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憶柔
2004年,郭敬明帶著他的《夢里花落知多少》走進了年輕人的世界。那一年,我上大二,這本書迅速成為了女生宿舍爭相傳閱的搶手貨,書中的金句也成了我和室友的口頭禪。清楚記得,上一次有這樣轟動的效應還是因為臺灣版的《流星花園》。
后來我又看了莊羽的《圈里圈外》,雖然同一時期讀了這兩部作品,卻未曾察覺它們之間有何相似之處。直到不久后看到莊羽起訴郭敬明抄襲的新聞,我才恍惚發現,如果非要說這二者有雷同,大概是相似的京味語言風格吧。那一句“我們的感情如同人民幣一樣堅挺”,至今也能被稱為網紅句。只是兩部作品相比之下,我更欣賞《夢里》的風格,雖然情節上也在展示社會的殘酷,但是青春的氣息更為豐滿。
不得不說,郭敬明擅長“言傷”。他筆下的感傷是青春的常態,然而痛感卻終歸是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郭敬明和韓寒2003年,郭敬明以《幻城》踏足文壇,并且一炮而紅。多年來,他被無數次地拿來與韓寒對比,網友們樂此不疲。其實,我始終覺得這兩個人并沒有可比性,雖然都是80后的文壇新秀,卻是截然不同的創作風格。韓寒注重思考,更貼近生活。郭敬明則善于表達,且過于理想化。
時至今日,郭敬明和韓寒依然是80后作家的代表,雖然自此他們很少再寫作,只是年少時的留下的文字,至今依然令人津津樂道。
韓寒早年是叛逆,如今卻是融合。郭敬明則是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堅持自己的小風格。韓寒更像我們大多數人,即便內心不愿屈服現實,卻不得不重新選擇一條更舒適的路,于他而言幸運的是,他在從事自己喜歡做的事。而郭敬明卻過于自信和堅持了,如果說他有變化,則是越挫越勇的勁頭,讓他一直在文壇上摸爬滾打。
對于這兩人的才華喜愛,很多人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在象牙塔時,喜歡郭敬明的文字,疼痛文學總能喚起心底的迷惘。畢業后,喜歡韓寒,他能讓人安靜下來,逐步沉淀,學會思考。步入社會若干年后,還是喜歡郭敬明,畢竟面對現實久了,總需要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
因為在郭敬明的作品中,總有“便利貼女孩”,那種笨笨的不起眼的小女生,扔在女人堆里毫無姿色,卻能喚起男人心底的保護欲。
雖然丑小鴨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為白天鵝,但是能在文學作品中看到一個平凡人的縮影,也是令人歡愉的事。這大概是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后,留給女性的一個小幻想吧。若這世界不給我們小確幸,至少我們可以給自己留下一個小期待。
《夢里》和《小時代》的世界“我們在大學校園里橫沖直撞流血流淚,夢里的陽光燦爛得一塌糊涂,可我卻看到憂傷紛紛揚揚地跟飛花似的不斷飄零,不斷飄零,數都數不清。”—《夢里花落知多少》
“惆悵的青春,叛逆的歲月,發酵成一碗青綠色的草汁,倒進心臟里?!薄缎r代》
相比于《幻城》的虛妄和迷幻,《小時代》的奢華和浮夸,我更欣賞《夢里》的情懷和厚誼。這個時期的郭敬明初現“拜金”的苗頭,他還會青澀地表達女主角“穿著700塊的靴子踢著正步”的低調炫耀。相比于《小時代》動輒私人定制的高端奢侈品,《夢里》確實太過小兒科了。然而,也正是這種高于校園生活,又低于現實世界的中間地帶,反而更貼近生活。
《夢里》其實也是郭敬明的轉型之作,從奇幻小說過度到現實之作,《夢里》的成功也為《小時代》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夢里》講述了一段關于成長的故事,有疼痛,也有傷痕,然后歸于平淡的宿命。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林蕭遇上了自己的白馬王子顧小北,而她的發小白松也在堅持不懈地追求著她,最后林蕭和顧小北因為與白松的一場誤會分了手。驕傲的女生不肯低下頭,卻未曾想到這段情感往事成為了所有故事的導火索。大學畢業后,林蕭和閨蜜聞婧、微微、火柴,顧小北和新女友姚姍姍,白松和女友小茉莉,以及林蕭的上司陸敘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林蕭終于失去了所有人,她的生活歸于平靜,時間在一點點抹平傷口。
《小時代》是一段關于友誼的思考,有爭吵,有分離,卻始終不離不棄。林蕭、南湘、顧里、唐宛如是四個感情深厚的閨蜜,盡管她們彼此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經歷了友情、愛情等一系列巨變后,終于從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故事的最后,所有的浮華都變成了一場云煙,林蕭所深愛的大家消逝于一場大火中。
其實,不管是《夢里》還是《小時代》,郭敬明都在努力構建一個夢幻的世界,然后再親手戳破這幻夢。他為青春加冕,再為年華療傷。他以友誼之名構筑勇敢的墻,再殘忍地將它推倒。他在這一系列作品中糾結著、感傷著,讓每個人都無法逃避成長,最終不得不成長。
郭敬明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我們微笑著說,我們停留在時光的原處,其實早已被洪流無聲地卷走?!薄缎r代》
《小時代》可以說是《夢里》的高端版,其實郭敬明沒有變,他還是那個“物質”的大男孩,只是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他能給予自己作品更多精致的外衣。從《夢里》的北京西單到《小時代》的上海恒隆,他的品味提升了,建立在財富累積的基礎上。
如果要用金錢衡量一個人的成就,那么豪擲千金買下汪精衛四姨太故居的郭敬明確實成功了。于是他從作家的身份搖身一變,越發像個資本家,他的作品里充盈著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氣息。
電影《小時代》劇照
《夢里》的微微是獨立打拼的女強人,是隨手就能甩個一千多塊錢的鞋子給閨蜜的富婆。林嵐和聞婧雖然家境尚可,卻依然在仰視微微。
《小時代》的顧里是典型的白富美,是出手能買下一座公司的富家千金。在林蕭、南湘和宛如的眼里,顧里不是用來仰視的,她是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夢。
女生如此,男生也如是?!秹衾铩返念櫺”笔歉欢姿墒枪俣憯⑹莻€事業有成的高管?!缎r代》更不必說,除了席城一貧如洗,宮洺、周崇光、顧準都是豪橫的實力派。
然而,郭敬明設立的一系列多金的形象都是為了女主鋪路的。無論是閨蜜富有還是男性角色富裕,只為突出女主的純粹和奮進。貧與富,從來不是女主角們選擇愛情的原由。所以我一直認為郭敬明是個糾結的人,他想展示一個物質的時代,卻更想尋找“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其實無論是《夢里》還是《小時代》,不管是林嵐還是林蕭,郭敬明筆下的女主角都不曾變過:得到所有人眷顧的幸運,理不清剪不斷的情感糾葛,構成了一個人人保護的傻白甜的人設。
單純的女生總是會有幾位能干的閨蜜,她可能是高冷的女王范,比如微微和顧里;她可能毫無心機卻可以義無反顧,比如聞婧和唐宛如;她可能出身平凡卻獨立堅強,比如火柴和南湘。她們各自綻放,各自美麗,卻始終圍繞在女主角的身旁。
電影《小時代》劇照
不管是《夢里》還是《小時代》,郭敬明都過分地了解女性心理了。女生的敏感和糾結,懦弱和剛強,在郭敬明的筆下,過于生動,過于貼合。那些小情緒和小脾氣,爭吵后依然緊密不分的心,才是他留給那個文學世界最后的溫柔吧。
郭敬明文字里的感傷“我日落般的憂傷就像惆悵的飛鳥,惆悵的飛鳥飛成我落日般的憂傷?!薄秹衾锘渲嗌佟?/p>
“我們像是表面上的針,不停的轉動,一面轉,一面看著時間匆匆離去,卻無能為力。”—《小時代》
拍成電視劇的《夢里花落知多少》撲了街,拍成電影的《小時代》卻賺個金缽滿盆。諷刺的是,電視劇版的《夢里》改編的是郭敬明版的《夢里》和莊羽的《圈里圈外》,不倫不類的情感共融注定了它的失敗。畢竟,這兩部作品里有太多的社會陰暗面,如果摒棄了這些環境因素,情感的迸發就會少了突破口。
電視劇版《夢里花落知多少》劇照
待到《小時代》試圖走向大熒屏時,郭敬明吸取了教訓,這一次他親自操刀,甚至不惜以自家別墅為取景地,拿來了家中六位數的臺燈,這讓《小時代》哪怕脫離了精彩的劇情依然具備可看性。
電影《小時代》劇照
然而我卻覺得,相較之下,郭敬明的作品,文字比影視作品更有可看性。尤其是裹挾在文字里的憂傷,那種沉浸其中的自虐感讓人沉淪。那些郭敬明寫下的傷感的話,就像投入到水中的石子,一圈圈蕩起波紋。
有人認為郭敬明的文字矯情,他的情感表達的又太過細膩。確實,那種彌漫不散的憂傷就像層層迷霧,讓人困頓的看不***相,掙扎著卻找不到出口。畢竟,郭敬明筆下的青春,是伴隨著疼痛而生的。
《夢里》和《小時代》都以第一人稱講述著青春的故事,從林嵐到林蕭,讀者看到的仿佛是擁有相同靈魂的一個人,畢竟她們太過相似了。用坦克鎧甲包裹著張牙舞爪的強悍表象,內心卻脆弱不安的如同一個嬰兒,這是郭敬明渲染悲傷的開端。友情有深信不疑后的背叛,愛情有山盟海誓后的懷疑,青春的折騰在郭敬明的筆下翻云覆雨。
悲傷如林嵐,走出情感傷痕后的她本以為陸敘是歸宿,卻被她“作”到死于一場車禍。疼痛如林蕭,顧里戰勝了癌癥,周崇光重生歸來,在所有人都該緊緊相擁的時刻,幸福付諸一炬。
是的,就像郭敬明自己所言,惆悵確實如飛鳥,一圈圈盤旋不去。我想,這是他鐘愛疼痛文學的原因,大抵是因為只有悲傷才能讓人久久不忘吧。不管這兩部作品多么缺少文學的長遠鑒賞性,不可否認,它們在那一瞬間留下的情感迸發確實足夠永恒。
青春文學里的愛與成長“這場夢我做了二十年。夢里我和一些人從幼兒園手拉手地走到了大學,然后突然有一天,夢醒了,我再也看不到這些人了?!薄秹衾锘渲嗌佟?/p>
“夢里我們還在大學的寢室。窗外是上午清亮的陽光,整個寢室籠罩在一片泛著柔光的潔白色澤里?!薄缎r代》
關注青春,大概是郭敬明最喜歡的著眼點。從《夢里》到《小時代》再到《悲傷逆流成河》,青春離不開“愛”這個主題,然而卻始終缺少他人的救贖。沒有人會為他人的人生買單,唯有自己可以自贖自救,這是郭敬明賜予的悲傷和成長。
郭敬明沉浸在自己的青春文學中不可自拔,即便不以青春為主題,卻總有青春的話題。他親筆構筑了一場浮華的夢,直到2016年《爵跡》的滑鐵盧終于讓郭敬明的幻夢逐步坍塌。讀者和觀眾不愿意再為一場盛大的繁華奏響歡歌,時代不接受過多的感傷,但是,郭敬明的成長并未就此被扼殺。他始終在呼喚愛,在歌頌愛。
有多少書迷在聽到顧小北說“我自始至終愛的只有你”時依然會潸然淚下,在看到白松為情所傷后的沉淪卻不忍責怪只剩心疼。周崇光洗盡鉛華重生而歸,只為離林蕭再近一點,席城以己之命換南湘余生安心......
不得不說,郭敬明筆下的愛情精致的仿佛一個水晶杯,干凈到透明,易碎到傷心。如果說成長必須以傷痛為代價,那么他做到了,即便以愛之名,成長依然帶有傷痕。
《夢里》和《小時代》都由一段有趣且豐富的人生開始,仿佛故事該向著“happyending”結局,然而,郭敬明殘忍地敲碎所有虛幻和夢境,他想讓我們體會: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也終將要獨自面對每一段人生。
@雪憶柔一個喜歡在書海和光影世界感知世間美好的文學愛好者,感謝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