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黃俗話說86:掣(Cè)起不好過,拽得吆不到臺
〔丑〕丫頭,與我請桂英姐出來。(內回應介)身子不快,不出來。〔丑〕我說道又者起來了。(《六十種曲焚香記》第五出)
小官人,在行的一發測癩,也會妖,也會者,也會肉麻。(《掛枝兒》卷九《謔部》“小官人”條)
小大姐模樣生得盡妙,一時甜如蜜,一時辣似椒。沒準定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時了?(同上同卷“者妓”條)
馮夢龍注:“吳市語妝喬做勢者曰‘者’。”
舉動“者”字為尙。(明《金陵六院市語》)
王锳先生《宋元明市語匯釋》云:
按今四川方言中尙保留了此種說法,音轉為“拽”上聲。又《西游記》六十四回:“佳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或解“者”為“指示代詞,這樣”,實未妥。上文寫杏樹之妖化為女子撩撥唐僧,唐僧不睬,故杏樹妖云云。“者”也當是裝模作樣的意思。
按:王先生的意見非常正確。他將“者”解釋為“裝腔作勢”,殆與“張致”“張志”(張智、張致、獐智)“做張做智”“做獐做智”等意思差近。這一組詞的根在“張”上(詳后)。我們認為,可能解釋為“得意、自嬌、顯擺”更契合;它與“裝腔作勢”或馮夢龍說的“妝喬做勢”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核心意思一致。
川渝既說“拽”(上聲),也說“者”,還說“Cè”:
(足拜)子走路——該你拽!
不良于行的人走路一搖一擺的樣子,川渝稱為“拽”,故有此雙關歇后語。
拽:你娃莫拽,拽狠了要跶仆爬!
看你娃拽兮流了,小心歡喜(huāixī)不知愁來到,背時不知哪一朝(cāo。哪一cāo,何時)
你娃不要者,者了要挨杷棒。
那個舅子背時“飛時”(疑當作“匪勢”)女娃子,今天東穿一套,明天西穿一身,好像有好多羊子趕上山樣,做起掣(Cè)忙了,硬是Cè起不好過。
“者”,得意,類似于“雕做如此做”(故意如此)的意思;“Cè昏了”,尤其指女性不莊重、zā翻兒、輕浮。
“者”、“Cè”的說法,《四川方言詞典》《重慶方言詞解》《廣安方言與民俗詞典》(宋勇著,紅旗出版社,2014.8)《南充方言詞語考釋》(楊小平著,巴蜀書社,2010.8)等似都沒有記載。湖北蒲圻(赤壁市)有“者”的說法:
者:<形>驕傲;自恃。湖北蒲圻(贛語):你者么的?哪個求你?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地方這樣說,有待進一步調查,望讀者諸君有以告我。
我們在草不黃俗話說73:《“查談”“扯談”“扯犢子”》中已經說了“?”字。它跟“蕩”關聯,其實它跟“張”也關聯。“張,誕也”,我們在“在山居主俗話說20”:《“上當”“遭燙”和遇“托兒”》以及“草不黃俗話說011:張王李趙背空名(一)”中都涉及到。“張”之張狂、猖狂,不莊重、放浪之義即“誕”義之引申。
?:《說文·女部》:“一曰女輕薄善走也。”
有“輕薄”義。其“叱涉切”,很可能轉讀為“者、Cè”。
我們再舉幾個關聯的詞——
媟:《方言》卷十三“狎也”郭璞注:“相親狎也。”《漢書·賈山傳》“古者大臣不媟”顏師古注:“媟,狎也。”《后漢書·仲長統傳》:“今夫國家漏神明于媟近,輸權重于婦黨。”唐皮日休《鄙孝義上》:“傷之者不敬,吮之者過媟,是以圣賢不為也。”私列切,入薛心。月部。
僿:《集韻·代韻》:“無悃誠也。”《志韻》“無悃誠皃。”《史記·高祖本紀》“小人以僿”司馬貞索隱:“僿,猶薄之義也。”“僿、塞聲相近。”裴骃集解引徐廣曰:“僿,一作薄。”謂輕薄,不誠懇。式吏切,去志書。《集韻》先代切。
(女):女子行為不檢。《玉篇·女部》:“女不謹。”《集韻》尺栗切。
?:《說文·女部》:“訬疾也。”段玉裁注:“訬者,訬擾也。漢書述曰:‘江都輕訬。謂輕薄為訬也。’?與訬雙聲。”朱駿聲通訓定聲:“輕薄之意。”“字亦作遳。”《集韻·過韻》:“輕也。”醋伽切。
姚:通“窕”。輕佻、《集韻·嘯韻》:“窕,輕也。春秋傳:‘楚師輕窕。’或作姚。”《集韻》他吊切,去嘯透。
這個“者、Cè”字,與自譽系的“繩譝賞-讃得-得吹”也有相同之處,因此《金陵六院市語》“舉動‘者’為‘尙’”宜理解為“賞”,自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