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站于2020年12月27日投入使用,屋頂上鋪設的4.2萬平方米光伏建材全部由保定英利能源科技提供。任雙歡攝
雄安郊野公園保定園。保定日報記者張保林攝
2021年8月,徐水區“容易線”上百輛氫能重卡投運,執行雄安新區建設中砂石骨料運輸任務。高欣悅攝
游客在雄安站站前廣場欣賞剛落成的不銹鋼組雕《青蓮滴露》。李秀哲攝
今年1月,滿載著60噸蔬菜的高碑店河北新發地物資運輸車馳援雄安,助力疫情防控。鄒明奇時愛民供圖
雄安唐河入淀口濕地生態保護區。保定日報記者張保林攝
2021年6月,建成通車的安大線。保定日報記者張保林攝
□保定日報記者云娟
天高云闊,春潮涌動,雄安新區在新時代的春天里迎來五周年。五年前的今天,雄安新區“橫空出世”。與他咫尺之遙的保定,也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五年來,我市與雄安新區不斷深化工作對接,全力保障雄安新區的大規模建設,憑借區位距離、交通規劃、生態環境、城市配套成熟度等多重維度優勢,緊跟時代大勢,加速融合、快速發展,與雄安新區在產業發展上同頻共振,在交通建設上互聯互通,在生態支撐上全力保障,為雄安新區的發展注入保定元素、貢獻保定力量。
五年來,我市不斷加強與雄安新區交通路網對接,建成通車容易線、安大線兩條雄安新區建材通道,啟動5條雄安新區對外骨干路網規劃內項目前期工作,對加密雄安新區周邊干線路網、打通雄安新區建材“糧道”、加快雄安新區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五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太行山生態屏障、環雄安新區生態林帶、水系林網等建設工程,造林綠化373萬畝,濕地保護修復5.4萬畝,退耕還濕1.2萬畝,獲評“國家森林城市”。
五年來,我市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有序組織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實施生態補水45億立方米,經過治理,白洋淀上游水環境質量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平。
五年來,我市空氣質量實現持續改善。2021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PM2.5連續4年持續2位數下降,優良天數達到249天。
五年的奮進,日新月異的變化,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忽而春風,新篇將啟,雄安搭載春天的列車將再次起航。與雄安毗鄰的保定,也將乘著雄安發展的東風,駛向一個更加蓬勃美好的未來!保定日報記者云娟
他是雄安,這個春天,他迎來五周歲的生日。我是保定,與他文脈相承、山水相連、人緣相親。五年來,我們手挽手,肩并肩,在燕趙大地不斷書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