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大笑曰:“楊儀匹夫聽著!若孔明在日,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遂提刀按轡,于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一聲未畢,腦后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于馬下。眾皆駭然。斬魏延者,乃馬岱也。
——《三國演義》
魏延的一生近乎是一場悲劇,能力與野心難以把控平衡,最終只能成為犧牲品。當然,我們今天不談魏延,而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魏延的死,都離不開這位西涼將軍——馬岱。
一斬成名馬岱是在劉備入主益州前隨其兄長馬超共投蜀漢,而歷史上從這以后直到劉備死前都不在有關于他的任何記載。唯有演義中劉備興兵伐吳時提及一句“驃騎將軍馬超并弟馬岱,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中,以當魏兵”。
因此,馬岱的主要貢獻皆在后期孔明的南征北伐之中。后期的蜀***才凋零,但勝在孔明謹慎,用將亦是如此,除馬謖魏延這兩位不確定因素外,有孔明居中調度,任用的將領皆甚少出現戰略上的失誤,馬岱便在此列。
而最使馬岱成名的則是《三國演義》中,孔明歸天,魏延反叛,兩軍陣前魏延狂妄大叫“誰敢殺我”后,他的手起刀落。
演義中馬岱于陣前斬魏延,多是占了出其不意的優勢。因馬超兄弟在蜀漢其實并未得到重用,因此魏延以己度人,對馬岱的跟隨并不懷疑,但馬岱并無魏延的野心。而魏延其人雖可為將,卻并不諳統兵之道,尤其當《三國志》中楊儀讓何平在陣前以孔明相問:“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時,魏延之敗便已成定局。
《三國演義》中是孔明神算,《三國志》中是楊儀安排,無論是哪種記載,一代猛將魏延最終的歸宿都是馬岱“斬之”,這件使他在后世最為出名的壯舉,在當時馬岱做來卻似乎只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
“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騫馬岱追斬之…”——《三國志》
斬了魏延后的馬岱再次消失在歷史的記載中,似乎只為斬魏延而來。在魏延死后,姜維繼續完成諸葛亮遺志進行北伐時,軍中便只有廖化當先鋒了,而史料中既沒有記錄他的死,也沒有記錄他的去向。
馬岱最后出現是在《晉書宣帝紀》中:"蜀將馬岱入寇,帝(司馬懿)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余級。"既然已被稱為蜀將,又無記載被殺或被俘,馬岱大抵是不在這“千余級”中。
馬岱最終去了哪里已是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其實忽略了另外一個問題,馬超馬孟起之從弟馬岱,他的表字是什么,似乎一直都沒有提到,難道——
馬岱無字?古人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還有號,比如“臥龍”、“鳳雛”。表字是指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延伸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冠禮,女子十五歲笄禮后,便不直呼其名,而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如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馬超之父馬騰字“壽成”。唯獨馬岱,在歷史記載中只有寥寥數語稱為“馬超從弟岱”,并無表字相關記載。關于馬岱的表字,如今為眾人所傳的大抵有如下幾種:
劉備字玄德
德山
根據《北堂書鈔》引用謝承《后漢書》記載,馬岱字德山,后經證實此為《北堂書鈔》誤將馮岱之名抄錯為馬岱,因此德山可排除。
仲華
馬岱字仲華一說,是出現于民國時期,大概是小說《反三國演義》中作者周大荒為馬岱起的字,并未有出處說明。
伯瞻
馬岱字伯瞻一說,是由日本的三國研究者在中國的地方志《陜西省扶風縣鄉土志》發現有“馬岱字伯瞻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謚曰武侯”的記載而來。
其依據為《江都縣志》中有“馬岱字伯瞻成化丙戌進士。”及《甘泉縣志》中有“馬岱字伯瞻江都人成化丙戌進士”,而兩書的年代又似乎要早于《扶風鄉土志》,因此也有說扶風縣鄉土志一書將此馬岱誤認為三國時的馬岱而記載有誤。
由于古時的“伯仲叔季”之說,通常伯為大,仲為二,如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由于馬岱為馬超從弟,因此有人更傾向于“仲華”說,但此伯仲通常僅在自家所用,很少會排到族內。且據《山西通志》記載,馬岱曾于避難時改名黃巖,后來和馬超相認才還名為馬岱,因此馬岱之表字至今仍然成謎。
勝于命大馬岱自出場起便是跟在伯父馬騰軍中,后馬騰與二子被曹操所害,唯馬岱一人逃回西涼報信,此后他便跟隨堂兄馬超東征西戰,共圖報仇。
馬超天生神力,少年成名,人稱“錦馬超”,馬騰死后他統帥西涼羌兵,《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言道,羌人尊其為“神威天將軍”。
縱觀整個蜀漢,甚至三國,馬超的條件都似乎都是少見的,從家世出身到形貌武功,無懈可擊的一位將軍,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
錦馬超
相比之下,馬岱就暗淡許多。未投蜀漢前,馬岱隨馬超輾轉投張魯帳下,于葭萌關對戰劉備。此時劉備軍中對馬超已是久聞其名,張飛聞馬超前來便立即揚言“辭了哥哥,去戰馬超”,待到兩軍陣前,魏延誤將馬岱當做馬超,為爭頭功也是緊追不舍。
但當得知馬岱非馬超后,張飛都不愿一戰,只道“令馬超親自前來”,直激的馬岱大怒“汝安敢小覷我!”。但事實上,馬岱無論是能力上還是武藝上,都確是遜色于馬超。馬超承父爵可為一方諸侯,而馬岱則更適合為一名將軍。
投蜀漢之后,馬岱更是一直默默的跟在馬超身后。對于一心想報仇的馬超,劉備并未給予過多的信任和權力,更不用說馬岱了。馬超與馬岱作為馬騰等名閥士族的代表成為了蜀漢的一塊高級的背景板。
直到劉備兵敗夷陵,孔明南平孟獲時,馬岱才終于作為一位統兵將領被孔明起用,而根據后來北伐時諸葛亮之言,馬超于平南之后病故,可以推想,此時的馬超大抵已在病中。
馬岱的能力和威望都不如馬超,前半生幾乎都活在馬超的陰影之下,直到馬超死后,他才漸漸擺脫了身上世族的標簽,跟隨諸葛亮四處征戰。
無論是當初喬裝從曹操手下逃生,還是后期在孔明帳下為將,除了自身的能力,馬岱最大的優勢大概就是命不該絕。不同于馬超,馬岱的能力便在于為將,因此不必有馬超的諸多煩惱,最后終于在諸葛丞相的多次北伐之中留下了姓名。
馬岱一生成名于斬魏延,其在歷史上的相關記載也大多在此前后,似乎只為斬這一將而來。而根據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歷史上的魏延確是被馬岱所斬,是因為其能力平平不足以載入《三國志》,還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了豐富蜀漢將領而擴充其參戰資格?
盛衰興亡皆留史冊,烽火硝煙湮沒消亡,那些歲月帶不走的不止有姓名,還有遺忘的真相待我們不斷地去發掘考證!
寒來暑往,看時間單行向前;潮汐潮落,觀歷史循環往復。我是@寒汐一起讀歷史,歡迎關注!
本文由寒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