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夏雨
實習生王婉瑩
11月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用中文發布了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發全網轟動。全世界的網友紛紛猜測“這哥們兒是咋了”的同時,也讓使用在線翻譯軟件的外國網友滿臉問號,“這和豆子到底有什么關系?”
其實,在馬斯克這條發文的背后含義之外,中文古詩詞無疑又一次引起了外國友人們的注意——去年,BBC推出了一部58分鐘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前不久大熱劇《魷魚游戲》也在最后一集植入杜甫名句“好雨知時節”。
《七步詩》有標準的翻譯版本嗎?翻譯大師許淵沖先生曾說,“中華文化那么美,我要讓全世界都看到它!”那中國古詩詞在國際傳播時,如何在翻譯中保留我們的東方詩意呢?
外國網友堅持認為這是菜譜
《七步詩》有標準的翻譯版本嗎?
當“馬斯克變成了‘馬詩客’”,“中華詩詞又一次有效出海”。盡管廣大網友不確定馬斯克發文的真實意圖,但這條推送一經發布就迅速發酵,登上熱搜,“馬斯克發中文七步詩”在微博話題閱讀量為1.9億,引發熱烈討論。
但實際上,因為馬斯克發布中文《七步詩》后,沒有任何解釋,外國網友是懵圈的狀態,有網友通過在線翻譯功能獲得譯文后(Cookingbeansandburningbeans,O***undajaponicainthecauldronweepingisthesameroot,sowhyisittooanxious?),面對譯文中大量的豆子(beans),甚至堅持認為這是馬斯克在分享一道與豆子有關的菜譜。也有操心的網友懷疑馬斯克是在煮豆子時感到焦慮有感而發,并做出了在食用完大量豆子后,導致胃腸道脹氣的分析。
不過隨著這首詩逐漸發酵,也有不少熱愛中文的外國網友耐心地“科普”原詩的意思。當然也有許多中國譯者加入翻譯行列。
在武漢從事多年翻譯工作的汪嘉玲,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將自己翻譯的版本分享出來:Peapodsasfuelsareburnedtocookpeas(煮豆燃豆萁),Peasweepinthepot(豆在釜中泣).Grownfromthesameroots(本是同根生),Whyshouldweboileachotherwithsuchimpatience(相煎何太急)?“最后一句我理解的意思是傷害,不是熱火煮的意思。”
那《七步詩》有標準的翻譯版本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謝艷明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道,“對曹植的《七步詩》的英語譯本有很多,很難說哪一個譯本是規范的。《七步詩》原文傳世下來就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版本,有六行的版本,也有四行的版本,多數英語譯文是針對四行詩的版本翻譯的。比如,英國著名翻譯家翟理思(HerbertAllenGiles,1845-1935)的譯本就是四行詩。我國新近已故翻譯家許淵沖教授譯的也是四行詩版本,并且他譯了多個譯本。而汪榕培教授的譯本則依據六行詩版本。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推送這首詩之后,一夜之間,又有許多中國譯者加入了翻譯行列,因而又產生了許多譯本。在這么多的譯本中,沒有權威人士或機構認定為規范譯本,因為文本對于闡釋者來說是***的,譯者其實也是闡釋者,他有權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理解。當然由于不同語言之間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對等闡釋,譯者對原文本的闡釋會產生一定的偏差,因而會產生不同的譯本,而譯本都可能與原文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對等,所以就很難有規范的譯本了。”
受訪者謝艷明
“宇宙的盡頭是中文”
你讀過最美的中國詩歌是什么?
雖然現在翻譯的版本眾多,但是許多人表示許淵沖對《七步詩》的翻譯才真正稱得上“yyds”(永遠的神)。(《WRITTENWHILETAKINGSEVENPACES》Podsburnedtocookpeas,Peasweepinthepot:“Grownfromsameroot,please,Whyboilussohot?”)
詩歌是非常浪漫的文學形式,在翻譯時如何保留我們的東方詩意呢?
謝艷明教授解讀道:“許教授提出詩歌翻譯的三美論,即音美,形美、意美,他在翻譯詩歌時非常注重音美,他選用的詞都要產生音美效果。比如,多數譯者會把‘豆’翻譯成beans,而許教授則選用peas(豌豆),并且將‘豆萁’譯成pods(豆莢),原文‘豆萁’是植物的莖葉部分,很好燃燒。豆莢的燃燒效果則很不好。許教授舍棄燃燒效果好的‘豆萁’(stalks),是因為pods和peas兩個詞押頭韻,并且與第二行的pot以及第三行的please也押頭韻,可以產生很好的音響效果。許教授還精心選用了‘burned’‘boil’‘weep’三個詞,這三個詞與前面提到的幾個詞都有/p/和/b/,這兩個音是爆破音,可以很好地模仿豆萁在燃燒時的噼噼啪啪的聲音。但是please的詞義的確不是原文中含有的,許教授用這個詞可以與peas押尾韻,因而有湊韻之嫌。能將詩意翻譯出來,并且保有音韻的加持,譯文方顯經典。許教授的譯文雖然有一處湊韻,但總體來說是非常經典的,不愧為一代翻譯大師,他在音韻修辭方面的功力是一般的譯者望塵莫及的。”
其實這次隨馬斯克在海外出圈的《七步詩》并不是唯一令人“心向往之”的中華詩詞作品,無論是去年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英國國寶級演員、《魔戒》甘道夫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用富有磁性的莎翁腔朗讀了杜甫詩;還是今年大熱,風靡包括英語在內不同語言國家的無限流韓劇《魷魚游戲》,植入杜甫詩,引觀眾深思。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截圖
而在外國知乎上,也有不少帖子討論“你讀過最美的中國詩歌是什么?”受到熱烈關注。許多網友在下面分享自己喜愛的中國古詩詞和詩人,被提到最多的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
有一位外國網友分享了鄰居送他李白詩集的故事:“我當時13歲,隔壁住了一位上了年紀的獨居荷蘭女士,她文化程度很高,是個聰明人,很喜歡詩歌和文學,似乎什么都懂。”(Iwasabout13andtherewasanolderDutchwomanwholivedaloneonafarmnearwhereIgrewup.Shewasahighlyculturedandintelligentpersonwholovedpoetryandliteraturewhojustseemedtoknowextraordinarydetailabouteverything.)
“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送了我們一本李白詩集,大概是為了感謝父親對她的醫療幫助和咨詢吧。在詩集封面上,她手抄了李白的《月下獨酌》。”(DuringthelastfewweeksofherlifeshegaveusananthologyofLiPo’spoetry,Isupposeasawayofthankingmyfatherformedicalhelpandcounseling.SheleftanoteinthefrontwithDrinkingAloneUnderTheMoon.)
有網友提到了憂國憂民的杜甫長篇作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誰說詩歌非要描寫風花雪月?這首詩同樣展示了詩人美麗的心靈。”(Whosaysonlypoemsaboutwindandmoonarebeautiful?Thispoemshowsabeautifulsoul.)
而對于馬斯克以中文詩含蓄地表達自己的心境,也有不少網友大呼“果然宇宙的盡頭是中文!”“文化自信,感覺到了!”
曾出版《英譯中國古典詩詞精選》《朱淑真斷腸詩詞英譯》《花間集全本英譯》《唐五代詞選譯》《文字密碼——文字、文化與詩意漫談》《筆墨殷勤有誰知——中西經典詩詞的言情傳意》等譯著與詩論專著的謝艷明對中英詩歌與翻譯頗有興趣與研究。他感嘆道:“中國詩歌的歷史比英語詩歌的歷史要久遠得多,中國留存下來的詩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六世紀到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比如,《詩經》中的《玄鳥》就很有可能是商朝時期的作品,而英語詩歌留存下來的最早的詩篇也是公元八世紀的了,比中國詩歌晚了兩千多年。《詩經》的創作跨越上千年,留存下來的作品非常經典也非常美,所使用的手法十分超前。西方提出的后現代主義的文學手法在《詩經》中都有體現。很多人覺得中國詩詞翻譯成英文肯定會很別扭,中國的審美和文化內涵肯定會在翻譯中流失掉。這種主張其實也不對。誠然,中國詩詞中包含的審美和文化意識有時是不可譯的,但是翻譯可以采用補償的手法。馬斯克引用中國詩詞說明了中國詩詞傳譯在美國很成功,不然一個企業家怎么會特別引用它呢?中國詩詞有很美的音韻,英語詩歌也很講究格律和節奏,只是兩種語言使用了不同的音韻而已。我們不能說古典漢詩的平仄音韻一定要翻譯成英語的平仄音韻(英語也沒有平仄一說),這是很機械的翻譯。我們將漢詩中的平仄音韻譯成英語的格律就是一種補償,同樣可以取得良好的音韻效果。至于文化內涵,這更可以傳譯。翻譯詩詞要忌諱把一首詩翻得太透,要保留一部分文化內涵,讓讀者也參與進闡釋運動之中的,譯者不要把讀者當作小學生,生怕他們看不懂。保留闡釋空間,讓讀者參與其中,譯文的詩意就會大大增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