癌癥多次賠】是指【首次確診癌癥,享有癌癥二次賠付】。
意為:首次得了別的重大疾病,癌癥二次賠付的責任就直接失效了。
癌癥二次賠的【5年間隔期】也是相對嚴苛的。
反觀當前市場上,比平安福2019間隔期短一半的產品,其實并不難找。
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
主打產品:金諾優享
產品形態:終身壽險+終身重疾險
等待期:180天
基本保障:105種重疾+55種輕癥,賠3次20%保額
保障質量:高發輕癥無缺失
30歲男,價位:14100元
2019年升級盤點
1)重大疾病種類由100種升級到105種,輕癥新增5種。
2)繳費期減少1年。
太保本身比保費規模前2甲早一步。
早前的金諾人生就給足了100的重疾病種,50種輕癥。
高發病種也不缺。
這次升級,往前微微越一步,數字上醒目一點,門面上好看一些。
繳費期的問題跟國壽的做法一樣,我就不贅述了。
細節盤點
1)年金轉換:
金諾優享有一項很“吸睛”的特殊責任——年金轉換權。
含義非常簡單:
【退保拿的現金價值】買太保的年金險;
【理賠拿到的保額】買太保的年金險。
虛晃了一招,實際就是給客戶【拿自己的錢買太平洋的年金險】權利。
且不說這筆錢拿來買年金險,是否符合預期用途。
就算要買,太保的也不見得是收益最高的。
太保這張牌打的很撲朔迷離。
按這個邏輯,每款產品都可以說是有【年金轉換權】。
2)輕癥定義:
以第38條輕癥定義為例:
【慢性肝功能衰竭】作為高發輕癥之一,涵蓋在金諾優享的保障范圍內。
但相對于這項輕癥的普遍定義,太保稍嚴格一些。
往往達到任意兩個條件,就可以獲得理賠的輕癥,金諾優享需要達到三個條件。
放到其他產品里看,這種程度的要求已經單拎出來作為中癥,并賠付50%的保額。
保險公司:華夏保險
主打產品:華夏常青樹多倍版2018
產品形態:終身壽險+多次賠付終身重疾險
等待期:90天
基本保障:100種重疾,分6組賠6次+20種中癥,賠2次50%保額+35種輕癥,賠3次30%、35%、40%保額
保障質量:高發輕癥無缺失
30歲男,價位:12090元
2019年升級盤點
至今沒有龐大的代理人群體,也沒有鋪設遍地的分支機構的華夏,
成立僅12年半,已經突破了5000億總資產大關,晉級特大型險企。
華夏常青樹多倍2.0[后文簡稱常青樹]作為其主推產品,相對今天盤點的其他四個的確更先進。
相比老版的常青樹,最新版升級了一個地方:
1)三次輕癥賠付的比例,由30%升級為30%、35%、40%。保費相應上漲了1%左右。
以30%為基數的遞增輕癥保額,放到線上的產品來看也是相對優秀的輕癥保額了。
但這個升級也是保費買來的,改進不大,誠意一般。
細節盤點
1)中癥定義:
中癥這項責任,是線上的產品制造的。
這個詞出現的時間還不到一年,線下引進的也比較少。
【常青樹】的雖然引進了中癥的概念,但意義不大。
我理了一下條款的疾病定義部分,發現20種中癥中,有80%都是從普遍認知的輕癥里拎出來的。
可以這么理解:
【常青樹】保障了55種輕癥,其中有20種賠付門檻高一點,賠付的比例也相對高一些。
2)重疾多次賠付分組:
這款產品是5家公司的主推系列里,唯一一個多次賠付型的,也不是最貴的,算是個優勢。
但放在整個市場上看,分組合理程度比較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種高發重疾,被分在了4組里:
組1.▲惡性腫瘤
組2.▲重大器官移植▲終末期腎病
組3.▲急性心梗▲冠狀動脈搭橋
組4.▲腦中風后遺癥
保險公司:中國太平
主打產品:福祿康瑞2018
產品形態:終身壽險+終身重疾險
等待期:90天
基本保障:100種重疾+50種輕癥,賠6次20%保額
保障質量:高發輕癥無缺失
30歲男,價位:12100元
2019年升級盤點
福祿康瑞的升級停留在去年底,19年暫時沒有動靜:
1)輕癥由賠付5次升級為6次,保費相應上漲1%左右。
同行對福祿康瑞2018,有個比較有意思的評價——【虛胖】。
這一項改進,正好體現了這個虛字。
1%的保費雖說不痛不癢,尤其福祿康瑞2018還是同類中價格最低的,但單從升級點來看,加價的嫌疑大過完善保障。
細節盤點
1)輕癥分組:
這一項隱藏在條款深處,很少有人盤點。
通常意義上,輕癥的賠付是這樣的:
【賠1種,失效一種,其余均有效】
福祿康瑞的輕癥賠付就比較奇葩和大膽。
以輕癥定義的第七項為例:
它對不典型心梗、冠狀動脈介入術、激光心肌血重建僅賠付1項。
話不明說,在合同里以注釋的形式,把輕癥分了組。
這是其他公司沒玩過的。
輕癥分組也罷,再看看分組的合理性。
以截圖為例,這三項都屬于心血管疾病,極有可能先后發生。
這樣粗糙的分在一組,合理性難以服眾。
[除此以外,條款輕癥定義的第14、15、20、38后,都有類似的分組注釋。]
這一點進一步削弱了這款產品6次輕癥賠付的意義。
排名前五的公司里,除了華夏以外,都是壽險公司“老七家”一列。
不僅是這四家公司,所有“老七家”的主推系列,產品形態和保障內容都大同小異。
核心質量在及格線上下徘徊,放在現有的所有重疾險中,離先進列稍遠。
升級舉動也在常規預期內,營銷+形式的嫌疑更大。
明面上妥協,暗地里較勁,部分產品的明顯漏洞能不能改,還要繼續觀望。
華夏被業內稱為“新一家”。
從主推產品來看,華夏常青樹算是這五分之一的一股清流。
雖然產品不是目前最好的,但是比起其他幾家,已經是進步巨大了。
保險在我國還是朝陽行業,但近兩年的全國總保費增速卻急劇減緩。
按【關鍵少數法則】,也就是俗稱的二八定律理解這件事兒,大公司難辭其咎。
盡管有掙扎,有改變,但狠下心來放血革新還需要時間。
保險行業沒有誰可以穩坐龍頭。
市場給了每一個競爭者足夠的發展空間,而消費者是最智慧和公平的裁判。
更多保險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保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