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箏放飛的步驟與技巧
放風箏前要先知道風的方向和速度強弱,如果附近有旗幟或炊煙,看它飄浮的方向就能知道。否則,拾起枯草或一些小紙片向空中拋去,也可以測出風的正確方向。
在風力適足的時候,放風箏可以不必請人幫忙,自己拿風箏的提線,逆風向前邊跑邊看,還要注意風箏飛升的狀況,直到感覺風勁夠,風箏向上爬升時,可停下來,慢慢放線。
當風力不繼時,快速向后收線,給予人工的加風;如感覺風箏線有拉力時,就要把握時機放線;若風箏有下降的趨勢,有時尚須迅速收回一部分風箏線,直到風箏能在天空挺住不墜。
放風箏時最好有助手幫忙,將風箏線拉長約10米——30米左右,面向逆風,雙手姆指和食指輕扶著風箏后面的骨架,(比較容易脫離)拿正不動,施放者待陣風一來,將風箏輕拉脫離助手之手(不必叫助手提前放手),邊跑邊放線,直到風箏升起至相當高度時,前后輕抖,使風箏穩定。
有很多施放者通常都會叫助手放手而助手還將風箏持著不放或向上擲出;有時施放者也不顧前后地向前奔跑,這些都是錯誤的施放***。
若一次放數個風箏時,必須考慮風箏與提線的連結方式。
如果風箏飛翔穩定時,可把風箏系在樹干或物體上,任其飄浮,而在風向及風力不穩定的情況下,則必須隨手操縱。當風力突然轉強,風箏搖擺而傾斜度過大時,將有翻轉栽落的危險,這時有兩種控制***:一是迅速放線;二是迅速往風箏方向,向前奔跑數步,均可緩和其勢。有時風力停頓,風箏向下墜落將風箏輕抖數下或迅速向后奔跑;如果后退無路,則可用迅速收線的***處理。
如遇兩只風箏線糾結在一起時,施放者不要驚慌,立刻與糾纏者靠近,互相交換調整,使線松開即可。
二、放風箏注意事項
古人云:迎天順氣,拉線凝神,隨風送病,有病皆去。放風箏時,在寬闊的廣場、郊野,沐浴著陽光,呼吸著新鮮空氣,仰望藍天,凝神專注,拉線奔走,有張有馳。清風徐來,嬉戲玩樂,一切憂慮煩惱之病態神情,早已拋到腦后,融愉神情、動形體、暢氣血、練視力之功效于一體。而***風箏時的審美、操作之過程,又具有轉移心志之效,凡精神抑郁、視力減退、失眠、健忘、肌肉瘦弱諸癥,均可應用。
傳統中醫認為:放風箏者沐浴和煦的陽光和微風,有“疏泄內熱,增強體質之益”。現代保健醫學的研究也表明,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風箏,可以舒展筋骨,活動四肢;同時,由于盡情呼吸著新鮮空氣,吐故納新,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狀態,從而獲得消除冬日氣血淤積、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風箏時,雙眼面對藍天,可以消除眼肌疲勞,調節和改善視力,預防近視和弱視。
放風箏也是一項健腦運動,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僅僅處理好放風箏的風向和風速的關系,就得讓放飛者動一番腦筋。風箏飛起來的必要條件是地面有風,但風速過大也不利于放飛,因為這時候空氣水平方向力量過大,風箏不易于“抬”上來,也很難控制。放風箏最怕的是風向不定,因為這時風箏最容易“栽”下來。古人認為放風箏的較高境界是:放中相牽,一線相連,未放之時,如馬***。放飛以后就如同進了賽馬場,要精神抖擻,把線看作韁繩一樣拉緊,如同馴馬一般,然后望天入境,隨飄移而前后奔走。現代人放風箏,已發展到動靜結合、高低變換、聲光俱全的高超技藝階段,需要動腦筋的地方就更多了。
放風箏能使人情緒開朗、心境愉悅。放飛時,大腦高度集中,無疑會消除人的內心雜念;放飛者極目藍天,其心胸也會感到開闊;此外,春季草長鶯飛,觸目皆景,放飛風箏,如同進行一次人與自然的美好對話。
放飛時注意
現在的天氣預報已經比較準確,從中我們可以根據已知的天氣情況確定是否放飛風箏及適宜放哪類風箏。根據季節的不同及風力氣候的變化,將欲放飛的風箏準備好。檢查一下風箏有無破損、開裂現象,及時修補更換。一般來說,當風力在1—3級的時候,可以放飛硬翅沙燕、軟翅鷹;若風力在3級以上時,可以放飛龍串類風箏。若風力在持續4—5級時,可以放飛拍子類風箏,如八卦;如果您有運動風箏的話,可以選擇放飛運動風箏,1-2級風力可以選擇微風版,3級風力左右可以選擇標準版,4級風力以上可以選擇強風版。體會一下自由駕馭風箏飛翔的快樂感覺。這里重點強調一下,新手接觸運動風箏最好找教練或者老師指導放飛,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友情提示:黑龍江省特技風箏隊可以免費為大家傳授放飛技巧及經驗,如果你的技術突飛猛進,還會推薦你去參加***的比賽!
放風箏時首先要注意認清風向,當強風起飛時,風箏應置于側風帶,瞬間拉力不會太強。其次要注意認清氣流,如四周有高樓或樹木的運動場,高樓上或建筑物旁的氣流會較不穩定,故不宜放風箏。
安全注意事項
1、機場旁、電線桿附近、火車道旁、高樓頂或閃電時,絕對不可以放風箏。
2、在公園里、小山丘上、河川旁或海邊空曠處,較適宜放風箏。
3、放風箏時,最好戴上一副手套,以免在放飛時被線拉破手。
4、根據風箏的大小和類型的不同,有時風箏起飛時需要別人的幫助,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去放風箏是個不錯的選擇。
5、如果風箏線因某種原因斷掉的話,請您將斷線全部回收,不要隨手亂扔。因為人們在行走或是騎車的時候,斷線有可能成為割人的利器。
三、風箏常見故障的解決***
1、翻轉下跌2、側飛3、搖擺4、前俯5、后仰6、旋轉
關于翻轉下跌
是指風箏在飛行中突然倒轉,頭下尾上,一跌到底的現象。調整的***是把風箏的尾部適當加重,使其中心下移。也可把尾部向后彎曲,或把提線稍向上移。但不論用哪種辦法調整,都不要一次調整的過多。而要邊試邊調,根據飛行狀態的變化情況來判斷調整的效果和程度。如果上述辦法都試過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就要考慮對故障的判斷是否正確。如果對判斷是正確的,那就要從風箏的設計上去找原因。
關于側飛
側飛是指風箏在空中姿態不正,總是向一側傾斜著飛行的現象。遇到這種故障,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去進行調整:
(1)、用手支住風箏的中心軸,看它左右兩邊的重量是否平衡,如果有一側較重,而風箏的傾側也正好在這邊,那就可能是由于重量的不平衡引起的側飛。這只要在風箏的另一邊加重就可。需要指出的是,對于一個風箏來說,由于它具有一定的橫向穩定性,所以微小的重量不平蘅一般不會對它產生影響。而由于種種原因(如風箏不對稱的變形等)造成的風箏受力不平衡,才會對風箏的飛行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檢查時也回出現這種情況:測量出風箏上較重的一邊,恰好是飛行中向上抬的一邊。出現這種現象,正好告訴我們是風箏傾側的原因不是由于重量引起的,而是其他受力不平衡(如空氣的作用力不平衡或提線的拉力不平衡等等所造成的)
(2)、檢查風箏的左右兩側的姿態形狀是否對稱。因為風箏兩邊的面積、角度、骨架的軟硬等不對稱都回引起受風力量的不平衡從而造成風箏的傾側。
(3)、調整提線。是總提線(指幾根提線的總拉點)向風箏傾斜時較低的一側移動。移動量的多少通過實驗決定。風箏設計上的問題不在此例。
關于搖擺
搖擺與傾斜現象的區別在于,傾斜是總向一方傾斜,而搖擺則時左時右,不時地象兩邊傾斜,最后跌下來。還有一種前后起伏的現象,也會在飛行中出現。
調整搖擺的***一般是把總提線稍向下移。要邊移邊試,適可而止。否則會引起其他的問題。把風箏的尾部適當減輕,也有利于改善搖擺的現象。有多根提線的風箏,若把體現間的距離加大,也有好處。
只有一根提線的風箏容易前后起伏,如果把尾翼與身體固定,再把提線改成上、下兩根,則可克服前后起伏的現象。
有時前后起伏也不一定是壞事,有些風箏(如小燕子等)還特意要它前后起伏,給人以撲翅飛翔的感覺。
關于前俯
是指放風箏時,用線一拉風箏便會前俯下來,在線上總吃不上力的現象。如果是一根提線的風箏,可把提線拉點略向移。如果是兩根或三根提線,則應適當減小下提線的長度,使總提線下移。以此來增加使風箏抬頭的力量。
前俯也有幾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只要一拉緊線,風箏便前俯下來,線也就松了,風箏在飄落中會自己抬起頭來,再一拉線又出現了下俯的現象;另一種現象是風箏只要一前俯,便一俯到底,不能自己抬起頭來。出現前一種情況的原因純屬提線太高了,只要稍稍下移提線便能解決。后一種情況的原因除了設計上的問題以外,主要是重心太前了。可把尾部適當加重,同時也要下移提線。
還有一種下俯,就是風箏剛剛放起來的時候還比較正常,但放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出現下俯現象,這時線也松了,但風箏并沒有一俯到底的跌下來,而是在空中滑翔著飛行。例如軟翅的鷹形風箏就往往出現這種現象。這是放風箏的人只要加速收線就行了,并不需要對風箏進行調整。
關于后仰
是只風箏不易上升的現象。風大時線拉得很緊,但風箏“見遠不見高”,線與地面所成的夾角很小;風小時,風箏就向后“座”落下來。調整的***是把提線向上移。如果是多根提線的風箏則要收緊上提線,放長下提線。風箏太重了,也容易后座。減輕尾部的重量有利于克服后座。
關于旋轉
是指風箏向左側或右側快速旋轉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很多,調整也要從多方面去試驗才能解決。例如,一根提線的風箏,提線左右位置不合適,會造成受力不平衡而引起旋轉。多根提線拴得不平衡也會引起旋轉。此外,風箏受力后產生不對稱的變形而引起的受力不平衡、風箏的側面積太小等也是容易造成旋轉的常見原因。
盤鷹風箏相關知識
→1、盤鷹的放飛練習十步驟
1.放線:將鷹頭直對自己置于地面,放線30—100米,將線拉直。(初學者應從30米開始逐步加長放線距離)
2.收線:突然輕收,使鷹起于地面。將鷹慢慢拉向自己面前。具體操作如下:
a.
在拉線過程中,鷹的高度應在2—5米的高度中,如果用力過猛,鷹的擺動過大,上升高度過快,會失去對鷹的控制,容易出現螺旋至于地面,將風箏摔傷。
b.
如果用力過小,或突然停線,鷹頭突然下扎與地面接觸失去平衡。
3.收線的力量:
a.應不斷變換速度和力量,使鷹頭出現高低變化,每當鷹頭轉向兩側時應停止用力,將空線收回即可,待鷹頭直向自己時,才可加力收線。
b.
在用力慢拉間斷的過程中,使鷹頭不斷的從兩側拉向自己。即不上升過高,也不下扎過低,控制在1.5—2.5米為佳。如果能從100米完滿拉向自己5—10次,您將具備了放盤鷹的基本能力。
4.高空練習:加力收線(根據鷹的大小不同、重量不同)力的大小應在0.5—1.5kg力量不等,小鷹(翼展在1.6米以下)控制在0.5kg;翼展在1.6—1.8米的鷹收線力應在0.5—1kg;翼展在1.8米以上應控制在1—1.5kg以上。鷹頭直對自己時,是加力收線的最佳時機,鷹會快速上升(在自然學和流體力學中稱:風阻過大)這時鷹會出現兩側擺動越來越大,如果拉力大小與鷹的大小、重量相匹配,鷹會一直上升到頭頂;如果拉力大小與鷹的大小、重量不匹配,鷹會出現兩側擺動,上升過慢(因擺動過大限制了上升)這時線會出現彈力,出現對鷹的失控。控制***是:當加力后出現擺動過大時,收線應減慢或停止(擺至兩側提前將線的彈力放出,拉力為0.01—0.05kg)。使鷹頭下垂至水平狀態(此時風阻減小),待鷹頭直向自己時再加力(這時應考慮出現擺動過大的原因)鷹會繼續上升,待鷹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線與地面的角度為10米線90度,30米線85度,50米線以上75度)收線的力量應逐漸減輕為零,這時鷹已緩慢盤旋。
5.高盤放線:鷹在拉力減弱出現盤旋時,放線的力量應從0開始至0.05kg(放線時不能出現線輪空轉,也不能給放線造成任何阻力)
6.待鷹盤轉140—180度左右時,應將放線的力量控制在0.05—0.1kg(切勿突然停線或無控制放線)鷹將盤轉過來
7.當鷹盤轉190度后,這時鷹又會向你送線,應及時將空線收回。
8.在盤轉過程中,鷹的高度會下降一些(高水平的可控制到不下降的程度,這是因為放線的速度)
9.低盤放線:逐步加力(1.5—2米翼展的鷹力量不等,力量應控制在鷹出現擺動為原則)可以利用收線速度快慢變化來增加鷹的擺動角度,當鷹向兩側擺動的角度達35度時,加力(右盤鷹應從左側加力、左盤鷹應從右側加力)。拉至另一側的25—35度角左右放線。
10.歸納:凡是利用加力使鷹特意出現擺動的放盤***必須注意放出線的長度不同而彈力不同,充分利用線的彈力做到收線提前、放線錯后、動作加快、輪不空轉。收放線的力量可以加大加快而收放線的轉換必須為零,做到放線加快鷹盤不失態,收線加力不傷竹條。
出現以下情況需要調整:
1.加力收線鷹只向一側偏斜或一側出現螺旋狀態。
2.放線盤旋時向后下扎,不抬頭而放線無力。
3.向兩側擺動過快,無法直線上升
以上有總結的不到位的請各位老師指正,希望這篇文章對剛剛接觸風箏的朋友在放飛的時候能有所幫助,更呼吁大家一起把中國傳統文化好好的傳承下去。文章有點長,謝謝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