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天下》周刊陳暢
編輯|陸佳
近日,隨著醫美消費能力恢復及三季度盈利表現良好,醫美概念股迎來反彈。
這其中,有一只叫做“朗姿股份”的上市公司,9月底最低股價只有25.66元,本周卻連日飄紅,并經歷多次漲停,到10月19日,股價達到37元,累計漲幅超40%。
根據朗姿股份10月13日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前三季度業績預增達到194%-230%。但嚴格來講,朗姿股份算不上是醫美公司。它早期是高端女裝起家,后來開始做兒童服裝,再后來通過控股醫美機構的方式布局醫美領域。截至2021上半年,該公司醫美收入占比僅為總營收的29.67%。
對于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大幅度增長的原因,朗姿股份提及與醫美業務有關,并表示將進一步發力該領域。但眾所周知,該行業所處的監管風險是懸著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在此背景下,醫美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的希望有多大?機構對其女裝及童裝業務恢復能否達到預期也存在疑慮。
從做“女人衣”到“女人臉”公開資料顯示,朗姿股份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包括女裝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物流管理的企業,旗下擁有朗姿、莫佐、萊茵、瑪麗等品牌。2011年朗姿股份成功登陸A股,成為國內第一家高端女裝上市公司。
上市后,朗姿股份的擴張腳步逐漸加快。2014年底,其又收購了一家韓國童裝上市公司Agabang,進入童裝領域并拓展嬰幼兒服裝及用品市場,對接整合韓國服飾、母嬰、美容、文化等時尚產業。
兩年后的2016年,它又把觸角伸向大熱的醫美行業,先是戰略投資韓國夢想醫療整形集團,后又收購并控股“米蘭柏羽”、“晶膚醫美”兩大國內醫美品牌。
從營收情況來看,上述三家醫療醫美機構在當時都具備不小的實力。夢想集團是韓國知名的醫療美容機構之一,年接診量接近3萬人次,非韓籍客戶達到40%。
而“米蘭柏羽”和“晶膚醫美”均為國內醫美連鎖機構,在南方有較強影響力,前者定位于高端綜合醫美,后者主打激光與微整形。
這些還不止,2018-2019年間,朗姿股份再出手,收購兩家陜西醫美公司“高一生”和“美立方”。
隨著醫美行業的發展,曲線發力的朗姿股份享受到了一定的紅利。2021上半年,其醫美業務收入占比達到總營收的29.67%,較2016年的6.25%提升了約23個百分點,已經成為除服裝業務外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艾瑞咨詢預計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3000億元,2012~2023年的復合增速達到24%。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稱,根據其此前收集到的數據,中國2019年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2021年有望成全球第一。而且,中國醫美市場滲透率很低,大約才2%,與發達國家如美國13%,韓國9%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據華安證券報告,在求職就業、戀愛婚姻、社會變革等多因素影響下,醫美接受度逐步提高,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醫院診療人次達837.7萬人次,2010-2019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5.9%。
這恰恰是朗姿看中醫美市場理由,更何況,醫美行業的毛利率水平可以用暴利來形容,2020年上市的愛美客銷售毛利率為92.17%,“女人的茅臺”之稱正是由此得來。
“第二增長曲線”存變數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朗姿股份正在布局的醫美行業,可以說風險與機遇并存。
雖然市場增長未見頂,但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醫療事故頻發,販賣顏值焦慮等亂象引起監管層的注意。
據《財經天下》周刊統計,2016年至今,至少有六次關于打擊非法醫美、整治醫療亂象的通知,最近幾次包括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于停止播出“美容貸”及類似廣告的通知》。
而一系列違規藥品器械、醫美廣告、美容貸等問題的出現,也給醫美行業籠罩上了一層不確定的色彩。
雖然朗姿股份醫美業務的營收占比在增長,但今年上半年,醫美業務的營收貢獻率僅僅提升1.42%,占比也僅3成,并沒有預期中的高,其醫美業務的毛利率也僅為52.12%,也同樣面臨毛利下降的難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股價快速上漲之前,朗姿股份經歷了四個月的頹勢,6月1日至9月30日,該股股價累計下跌61.59%(經復權處理)。公司更是在6月7日、8日連續遭遇高管辭職、大股東高位減持風波,股價接連開盤跌停,兩天時間市值蒸發53億元,這與公司的經營業績不理想不無關系。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雖然說醫美市場目前處于賣方市場,競爭沒有達到十分激烈的程度。但當市場進入供需平衡的成熟期后,行業市場轉為存量市場階段,紅利將消失,行業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在即將到來的存量市場里拼運營,以便贏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而對于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將大幅度增長的原因,朗姿股份提到,隨著醫美機構數量的增長和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該業務板塊對公司整體的重要性日益顯著。董事長申東日先前也表示,優先和加快發展醫療美容業務的計劃未變。
結合上述行業變化和各方觀點,朗姿股份的醫美野心能否持續、順利地走下去尚存變數。
撿了芝麻丟西瓜?追溯朗姿布局多業務線的初期,實際上存在著公司業績下滑的隱憂,布局醫美是當時公司的未雨綢繆之舉。
財報顯示,2013年以來,朗姿股份不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都在大幅走弱。2013-2015年,其凈利潤分別為2.34億、1.21億、7445.64萬元,2015年增長率同比下滑38.58%。
到了2021年,雖然疫情緩解致業績大增,但0.93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較2019年上半年0.89億元的數字,僅實現4.7%的微量增長。
店面數量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朗姿女裝業務共有602家店鋪,其中自營店鋪440家、經銷店鋪140家、線上店鋪22家(主要采用線上自營模式),總店數較上年末減少6家。
浙商證券在對朗姿股份風險提示中指出了這一問題,提示中稱,疫情影響零售環境,削弱客戶群體消費能力,女裝及童裝業務恢復不及預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我國女裝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0573億元。2020年,女裝市場規模受疫情影響下降至9407億元。雖然市場規模下降較大,但依舊為男裝市場規模的兩倍左右。
王赤坤表示,從消費端看,目前傳統服裝市場處于存量市場階段,市場規模不再有新增機會;從供給端看,傳統女裝服裝行業屬于無技術門檻供給,供給過剩致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躺贏時代不復存在。
因此,“傳統女裝只能‘挖空心思’拼運營,與友商拼價格、拼創新、拼投入等,這又進一步造成整體成本的上升。”
同時,另一個細節在于,2020年女裝市場前十大品牌合計占女裝市場的比重為8.2%,前五大品牌合計占女裝市場的比重為5.2%,絕大多數品牌市場綜合占有率均在1%左右,像拉夏貝爾、優衣庫、VEROMODA、ONLY等相差甚微,這為后起之秀留出趕超空間。
種種跡象意味著,貢獻朗姿股份近一半營收的女裝勢必要加入到激烈廝殺中,后續可能出現投入產出比降低、銷售不增反降、經營規模萎縮、毛利下降等連鎖反應。
一方面是潛心發展的醫美增長速度面臨來自監管的壓力,另一方面,自已的老本行女裝業務也過了躺賺期,需要下更多功夫去經營,否則朗姿股份可能陷入“撿了芝麻丟掉西瓜”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