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品類千千萬,但有幸被賦予特殊意義的卻不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四大果園”:杏林、桃林、梨園、李園。那么,你知道他們都代表什么嗎?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
說到杏林,喜歡看古裝影視小說的朋友一定聽說過一個詞,叫“杏林高手”,而能被冠以這個詞的人都是醫術精湛的郎中,甚至因為妙手回春而被稱為神醫。古代的醫者常常被稱為杏林中人,他們也樂于以此自居。
傳聞漢末道醫董奉贈醫施藥濟世為懷,救治病人從來不收費,只要求被治好的病人種幾棵杏樹作為報酬即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片十多萬棵杏樹的杏林。雖然后世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但能有此情懷,由此成就的人并不多。
與杏林相對的還有一個詞叫“杏壇”,不同的是杏林指的是醫道,而杏壇指的是學堂。杏壇最初指的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孔子收弟子三千,授六藝之學,每到一處便在杏林中講學,休息時坐于杏壇之上。有次還形成了“杏壇禮樂冠華夷”的美譽。
桃林、李園,這個不說大家也都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芬芳,桃李滿天下,形容的都是老師教出的學生很多,而且不乏成就卓越者。桃李,就是學生的代稱。他的故事來源于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他因得罪魏文侯而離開朝堂,出逃在外。為了維持生計,利用自己的學識開館授課,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和一棵李樹,他常常以此激勵學生,希望學生們學有所成,碩果滿枝。
梨園,很多人可能聽說得比較少,但其實是一處大眾化的存在。梨園即指戲園,相傳是因為唐玄宗曾將梨園作為教授歌舞的地方,而因此得名。古代戲子的地位并不高,也不會像如今一樣高收入,甚至常常被貶損,如“痞子無情,戲子無義”。但是愛看戲的人卻很多,上到達官顯貴,下到黎民百姓,男女老少都有很多人喜歡。
那么,除了“四大果園”,你還知道有哪些有特殊意義的果木嗎?不妨評論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