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開始入秋,街上賣切糕的也出現了,多姿多彩的切糕,十分吸引小朋友的嘴饞,總會央求父母,買一些來嘗嘗。
逛街的樂趣,就是邊看邊買邊吃,缺一不可,而受到一粒老鼠屎的傷害,切糕被蒙上“暴力”色彩,因此即使嘴巴再饞,也無人敢問津。實在遭踏這么好吃的美食。
其實除了少數的老鼠屎作風不敢恭維,一般來說正經做生意的切糕還是有的。有了這層顧慮,咱們只好退居兩線“自己做”,安撫饞嘴的小朋友。
切糕是新疆***爾族民眾用傳統工藝,將當地產的堅果熬制而成。另一款是北京小吃叫紅棗切糕,它是淀粉加入紅棗、豆沙***而成的。兩種各有特色。
家里有什么就做什么,于是將兩種不太相同的切糕,做一個新的組合看看。南方人愛吃大米、糯米,尤其在***點心時,一般會派出糯米。北方的黃小米,糯糯的“氣質”用它與糯米搭把手,相信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不用豆沙當餡料,就是要將紅棗的一致性,進行到底,所以采用紅棗搭配棗泥,自己做的餡料是麻煩一點,好處是含糖量“心里有數”一定是減糖版,嘿嘿。
黃小米與糯米都要先蒸熟、蒸軟,才好動手,軟硬程度要比平時做飯時多放點水,太干的小米與糯米,粘性不足,怎么能與其它食材有“沾親帶故”的粘黏呢。
剛出鍋的切糕,有陣陣米香,還夾帶紅棗的香甜。蒸好后,放至接近常溫,不燙手時,切成一片一片,當個中式下午茶點,吃得津津有味。除了這么吃之外,將切片的紅棗切糕,放入鍋中,兩面煎至金黃焦香,這時吃起來,就有一種吃新疆版的切糕感覺,外表增加酥脆口感,更激發紅棗的甜又香。
不要考問我哪一種好吃,自己試試不就知道了嗎?
紅棗切糕〔材料購買〕
糯米100克、黃小米50克、紅棗260克、三色葡萄干適量
*想吃堅果類,也可以自行添加。
〔具體做法〕
步驟1
黃小米洗凈,浸泡一個小時后,加水上鍋蒸30分鐘。糯米洗凈,浸泡一夜,加水上鍋蒸40分鐘。
*放水量大約是比平常煮飯,還要多10%。
*浸泡時間長短,也是關系到煮好的黃小米與糯米會不會有良好的粘性。
步驟2
紅棗用面粉清洗干凈,泡30分鐘后,放入鍋中蒸軟。剛出鍋很燙、很燙、很燙,用電風扇吹一吹,去掉紅棗皮,去掉紅棗籽。
*剝皮去籽時,你才會想到紅棗不要買太小,否則會剝到懷疑人生喲。再不行,就用現成的棗泥或豆沙吧!
步驟3
剝好的紅棗還要壓成泥狀,拌入三色葡萄干及一小部分的小黃米,個人認為不必再加糖,天然甜就好,小伙伴們可以自行決定加不加糖。
*將黃小米包入紅棗泥中,會多一種層次口感,也可以不加。
步驟4
糯米飯蒸熟后,趁熱壓一壓,想吃甜一點的,可以加些糖,不加更健康。
步驟5
用竹蒸籠有竹子的清香,透氣性又好,有利于蒸氣流動。蒸籠鋪上紗布,再將糯米飯挖進來,稍微壓平。接下來把紅棗泥餡料加進來鋪平,最后再加入糯米飯,還有黃小米。紅棗及葡萄干擺放沒有硬性規定。憑自己的藝術天份排列。
步驟6
紗布可以往中間蓋起來,送進蒸鍋,水開20分鐘即可。里面所有的食材皆已制熟,再一次蒸它,是為了它們更好地“團結”在一起,方便“切糕”。
放涼就可切片食用,建議切小片吃。另一種吃法就是在平底鍋中,加入一丟丟的油,中小火將兩面煎出焦香來。(趕著拍照,隔天煎好的成品,一邊煎,一邊起鍋就被搶,根本不留給我拍照)
#我的花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