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圓明園并不是被一把火就燒光了?1860年10月13日:第二次***戰爭英國和法國軍隊占領北京,大掠圓明園。
很多人對圓明園不了解,不知道它的來龍去脈,薩沙就系統的說一說。
簡而言之,圓明園是清代皇帝建造的一座江南式樣的行宮,還融合了歐洲的風情。
圓明園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這里有大片的水泊,樹木都很茂盛。
自從遼國時期,這里就開始修建一些行宮,只是規模有限。
明代這里開始有了一定規模的豪宅區,主要都是皇親國戚的私人住宅。
清代康熙帝曾經6次南巡,對于江南的景色特別喜愛。而江南景色之所以美,其中重要原因是有水。
回到北京以后,康熙決定在圓明園附近修建江南風格的行宮。
為什么選擇圓明園這里修建?這里有水,有很多湖泊和河流。
整個康熙時代,圓明園都在施工。
在圓明園修建期間,康熙利用明代神宗的外祖父修建的“清華園”遺址,修建了暢春園。
暢春園也是模仿江南水鄉修建的,康熙對他極為喜愛,每年有一半時間在這里居住。
由于非常喜愛暢春園,康熙將它賜給四皇子,也就是雍正居住,占地高達千畝。
由此可見,康熙對于雍正的重視。
雍正去世以后,乾隆繼位。
這個詩人皇帝處處以漢文化繼承者自居,對江南景色到了癡狂的地步。
他登基第二年就移居圓明園,開始了對圓明園的大規模擴建,不惜血本。
到了1744年,前后花費了7年時間,修建了“圓明園四十景”。
包括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取自廬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寧安瀾園的四宜書屋、取自南京瞻園的茹園、取自蘇州獅子林的獅子林、取自杭州汪氏莊園的小有天園等。
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在1772年,乾隆命令傳教士郎世寧,設計和建造了西洋樓建筑群。
由此,圓明園中出現了全中國唯一的巴洛克風格宮殿建筑群。
清朝后來的皇帝,大多不喜歡死氣沉沉的紫禁城,而很喜歡景色秀麗的圓明園。
一說紫禁城歷年來有了很多冤死鬼,包括被害死的上到皇帝,下到太監,以及各種自殺的人。
紫禁城的陰氣很重,體弱多病者住在這里很危險,搞不好就會死掉。
所以,這些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在圓明園,也在這里處理政務。
以節儉而著名的道光皇帝,為節省開銷,下令撤了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的陳設,取消了熱河避暑山莊的避暑與木蘭圍場的秋獵。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道光也很喜歡圓明園,不斷出資修建。
只是從咸豐開始,滿清經濟陷入困境,只能對圓明園進行維護,已經無力新建了。
圓明園第一次的危機,就是1860年英法聯軍的一把火。
當時英法聯軍燒掉圓明園,主要是三個目的。
第一,威逼咸豐皇帝屈服。
這次可以燒你的行宮圓明園,下次就燒紫禁城,看你服不服。
其實,當時英法聯軍孤軍深入中國腹地作戰,軍糧和基本物資補給都非常困難,根本無法打持久戰。
他們只能威逼咸豐皇帝趕快屈服,用一些破壞性的手段,直接威脅皇帝本人。
第二,借機掠奪一番。
英法聯軍來中國是打仗不是做慈善,當然要撈好處。
此次從圓明園搶走的皇帝老子的財物,至少價值600萬英鎊之多。
搶劫戰利品不太好看,就干脆放上一把火,掩蓋掠奪的痕跡。
第三,***裸的報復。
之前滿清胡來,抓捕了巴夏禮使團39人,將其中差不多一半人折磨致死致殘。
所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此舉犯了眾怒。
英國人認為這是對大英帝國的侮辱,必須給予報復,就燒掉皇帝的行宮。
很多人認為這一把火燒光了圓明園,并不是這樣。
圓明園太大,周長10余公里,一把火是燒不光的。
殘存的建筑物還有很多,同治皇帝曾計劃修復圓明園,作為慈安和慈禧太后養老的住所。
滿清財政極度困難,修建了11個月后就被迫停工。
即便如此,圓明園仍然保留大量的名貴花木、山水疊石,仍然屬于皇帝行宮。
光緒和慈禧也多次來到這里游玩散心,普通老百姓和官員是不能進入的。
缺乏維修資金,圓明園逐步荒廢,建筑物也年久失修,一些已經開始倒塌。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徹底破壞。
陳設被洗劫、古樹被砍伐、甚至年建筑物也被拆毀,石料和木料被搬走。
目前有兩種觀點,一說這是八國聯軍干的,但缺乏足夠的資料,一說這是周邊的貧民、地痞流氓甚至太監大臣,監守自盜的結果。慈禧已經跑路,圓明園駐守的衛兵和太監大多逃散,很多人來渾水摸魚。
一般認為,至少砍伐古樹和拆卸建筑物獲取材料,肯定是周邊貧民干的。
八國聯軍要這些材料有什么用處?人家需要的是黃金白銀和文物。
這次打擊以后,圓明園逐步成為一片廢墟。
清朝滅亡以后,連廢墟里面殘存的石料也陸續被洗劫,一些則被***搬走以保留下來。比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
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
蘭亭八柱碑、遠瀛觀石欄桿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
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
到了日本占領時期以及建國后,圓明園逐步被工廠和生產隊占用,幾乎全毀。
直到1976年,海淀區設立了圓明園管理處,圓明園遺址開始得到有效保護。
其實,清代的老百姓,對于圓明園的毀壞是無動于衷的。
圓明園是皇帝的私家花園和行宮,同老百姓沒有半毛錢關系。
試問,今天王思聰家的私人花園被一把火燒了,你會痛心疾首嗎?當然是不會了。
甚至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期間,周邊民眾還來趁火打劫,奪取洋人搶剩下的財物甚至建筑材料。
今天很多人把火燒圓明園當做國恥?至少清代老百姓不會這么認為。
為什么呢?
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