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7日21時24分,一架從北京飛往大連的CJ6136麥道客機在大連附近的渤海灣發生空難,103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這場空難發生后,無數人為此揪緊了心,家屬們更是痛不欲生。
受國家有關部門指派,專家組隨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
圖|飛機墜海
很快,專家就發現了一個蹊蹺之處。
在當時,大多數人乘機都不會購買航意險,畢竟一是覺得沒必要,二是覺得不吉利。
這也很好理解,誰也不想自己搭乘的航班發生意外,然而一名乘客卻別有用心地購買了7份意外險。
在世界的航空史上,根據統計學數據,航班失事的概率約為四百七十萬分之一。
圖片源自網絡,與本文無關
所以每一次空難,不同于道路上三天兩頭的車禍,都是驚世駭俗的事件。
對于大連“五七空難”,人們充滿了疑慮,飛機行駛過程正常嗎?這位乘客到底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而購買7份意外險的?
一切還要從起飛之時說起。
2002年5月7日晚上20時36分,中國北方航空的CJ6136航班在北京首都機場準時起飛。
原定的飛行計劃是在一個小時之后,航班會降落到大連周水子機場。
進入大連上空后,機組人員已經按照地面機場塔臺的指示,準備降落。
但在飛機航行到傅家莊上空時,客機報告地面塔臺說客艙失火。
圖|夜空中的航班,遠眺下方的城市
這時候的時間大約在21點30分,隨后地面塔臺便再也接收不到CJ6136航班的任何訊息。
大約5分鐘過后,大連海上搜救中心接到附近漁船的報告,漁民們見證了整個失事過程。
這次失事到底是人為還是意外,打撈起來的黑匣子(包括飛行記錄器、座艙交談記錄器)告訴了我們答案。
調查顯示,該航班的機組人員相當***,并且整個飛行過程之前并無異樣。
CJ6136航班機長王永祥身經百戰,上萬個小時的飛行經驗,執飛從北京到大連的航班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圖|北方航空的客機
同時,王永祥還在北方航空公司的訓練科兼任教官,經常指導年輕的飛行員們。
副機長陳錫明雖然較為年輕,但他也有著三千多個小時的飛行時長。
其他7位乘務人員更是沒有作案嫌疑,大家在整個飛行途中都各司其職,堅守崗位。
那是否是天氣原因導致的呢?
根據氣象部門的數據,2002年5月7日當晚,渤海灣的天氣情況良好,外部并不存在干擾因素。
風平浪靜、月明星稀的夜晚,漁民們也趁著涼爽的時候外出打漁。
所以按照常理來推斷,能力過硬的機組人員、適宜的天氣、不遠的距離,失事幾乎不可能。
那飛機的整個遇難過程又是如何的呢?
根據飛行記錄器顯示,就在晚上21時22分左右,航班的客艙尾部就開始失火。
當時飛機正在準備降落,乘務人員在提醒各位旅客注意安全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也正是趁著客艙無人巡視的時機,一把大火慢慢不受控制,逐漸從尾部開始蔓延。
空乘人員在緊鑼密鼓地排查之后立刻上報,但此時產生的濃煙已經四處彌漫。
航班此時距離降落跑道不到5公里,正好是處于最危險的時候,此時縱火必然別有用心。
在地面,夜幕的籠罩下,航班上的火星已經肉眼可見。
航班已經接到了地面塔臺的指示,要求CJ6136盡快降落,地面已經部署好了消防隊員。
但具體情況如何,誰也說不準,要是大火萬一燃到飛機油箱部位,那么無論是在哪兒,都是一次巨大的浩劫。
21時24分,地面塔臺再次收到消息,機組人員報告稱大火已經不受控制,并且已有乘客昏迷。
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刻,整個航班的乘客都慌了神,不斷從客艙尾部一直聚集到客艙頭部。
由于事發突然,盡管地面指揮中心已經接到航班失火的消息,想要救援也是束手無策。
所以他們期盼著整個航班能夠順利落地,由地面消防部隊把大火撲滅。
當時客艙內混亂不堪,不少人都已經陷入了絕望,大家都喪失了理智,很是慌亂。
飛機上配置的救火設備,在熊熊烈火面前也毫無用處。
乘客們不斷往航班頭部方向涌入,飛機難以保持平衡,很快就開始顫抖。
機長王永祥面對這樣十萬火急的局面,他心里知道想要成功降落是不可能了。
他自己也做好了因公殉職的心理準備,不想讓航班在地面爆炸。
為了避開人員聚集的區域,王永祥偏離了原版本降落的航道,轉而在渤海上空盤旋。
避過機場之后的CJ6136,重新開始提高飛行高度,越過了周圍的居民區與商業區。
飛機轉向停止俯沖之后,地面的塔臺便再也沒有收到CJ6136的消息了。
在之后的短短幾分鐘之內,大火就燒毀了整個機身,整架飛機也斷兩截。
21時44分,伴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整架航班墜落于大連附近傅家莊海域。
在處理后續人員傷亡的事務中,飛機起火的原因才慢慢浮出水面。
搜救人員趕到傅家莊航班失事海域時,這架麥道A82型客機已經慢慢沉入了海底。
根據萬方的數據顯示:
軍地共出動船只128艘,累計出船1331艘次、6955小時;軍民參加搜救打撈人員共計17838人次;抽調潛水作業人員64人,累計潛水作業672人次,作業時間697小時,在26.7平方公里的飛機失事海域反復搜尋,對其中24萬平方米的重點區域進行了地毯式的潛水探摸打撈。
經過細致的海底作業,一共有92具遺體被打撈出水。
但在CJ6136航班中,罹難乘客103名,機組人員9名,剩下的20位,至今沒能找到其遺體。
在遇難乘客中,一共有44位乘客購買了航空意外險。
購買一份航空意外險只需花20元,所得到的賠償金額為20萬元。
按照規則,該次航班44名乘客的家屬都應該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
但奇怪的是,專案組人員發現,有一名叫做張丕林的乘客,在6家保險公司總共購買了7份保險。
購買7份保險,一旦符合賠付標準,那將會得到140萬元的賠償金。
圖|救援人員在海上展開搜救
這一怪異的舉動立刻就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
與此同時,通過破譯飛行記錄器,專案組發現此架飛機并沒有燃油泄漏,油箱一切正常。
航班失事原因為客艙后部起火,這個張丕林恰好坐在客艙后部。
與此同時,從北京首都機場傳來了消息。
根據安檢人員的回憶,張丕林當時進入安檢時,他的背包里就被發現裝滿了5瓶可樂。
在“五七空難”之前,我國民航部門并不禁止旅客在搭乘航班時攜帶白酒、礦泉水這樣的液體,但在此次空難之后,便予以嚴厲禁止。
張丕林背包里裝的,有一瓶可不是真的可樂,顏色有異,安檢X光調查顯示為汽油。但由于安檢人員的疏忽,最后讓張丕林鉆了空子。
這正是飛機大火的源頭,在整個失火過程中,張丕林始終沒有離開自己的座位一步。
客艙大部分乘客都是死于火焰產生濃煙,濃煙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
只有張丕林和幾個來不及往客艙前部移動的乘客是死于火焰燒傷,他們身上被檢查出了殘存的汽油,其中尤以張丕林身上最多。
看來張丕林是做好了死亡的準備,面對自己策劃的飛機失事,他自然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張丕林到底是誰,他為何要讓整個航班為他陪葬呢?
接下來的調查才讓人瞠目結舌,縱火犯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還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張丕林,遼寧大連人,198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
畢業之后,張丕林成功拿到了本校的研究生資格,三年之后取得了碩士學位,前途一片光明。
由于較高的學歷背景,張丕林回家之后便在大連市***局戶籍處工作,有穩定的收入。
國家公職人員的生活雖然很穩定,但也并非大富大貴。
事業心并不在此的張丕林覺得自己有能力,就選擇了辭掉大連市***局戶籍處的職務。
為了自己的前途,張丕林又跑到外貿部門工作,在積累一定經驗之后,他準備自己開設公司。
隨著國家改革***的大潮,張丕林也看準了機會,下海經商。
張丕林的妻子李某也是南京大學的畢業生,就讀于哲學系,是江蘇連云港人。
當初為了跟隨自己的戀人,李某也選擇跟隨張丕林來到大連工作,并在1993年正式***結婚。
夫妻二人作為標準的學霸,能力自然十分出眾,工作幾年之后便在大連安家落戶。
1995年,二人婚后有了一個孩子,張丕林的家裝公司也逐漸起步,從最開始的幾個人慢慢壯大到幾十人。
無論是人前人后,張丕林都可謂是一位成功人士。
誰都不會想到這樣一位年輕的企業家竟然會走上歧途。
張丕林騙保的目的是什么?難道是公司經營不善,債務累累?
這一作案動機被張丕林的哥哥否定了,他說弟弟的公司一直處于盈利狀態。
張丕林名下公司最大的一筆外債也才3.3萬元左右,按照當時的資金流水,多來一兩個訂單就行。
至于張丕林新買的房子和車子,雖然是向銀行貸款購買的,但憑借夫妻二人的收入,想要還清貸款并非難事。
所以張丕林根本沒有必要為了金錢而去騙保。
萌生這個想法的源頭或許是張丕林的妻子李某,李某當時在保險公司工作。
當時妻子李某在處理日常事務的過程中,難免會把一些保險賠付的案例說給自己的丈夫聽。
或許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妻子隨隨便便的幾句感嘆的話,竟然讓丈夫記在了心里。
那問題就來了,張丕林為了保險賠付金,為何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呢?
其實在飛機失事的前幾天,張丕林表現出來的一些跡象就有一些反常之處了。
工作繁忙的他,平時根本沒有時間陪著家人和妻子。
但在5月3號,他卻特意抽出時間,陪著全家人到大連海濱路高高興興游玩了一天,就像在享受最后的歡樂時光。
蓄謀已久的張丕林并未告訴自己的妻子,他預定了飛往北京的航班。
這也是讓妻子感到十分奇怪的地方,按照以往,丈夫幾乎都會時時刻刻報告自己的行蹤。
空難發生之前,張丕林也并未有什么煩心的事,只有這一次到北京是妻子未知的。
5月7號當天中午,張丕林說自己要到北京去收一筆欠款,好給員工發工資。
在張丕林員工眼中,他是一位容易相處的上級,很能平衡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但誰也不知道張丕林在北京發生了何事,才讓他下定決心制造一起空難。
但無論如何,罪證確鑿的張丕林,就是這場航班失火的幕后元兇。
焦急等待了7個月之后,大連“五七空難”才揭開迷霧。
大連“五七空難”過后,航空安全問題一度就成了大眾熱議的話題。
2002年12月6日下午,張丕林的家人來到了大連市***局中山區分局。
在確定這次空難是由張丕林造成之后,6家保險公司以及航空公司均拒絕賠付保險金。
圖|張丕林
張丕林的遺體被家人帶走,中山區***分局為其開具了死亡證明。
張丕林故意縱火,導致整個航班除他之外的111名人員全部遇難,在法律上,他是需要承擔責任的。
但無奈張丕林自己也隨著CJ6136麥道客機葬身火海,無法再追究其法律責任了。
航空公司和有關部門付出了極其巨大的代價,才安撫了死難者家屬,平息了社會非議。
此后,民航監管部門撥款近8億元,在各大機場建立了愈發嚴格的安檢系統。
白酒、飲料這樣的液體,再也不被允許繼續帶上飛機了。
機艙、機載防撞系統、貨運安檢等設備,也越來越完善。
對于公共安全問題,我國一直是非常重視的。
只不過因為過去大家基本都不出遠門,所以公共安全問題并不突出。
如今社會日新月異,發達的交通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在公共場所聚集。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在大范圍流動。
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幾率也慢慢提高,這也正是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大特征。
面對更加錯綜復雜的公共安全形勢,整個社會都需要樹立牢固的社會安全意識。
這不僅需要我們做到面對危機,能夠進行快速的反應,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當初北京首都機場能夠仔細地辨別張丕林攜帶的液體,空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公共安全意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相信隨著社會發展,以后再也不會這樣慘絕人寰的事件發生。
-完-
參考資料1.萬方數據:《一幅空難照片引發的爭議》
2.中國法院網:《“5·7”空難處理小組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2.空難原因調查工作取得初步進展》
3.中國新聞網:《5·7空難:縱火者的最后時刻空難結論是如何作出的》
4.新快報:《“5·7”大連空難:排長隊辨認親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