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中有一句:“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什么是花黃呢?其實這是古時女子“花鈿”的一種。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中國就已經有女子在面部描繪花紋,或是粘貼飾品的習俗了。這種用于面部的紋飾被統稱為“花鈿”。
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花鈿,出現在秦朝時期。那時因秦始皇追尋長生,喜好求仙訪道;
所以他讓宮中女子梳仙髻,貼“五色花子”,這花子,就是花鈿。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一種名為“靨鈿”的面妝開始流行,這種靨鈿是指女子畫在雙頰上的妝容,靨鈿一直流行了數百年。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花黃以及最著名的花鈿“梅花妝”開始流行,在當代以及之后的隋唐時代,引領起了女性面妝的大潮流。
在南北朝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帝王名為劉裕,傳說他的女兒壽陽公主有一日在午睡時,一片梅花落在她的額頭正中,變成了一抹亮麗的點綴。
后來壽陽公主發現,自己額中的這點花色,竟然怎么都洗不掉,而且漸漸成為了自己的面容的一部分。
壽陽公主本就生得十分貌美,在那片梅花的點綴下,就越加美的不可方物了。公主身邊的宮女們見了不免大為艷羨。
圖|墨葭曉赟
但是她們又苦于沒有壽陽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只能用朱筆在自己的額中,繪上梅花樣式的妝容,又或者做出梅花狀的剪紙貼在額頭,這就是最開始的梅花妝。
五代前蜀詩人牛嶠的詩中,就描寫過這個典故:
“曉啼珠露渾無力,繡簇羅襦不著行。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p>
梅花妝真正大行世間,是在唐朝的時候。唐朝女性點梅花妝是非常司空見慣的事情,在許多典籍和詩文中都有記載。
而梅花妝之所以在唐朝盛行,是因為武則天身邊一位非常有名的才女,她就是上官婉兒。
武周朝的宮廷一直危機四伏,在一次失敗的政變中,武則天發現這次政變的參與者,居然有自己最親近的女官上官婉兒,她不禁勃然大怒。
不久之后,武則天下令對上官婉兒執行“黥刑”,也就是在臉頰上刺字。當武則天面見上官婉兒時,對她說道:
“昔日你祖父上官儀謀逆被誅,我念你才華出眾,不僅赦了你的罪,還重用你為御前女官,今天你居然恩將仇報來殺我?”
上官婉兒聽了卻坦然的笑道:“陛下可記得我曾數次莫名攔駕?這宮內宮外早已危機四伏,我若不和他們攪合在一起,如何護得了陛下周全?!?/p>
武則天沉思了一陣似乎想到了些什么,但金口玉言,既然說了要執行“黥刑”也不能就此反悔,于是命宮女以朱砂在上官婉兒額頭,點上梅花妝以代刑罰。
就這樣宮中女子為表忠誠紛紛點上梅花妝,以至于這種行為漸漸流傳天下,成為了大唐最具標志性的傳統習俗之一。
在瑩白的面容上,一點優雅的梅花點綴,是許多人對于古典美人的第一印象。
唐朝的女性們每逢新年,就會在自己的額頭上點上梅花妝。
這梅花妝雖然看起來并不復雜,但卻是古典妝容中的點睛之筆,它讓我們從看到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究竟什么叫作“才有梅花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