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夜
圖/來源網(wǎng)絡,侵刪
-
脫口秀大會上,一首《職場社恐之歌》火到出圈,很多人都覺得戳中了自己的內心,展示了職場社交的尷尬現(xiàn)狀。
其實,很多人都有社會焦慮,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通訊的發(fā)達讓人們更加恐懼面對面的社交。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項研究調查了近2000名年齡在19~32歲的年輕人,發(fā)現(xiàn)使用的社交媒體平臺越多,焦慮感就越強。
如果你在與人交往中,總是眼神游離、沉默不語或是想要逃離,那么是時候改變了。
埃倫·亨德里克森在《如何克服社交焦慮》中寫道:“克服社交焦慮,是一種成長型的心態(tài),它能幫助我們成長,辨明真理。”
我們既然是群居性的生物,就不要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勇敢地推開社交焦慮這扇門,天藍水清的美好世界就會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塑造自我從角色扮演
喜劇片《一念天堂》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如戲,這一生都努力地將每一個角色扮演的完美。”
這種角色扮演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減緩社交焦慮,讓我們覺得更自在。
著名的喜劇演員周星馳,在演電影的時候非常無厘頭,也很放得開,塑造了各種各樣的經(jīng)典形象。但他在私底下接受采訪的時候,卻變得異常拘謹,甚至坦言自己是一個有自閉傾向的人,很抗拒人際交往。
而這個***在普通人身上也有奇效。艾莎醫(yī)生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盡管她畢業(yè)于常青藤名校,也技術過硬、事業(yè)有成,但她卻總覺得自己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在第一次給領導做匯報的時候,她完全不知所措,只好臨時讓同事進行講解。
后來她決定扮演“病人代言人”這個角色,替她的病人——自閉癥兒童和他們的家庭來爭取董事會更多的資金支持和人員傾斜。從此,在每件事上前她都會先思考:“怎樣做對這些家庭最好?”她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她出現(xiàn)在高層領導的會議上,是為了她的病人;她在圓桌會議上發(fā)言,是為了她的病人;她做展示報告,也是為了她的病人著想。
于是每次會議上,艾莎都會在這一角色的激勵下,踴躍發(fā)言,傳遞出各種各樣的病人信息。慢慢的,她覺得醫(yī)院的領導并沒有那么可怕。更有趣的是,時日久了,她的性格也變得如代言人一般,敢于舉手提問,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成長得更加強大自信了。
《如何克服社交焦慮》中提到:“在一定時間內,你的結構可能充當著向導的角色,但最終,你是在建設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有多強大。事實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不再有虛假的外表。”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者無憂”,因為仁者愛人,他一直在為別人說話,他就容易找到交談中如魚得水的感覺。
直面焦慮以行動克服
運動員戴維·金曾說:“若不能直面自己的焦慮,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它只會有增無減;若無視它,卻也無法將它轉化成對當下或日常活動有用的力量。”
社交焦慮本身并沒有那么可怕,很多人面對陌生人都會比較拘謹,可怕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它。如果你向它俯首稱臣,那它就會成為遍布你人生道路的荊棘,減緩你前行的腳步。
前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樊登讀書的創(chuàng)始人樊登老師,今年4月舉辦閱讀狂歡節(jié)時,全平臺直播60余場,有100多萬觀眾觀看。
樊登以自身的經(jīng)歷說明,社交焦慮是可以治療的,關鍵在于進行多次的練習以及認知行為的矯正,就是要相信自己我是可以做到的。
樊登大學的時候參加辯論賽也是十分緊張,站起來發(fā)言的時候,腿肚子一直在抖,連桌子都快被晃翻了,還是坐在身邊的同伴按住了他的腿,他才能成功輸出自己的觀點。
但是隨著他一次又一次地不停辯論、一場又一場的當眾演講,現(xiàn)在即便面對千人演講甚至萬人直播,他也不會再出現(xiàn)到緊張的發(fā)抖的生理反應了。有時候他直到上場之前才開始打腹稿,在臺上也會偶有所感臨場發(fā)揮,一切都很自然順暢。
就算偶有失誤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們都喜歡做吃瓜青年,但其實一個瓜吃一口也就扔了,不會一直啃著一個陳年舊瓜。
撒切爾夫人當時來華訪問的時候,眾目睽睽之下,在大會堂前狠狠摔了一跤。如果我們是當事人,恐怕會覺得這么嚴重的外交事故,這輩子也沒法出來見人了,但其實,現(xiàn)在又有誰會在意這個呢?我們還是會稱呼她為“鐵娘子”,尊她為近代以來,世界上最有名的女政治家之一。
百萬暢銷書作家李尚龍在他的書中寫道:“打敗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趕緊去做那些讓你覺得焦慮的事情。”
面對社交焦慮,最好的辦法是面對它、接受它、再戰(zhàn)勝它。我們不必過度追求完美,時時苛求自己非要做到最好,不能犯一點錯誤,有時候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生活才會更順心愉悅。
敞開心胸用溫暖待人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溫柔對待這個世界的人,也必將被世界溫暖相擁。”
人生如朝露,縱使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擴寬生命的寬度,不斷豐盈自己的人生底色。
很多人的社交焦慮都在于不敢開口,怕被人嘲笑,但其實人活著,最要緊的不是他人的看法,而是盡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更何況,這個世界其實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溫暖。
今年鄭州暴雨,9位勇士為救困在車里的老人和2個5歲的孩子,奮不顧身地跳入1.8米深的積水中,一把菜刀、一個錘子、一個塑料桶和一根繩子,就是全部的工具。他們先將兩個孩子放到塑料桶里,把孩子從水中搶運到路邊的臺階上,又合力將孩子的姥姥救出。
盡管他們當中有人不善言辭,面對鏡頭也是憨厚地笑笑不知道說什么,但又有誰會去計較這些呢?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去交朋友,害怕被拒絕,所以中午吃飯的時候,寧愿封閉自己,獨坐一張桌子,也不愿意和其他人共同拼桌。
剛剛進入一家新公司的瑪?shù)僖彩侨绱耍惹械叵胍谕吕锝坏叫屡笥眩蓞s怎么也不敢開口。直到有一次,她和一個女同事共同乘坐電梯上樓,電梯里只有她們兩人,如果什么也不說那就太尷尬了。
瑪?shù)賹擂蔚乜戳送乱谎郏瑓s被她脖子上的新項鏈吸引了眼球,她衷心地夸贊了這條項鏈很精致,和同事的氣質很搭。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兩個人相談甚歡,瑪?shù)僖步坏搅怂男鹿镜谝粋€朋友。
沒有人會拒絕一個對他釋放善意的人,當你努力讓自己保持善良,關愛他人,對他人施以溫暖,你就更容易變得受人歡迎,你的社交關系也會變得更好。
寫在后面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有社交焦慮,想要用一個終身成長的態(tài)度,主動改變自己的認知和習慣來戰(zhàn)勝它,那么推薦你看這本《如何克服社交焦慮》。
作者埃倫·亨德里克森是波士頓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多年前也曾患有嚴重的社交焦慮,所以她一直致力于攻克社交焦慮障礙,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她幫助數(shù)百萬人戰(zhàn)勝了社交焦慮,做回了真實的自己。本書就是她將真實案例與研究成果結合在一起,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技巧,幫助人們重拾自信,擁有正常、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
戰(zhàn)勝社交焦慮,是更好的人生的開始;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快樂才會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