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動物當中,狗和人類的關系應該是最好的了,是我們人類的老朋友。
有很多的作家也都書寫過狗的忠誠,比如埃莉諾·阿特金森的《忠犬波比》、石黑謙吾的《導盲犬小Q》。
后來又催生了像美國W.布魯斯·卡梅隆寫下的《一條狗的使命》,大部分也都被拍成了電影。
他這些作品具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最大限度地表現出狗的忠誠。
但今天有書君要說的故事卻有點不一樣,來自美國專欄作家約翰·杰羅甘的《馬利和我》。
為啥不一樣呢?我們在網上看到乖巧又聰明的寵物狗,總會發出感慨,唉,這就是別人家的狗,自己那個呢,不僅不聽話,還破壞力極強!
而馬利就是這樣一條狗,一只經常惹禍的狗。
馬利的主人約翰和詹妮相識的時候還是剛剛走出校園,兩個年輕人光顧著在事業上奮斗,連約會也無暇顧及。
等到他們結婚時,詹妮已經三十歲了,過了生育最佳年齡,兩人迫切地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
但是,即使擁有了自己的孩子,就真的能夠勝任父母的角色嗎?思來想去,他們決定,先撫養一只小狗。
小狗“馬利”這個名字其實是來源于一個歌手,話說當時,約翰.格羅根和妻子詹妮正在為小狗起名而爭吵,揚聲器里傳出了鮑勃·馬利輕快的雷鬼調子。
兩個突然想起這些歌聲,曾經伴隨著他們走進愛戀時的每一個角落。
于是,矛盾應聲而解,“馬利”這個名字就仿佛像排練過一樣,被他們異口同聲地喊出。
那么,為什么說“馬利”是條“搗蛋”的狗?
首先,它有“多動癥”,精力那是無窮無盡啊!仿佛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馬利可以一刻不停地奔跑,哪怕脖子被栓狗繩嘞得喘不上氣,它也會毫不猶豫地沖出去,理由往往很簡單,可能是另外一條狗,或者貓、松鼠、蝴蝶、郵差、飄在空中的雜草種子什么。
馬利充沛的精力可能是源于它超大的食量,它每天的正餐都是同類狗的兩倍,這還不算其它零食,它超愛吃的芒果和其它你想象不到的東西。
馬利為何這么與眾不同呢?因為它是一條有心理缺陷,腦子壞掉了的狗,所以會一遍又一遍犯同樣的錯誤。
即使是訓狗學校也拿它毫無辦法,認為它無可救藥,他們甚至建議將馬利人道毀滅。
不過,約翰和詹妮可不這么想,他們覺得養一條狗的真正意義,那就是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它一個幸福的人生,哪怕它會經常闖禍。
所以,馬利是幸福的。
雖然,這樣的馬利超級搗蛋,但它一樣擁有對狗的忠誠,并無私地回饋給約翰和詹妮。
當詹妮失去第一個孩子時,馬利靜靜地把頭放在哭泣的詹妮的腿上,幾個小時一動不動;
當屋外發生危險時,馬利會勇敢地吠叫著,沖在約翰身前死死保護自己的主人;
而當馬利老到走不動時,它仍然拖動著衰弱的身軀,用整夜的時間爬到二樓,只是為了看著入睡的約翰和詹妮。
在馬利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它陪伴著這個家庭度過的跌宕起伏的生活,陪伴他們經歷了工作和家園的變遷,陪伴著這個逐漸成熟起來的家庭所經歷的全部挑戰和難關。
當年老的馬利還像以前一樣去廚房偷取食物,被約翰抓到現行時,馬利反常地受到很大的驚嚇,它反轉身子,退縮著倒在地板上,祈求原諒。
這一幕,讓人覺得無比悲傷,多么希望它還變成以前年輕惹禍的馬利啊!
衰老的馬利拖著不再靈便的身體,追隨著每一個成員,雖然它已經十分笨拙。
馬利的老去是必然的,但它的一生都在快樂中渡過,在它死去的那一刻,有約翰陪伴著它,有家人惦念著它。
它沒有被火化,而是長眠在約翰屋子前它曾經最快樂的草叢中,陪伴它的是約翰、詹妮和三個孩子的悲傷和思念。
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小狗,在各個家庭充當著解救人性的角色,它們用單純的本性提醒人們,不要活在貪婪之中,人世間還有一種感情,叫做真誠。
當這些狗被當作玩物,被關在籠子里,被拋棄、被虐待、甚至被屠殺時,請仔細聆聽“馬利”們的心聲:
主人,請好好對我,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工作和快樂,而我的世界里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