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樂群”是出之西漢·戴圣《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的解釋說:“敬業,謂藝業長者,敬而親之;樂群,謂群居朋友善者,愿而樂之。”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樂群者,樂于取益,以輔其仁也。”
當代的解釋是,敬業:專心于學業;樂群:樂于與好朋友相處。專心學習,和同學、同事融洽相處。
先說“敬業”。蘇校長把“敬業”的含義分成了三部分。
一是勤奮。我認為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是喜愛的,只有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對對學生勤奮,對工作勤奮,對學校的各項工作安排勤奮。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在工作時間不做與自己工作無關的事情,這樣才算是敬業的基礎吧。在這樣一個基礎上,要求自己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當把自己的學生們送入高中學校的大門后反思自己的工作時,當在路上再次遇到自己所教過的學生時,我會覺著我對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的。
二是敬畏。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是存有敬畏之心的。教育事業是神圣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也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對教育事業存有敬畏之心的原因。敬畏自己,敬畏學生,敬畏家長,敬畏同事,敬畏學校,時時刻刻存有敬畏之心,把自己當做一個小學生,在與自己交流,與學生交流,與家長交流,與同事交流,與學校交流時學習進步。
三是專注,所謂專注就是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說到做好一件事,作為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書育人。雖然“教書育人”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要做好可能需要我們用一輩子來完成。既然這樣,那我們就用這一輩子來完成她,來做好她。話說回來,用一輩子做好她不就是把上邊兩條做好嘛,每天都勤奮,每日都敬畏(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說敬業是勤奮、敬畏、專注,那么樂群就是一種態度。那么何為樂群呢?愿意參加積極工作,并且很好的與周圍人相處,并把這些作為一種快樂,這就叫樂群。
樂群的人招人喜歡,碰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愿意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我們要做到樂群,就要多換位思考,不太計較得失,善待身邊的人!也就是說,你想得到愛,就得先付出愛。而我們高新實中的老師們正是這樣的人兒啊。同事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一人有事,八人幫忙。我們這一群“小老師”正手拉手跟隨著蘇校長的腳步大步向前進步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敬業者事成,樂群者多助。
敬業樂群者,無往而不勝。
20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