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嘴里的望著鍋里的,最后卻還不滿意,想將好處全部占據,這就是美國政客的典型風格。
實際上,從歐盟拒絕加入美國陣營、法德堅持對華交好、印度巴鐵越南不讓美國駐軍來看,白宮引以為傲的霸權主義,正在走向窮途末路。
就目前來看,美國至少犯下了三大戰略失誤。
第一個失誤,不自量力,妄想挑撥中俄關系。
2022年才剛開始,美國就把矛頭指向了俄羅斯,隨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美國不尋求統治印太,在印太地區,美國希望能與中國共存。
美國認為,中國在印太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作用非常關鍵,不能只用“競爭”去定義中美關系,中美之間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在美俄走向對抗、談判沒有結果的情況下,美國如此表態,一方面是為了對華釋放緩和信號,畢竟美國正面臨著嚴重的供應鏈危機。還有就是,美國想逐個擊破,以避免同時應付中俄兩個大國,美國不想腹背受敵。
這種招數特朗普也沒少用。特朗普執掌美國的那會兒,白宮沒少拉攏俄羅斯,特朗普表示,美國是全球實力最強的國家,俄羅斯軍事實力不可小覷,如果美俄能強強聯手,再合適不過。
特朗普沒有怎么針對俄羅斯,但普京還是一眼就看穿了美國的“不懷好意”。
普京多次強調,中俄關系正處于有史以來的最好階段,任何試圖挑撥中俄關系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
中俄之所以能形成這種“背靠背”的合作關系,與美國的推波助瀾密不可分,拜登上臺后,這種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如果美國采取的方案是“一直針對某個國家”,而不是臨時改變戰略、同時針對中俄,情況或許就不一樣了。
中俄深化合作、保持互信,有助于維護世界穩定,但對美國而言,這絕對是晴天霹靂。
如果美國政客夠聰明的話,就不應該將中俄互相推向對方,因為這意味著美國將處于應接不暇的狀態。
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在中東、北非、南亞和美國都有角逐,中國經濟實力強大,擁有龐大的市場,對歐盟有著不可忽略的吸引力。中俄之間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美國就不可能掀起什么狂風大浪。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的確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現在美國正打算騰出手來圍攻俄羅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怎么可能得逞呢?
第二個失誤,發起對華貿易戰,結果卻是得不償失。
美國學者沃克曾表示,美國對中國有著明顯的誤判,無論是特朗普發起的對華貿易戰,還是拜登采取的強硬措施,比如在高科技領域卡對手的脖子,最終結果都是兩敗俱傷。
沃克強調,誤判中國會讓美國付出沉重的代價,這種代價比美國出兵越南、阿富汗后承受的損失更大,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容美國忽略。
沃克認為,美國不斷增加軍事支出,為一場根本不可能獲勝的戰爭做準備,甚至是干涉***,這種布局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
實際上,在美國,像沃克這樣的明眼人并不少。拜登剛入主白宮時,美國財長耶倫就曾勸告拜登,應該取消對華貿易戰的部分方案,比如降低稅率,然后主動與中國緩和關系,但沒有得到搭理。
直到美國通脹加劇、美元超發帶來嚴重影響后,白宮逐漸發現,美國解決不了供應鏈危機。
然后就有了阿拉斯加會談、美副國務卿舍曼訪華,美國釋放的信號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讓中方幫美國渡過難關。
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在帶給中方壓力的同時,也給美國帶去了危機,疫情和全球經濟寒冬之下,美國面臨的難題越發難以解決。特朗普離開了白宮,最終收拾爛攤子的,還得是拜登。
中方一直都在強調,美國應該改弦易轍、糾正錯誤,且不得繼續損害中國利益,中方不會忍受美國傲慢無禮、頤指氣使的姿態。
如果拜登能提前布局,早日與中國交好,而不是一味對華施壓,情況或許就不是這樣了。
還是那句話,美國政客說了什么無關痛癢,美國做了什么才是最關鍵的,美國如果想求助中國,就得拿出真誠實意和實際行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
否則的話,不管美國在什么時候求助中方,結果應該都差不多。
第三個失誤,掉以輕心,結果造成美國疫情失控。
截至1月17日,美國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6700萬,連續十多天,美國的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都達到了數十萬,經濟、醫療、科技實力強大的美國,就這樣成為了全球疫情震中。
所有人都在考慮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美國疫情失控?
不管答案是什么,美國無力應對疫情的糟糕表現,都讓世界看清了美國“外強中干”的真實面目。不可否認,擁有200多個軍事基地、同時還是北約和五眼聯盟老大的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但與20年前相比,美國的相對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卻出現了嚴重下滑。
俄羅斯、歐盟、伊朗和非洲都在“去美元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數千年來,沒有誰能永遠延續霸權,大不列顛沒做到的事,美利堅同樣不可能做到。
因為霸權主義終究是不得人心的,沒有誰愿意為美國的利益買單。
至于美國會不會真心求助中國,接下來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