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是一種鳥兒。精衛填海的故事是我國最早的神話故事之一。故事最早記載在《山海經·北山經》,原文是這樣的: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大致意思是說,炎帝最小的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游泳,沉沒在水里無法返回,因此變成精衛,經常銜西山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入東海。
故事很簡短,但是涉及到一些知識,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首先,一般版本的說法都是女娃被淹死了,化而為鳥,但是原文只說她沉沒在東海,回不去了,并沒有說死了。另外精衛填海這個說法一般指的是復仇,但是原文中并沒有明白說是復仇,不過可以朝這方面理解。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兒。而我們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指的是炎帝和黃帝的后代。然而炎帝并不是只有一個人。炎帝是神農氏的首領,神農氏的每一任首領都被稱為炎帝,一共延續了8代,所以一共有8個炎帝。女娃具體是哪一個炎帝的女兒,原文中并沒有明白講出來。一般都理解為是跟黃帝發起阪泉之戰的那個炎帝的女兒,也就是最后一任神農氏首領的女兒,但這只是想當然的理解。
神農氏在中華民族遠古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知道女媧伏羲制造了人類,并逐漸繁衍增多,逐漸組成了部落。燧人氏是女媧伏羲之后的部落首領,從這個部落開始人們學會了用火。后面不知道經過了多長時間,社會就發展到了神農氏。神龍氏的首領被稱為炎帝,根據司馬貞的《三皇本紀》,炎帝的長相是牛腦袋人身子。當然,老嚴私下懷疑,這是在漫長的歷史傳說中形成的人物形象,不一定是炎帝的真實長相。因為神農氏是中國歷史上最初的農業部落,而牛跟農業有非常大的關系,因此把炎帝牛化了。
神農氏有三大功勞。第一是教會了人們農耕,第二是神農嘗百草,研究出了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第三是發明了中醫,用中草藥治病。當然這些都只是女娃身世的來歷。而對于女娃這個人,相關資料實在太少。和女王相關的東海,指的是中國東部海域。在當時已經有渤海這個稱呼,那么東海就包括今天的東海和黃海兩大海域。而這里的西山,名叫發鳩山,不知道具體是今天的哪一座山,但不管怎么說,肯定距離大海都很遠。所以這又是一個就像愚公移山一樣,需要曠日持久才能完成目標的故事,甚至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故事。山海經對精衛這種鳥倒是有具體的描繪:長得像烏鴉一樣,頭上有花紋,嘴巴是白色的,腳是紅色的。仔細想象起來,這一種全身大部分是黑色的鳥,長相并不那么出眾。
而精衛填海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所以到了幾千年之后,有一個叫汪兆銘的人,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汪精衛,表明自己以精衛填海的決心推翻清***。為了推翻清***,他還和一幫年輕人一起當殺手,準備刺殺攝政王,具體是在攝政王經過的地方安放炸彈。準備動手的當天晚上,他的情人陳璧君忽然想起兩人可能會英勇就義,因此提出先結婚。于是鬧新娘入洞房,忙到下半夜,時間已經過去了,當晚只好放棄。然而他們的行為已經驚動了人,所以在第2天晚上放炸彈的時候,紛紛被抓。后來汪精衛雖然被放了出來,但從此沒有了那顆積極向上的心,成了可恥的賣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