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對發展對象進行政治審查”是發展黨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步驟,政治審查的主要內容中便包括發展對象親屬和主要社會關系的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也稱政治面目,是指一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表明其在政治上的歸屬,也體現其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等。
政治面貌的類別
目前,政治面貌的類別有13種:
1.***黨員
***黨員是指中國***黨員。
中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
申請入黨的人,要填寫入黨志愿書,要有兩名正式黨員作介紹人,要經過支部大會通過和上級黨組織批準,并且經過預備期的考察,才能成為正式黨員。——
詳見《中國共產***程》
2.***預備黨員
***預備黨員是指中國***預備黨員。
中國***預備黨員的預備期,從支部大會通過他為預備黨員之日算起。預備期為一年。預備期滿,黨的支部應當及時討論他能否轉為正式黨員。
預備黨員的義務同正式黨員一樣。預備黨員的權利,除了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外,也同正式黨員一樣。
——
詳見《中國共產***程》
3.共青團員
共青團員是指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的助手和后備軍。
年齡在十四周歲以上,二十八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承認團的章程,愿意參加團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團的決議和按期交納團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團員年滿二十八周歲,沒有擔任團內職務,應該辦理離團手續。
團員加入***以后仍保留團籍,年滿二十八周歲,沒有在團內擔任職務,不再保留團籍。——
詳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
4.民革黨員
民革黨員是指中國***革命委員會黨員。
中國***革命委員會是由原中國***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創建的政黨。在反對蔣介石集團專制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內部的愛國民主人士繼承發揚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逐步發展和聯合,于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中國***革命委員會,提出“實現革命的三民主義,建設獨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國為最高理想”,并制定了推翻***獨裁政權、建立民主聯合***的行動綱領。
目前,民革主要由同原中國***有關系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系和社會聯系的人士、同臺灣各界有聯系的人士以及社會和法制、“三農”研究領域***人士組成。
5.民盟盟員
民盟盟員是指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中國民主同盟是由一批社會知名人士和追求民主進步的知識分子建立的政黨。為爭取抗戰、團結、民主并保障自身生存權利,一些黨派和團體決定聯合起來,于1941年3月在重慶秘密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提出“貫徹抗日主張”“實踐民主精神”“加強國內團結”。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主張“反對獨裁,要求民主;反對內戰,要求和平”。
目前,民盟主要由文化教育以及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6.民建會員
民建會員是指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中國民主建國會是由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及有聯系的知識分子發起建立的政黨。抗日戰爭時期,一部分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所聯系的知識分子開始由“實業救國”投身政治活動,積極參加抗日民主運動,要求實行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于1945年12月在重慶成立民主建國會,主張“建國之最高理想,為民有、民治、民享”,提出“有民主的經濟建設計劃,與在計劃指導下的充分企業自由”。
目前,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相關的專家學者組成。
7.民進會員
民進會員是指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中國民主促進會是由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識分子及一部分工商界愛國人士發起建立的政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一批文化教育界進步知識分子和工商界愛國人士堅持留在上海淪陷區進行抗日救亡斗爭。抗戰勝利后,他們利用掌握的報紙刊物,揭露控訴***反動政策,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以“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踐”為宗旨,提出結束***、停止內戰、還政于民等政治主張。
目前,民進主要由教育文化出版傳媒以及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8.農工黨黨員
農工黨黨員是指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
中國農工民主黨是由堅持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左派為主建立的政黨。大革命失敗后,為反抗蔣介石集團的迫害,***左派于193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國***臨時行動委員會,提出建立農工平民政權等政治主張。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提出“全國同胞及民主黨派共同推進團結,實現和平統一,建立獨立富強之中國”的政治主張。
目前,農工黨主要由醫藥衛生、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及相關的科學技術、教育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9.致公黨黨員
致公黨黨員是指中國致公黨黨員。
中國致公黨是由華僑社團發起建立的政黨。近代中國社會危機空前嚴重,許多中國人前往東南亞、美洲等地謀生,形成了眾多華僑群體和社團組織。1925年10月,華僑社團美洲洪門致公總堂在美國舊金山發起成立中國致公黨,提出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維護華僑正當權益而奮斗的政治主張。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改組為新民主主義的政黨。
目前,致公黨主要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系的代表性人士組成。
10.九三學社社員
九三學社是由部分文教、科學技術界知識分子建立的政黨。1944年底,一批文教、科學技術界學者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政治民主,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與民主科學精神,在重慶組織了民主科學座談會。1945年9月3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民主科學座談會更名為九三座談會,1946年5月4日在此基礎上建立九三學社,提出“愿本‘五四’的精神,為民主與科學之實現而努力”的政治主張。
目前,九三學社主要由科學技術以及相關的高等教育、醫藥衛生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11.臺盟盟員
臺盟盟員是指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盟員。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從事愛國主義運動的臺灣省人士為主建立的政黨。抗戰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但***當局在臺灣的專制統治和***引起臺灣人民強烈不滿,1947年臺灣全省爆發“二二八”起義。起義失敗后,起義領導人由臺灣撤至香港,于同年11月成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主張建立獨立、和平、民主、富強和康樂的新中國,反對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目前,臺盟主要由居住在祖國大陸的臺灣省人士以及從事***研究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12.無黨派人士
目前,把沒有參加任何政黨、有參政議政愿望和能力、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稱為無黨派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
13.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