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鑒史人
編輯┃Q
在許多年前,北京城就一直流傳著四大頂級會所的傳聞,之所以說是傳聞,只因為他們的存在并不為普通人所知。
在中國首都最貴地價之一的地方——天安門廣場東500米、紫禁城腹地的位置,長安俱樂部在籌備了四年之后終于開啟。
這家俱樂部的會員是李嘉誠、霍英東等人,京城乃至世界頂級名流也都紛紛聞之而來,而站在門口迎接的就是當年的中國女首富陳麗華。
陳麗華
一踏入大門仿金蜜殿的設計隨處可見,紫樟木屏風和名貴擺件到處都是,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宮廷格調雅容華貴。
而在京城,像長安俱樂部這樣的頂級會所還有三家,分別是中國會,京城俱樂部,美洲俱樂部,這四家頂級俱樂部也被稱之為“京城四大俱樂部”。
有人還特意為這四家俱樂部進行了相應的分類:
長安俱樂部是政要的聚集地,中國會是二代們以及各國首腦使節的下榻之所,美洲俱樂部則是各種頂級海歸人員的大本營,京城俱樂部可謂是最簡單粗暴,就是超級富豪的俱樂部。
美洲俱樂部
這樣的頂級俱樂部,自然是讓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充滿好奇——為何有這么多的富豪名流對這里趨之若鶩?這些俱樂部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它們如今為何又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根據相關資料,我們一同來揭秘一下這“京城四大俱樂部”的前世今生。
長安俱樂部長安俱樂部于1996年成立于北京長安街10號,如果對于北京地理位置比較了解的就應該知道,單單是所在位置,就已經突顯了這所俱樂部的神秘氣息。
長安俱樂部的背后是富華集團,而集團的創始人就是第一個“吃到”唐僧肉的前中國女首富——陳麗華。
遲重瑞和陳麗華
陳麗華最初拿到這塊地的時候是在90年代初期,當時這塊地還只是一個球場,但陳麗華看中的是這個路段。
即使是在當時,這也是北京的黃金路段,不僅是北京的市中心,更是與故宮咫尺相望。
也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陳麗華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將這塊地拿下,拿下地皮的第一時間,陳麗華就開始著手建立她的長安大廈,并將大廈的六層劃出成立長安俱樂部,自此也正式開啟了京城富豪俱樂部的先河。
走進這所俱樂部,你就會被其古樸大氣的,雍容華貴、大氣而精致的宮廷風格所震撼。而在俱樂部對其工作的服務員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不僅要面相好、身材好,更是要輕松叫出所有會員的名字,甚至像家里人一樣熟知他們的飲食嗜好。
長安俱樂部大廳
卓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其俱樂部高調的影響力,是長安俱樂部成為各行各界知名人士甚至不乏各國政要非常推崇的理想會議地點。
而之所以長安俱樂部能夠成為當時京城俱樂部的鰲頭,主要還是在于它的“兩大特色”
首先就是投資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當年55歲的陳麗華為了打造這所京城頂級俱樂部,足足是豪擲了4.5億。要知道,即使是放到現在,4.5億也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何況是在1996年。
不僅是在花銷上毫不心疼,從選址到設計以及具體施工,陳麗華幾乎動用了各種能用的資源,請到各行各行的頂尖人才來打造這座金碧輝煌的俱樂部。
除了在硬件方面的投資,長安俱樂部的內部軟裝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據當年的施工隊透露,俱樂部里光是大廳的一盞燈就得上百萬,更別說那些紫檀木屏風、紫檀木座椅等等價值不菲的古董了,即使是如今,放眼整個北京,也很難找到如此豪氣的紫檀木裝修格調。
可以說是京城俱樂部里占地最大,裝飾最下本錢的一個。
第二個是人脈大。
作為京城頂級高端俱樂部,長安俱樂部的“準入門檻”也是相當的高。
從初創之時的9000美元入會費,后來已經增加到2萬美元,不僅如此,并不是交了一次會費就可以終身受用了,而是之后每年還要再額外繳納1500美元的年費。
當然,這個價格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極其奢侈,但是對于很多頂級富豪來說,可能就是零花錢而已,那為什么到如今擁有長安俱樂部會籍身份的會員也已有900位呢?這其實就是俱樂部另外一個準入門檻了。
進入這里的門票除了“門票價格”,還必須有會員推薦,然后理事會進行審核才能進來,也就是說并不是只要有錢就可以進入。
當然,俱樂部里還有一些不成文的門檻:會員最好是企業的“一把手”,公司資產至少在5000萬以上,還得會說英語……
并且根據資料顯示,長安俱樂部是不會向外界公開招納會員的,只有1000個名額,名額滿了之后就不會再發放會籍卡。
在這里的會員,集中在30-50歲,并且一半以上的年日常消費在200萬左右。由于大部分會員都是在每個行業有一定成就的企業家,所以他們對于那些只有錢,但是和其他俱樂部成員氣質不一樣的暴發戶,都是極度拒絕的。
俱樂部年慶
也正是這樣,長安俱樂部因擁有尊貴成功的會員們而聞名京城。
據不完全統計,長安俱樂部的理事會成員包括長江實業的李嘉誠、新鴻基地產的郭炳湘以及周大福集團的鄭裕彤等商界知名人士,更是有許多跨國企業的高管和政要。
李嘉誠
理事會成員的身份也為俱樂部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加上發展時間較為長久,加上會員的獨特身份,如今的長安俱樂部已經成為了國內外公認的頂級俱樂部。
中國會作為北京城最為繁華的三大商圈之一,西單一直是見證北京發展的黃金地段。而就在這高樓聳立的繁華街道,一座中式古宅非常格格不入地隱匿在西絨線胡同51號。
從外觀看起來,這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老宅子,也很少有人知道里面有什么,不是大家不想知道,而是這里就是北京最頂級的私人會所——中國會,這不是一個隨便進的地方,即便你有錢也不行。
這座宅子的前身是四川飯店,但是再往歷史上追溯一些,你就會發現這座宅子的獨特之處——它是康熙第24個兒子,親王府的府邱,也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在香港回歸前夕,42歲的香港商人鄧永鏘將這里承包了下來,并且豪擲800萬美金對其重新裝潢,并且找回了很多王府的舊物放置其中,從床、桌椅到墻上掛的畫,都是以前王府的規格。于是,京城最神秘的會所——中國會就此落地了。
就像中國會內部流傳的那一句話一樣:“中國會的一切都是古董,只有人是新的”。
鄧永鏘
但在前段時間,各種二代的圈子里都流傳著一個很熱鬧的話題——輝煌了二十年的“中國會”已經被拆掉了。
雖然外表上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里面已經全部“面部全非”,當年的古董家具、名畫文物都已經被搬空,和一座普通的老宅沒什么兩樣,就像古典戲曲中的興衰起落一般。
這座國內唯一一個建在古建筑里的頂級會所,靜悄悄地來,也無影蹤地走了,就連官網也已經無法打開,盛極一時的中國會就這樣退出歷史舞臺。
北京坊間有很多關于中國會的傳說,但其實,真正進入過其中的人不多,因為當年的中國會可是不折不扣的京城頂級大佬聚集地,一般人根本無法進入。
根據當年的資料顯示,中國會的常駐會員入會費為15000美元,本地會籍入會費為5000美元,海外人士則是7000美元,不僅如此,每個月還要繳納100美元的會費。
而且會員進入這里并不是獨自從正門進入的,中國會的正門通常是緊閉的,如果有會員想要進入都是提前預約或者接收到邀請函,才能有專人帶領,從側門進到固定房間。
相比于其它三個會所,中國會卻顯得尤為低調,在平常人中鮮有人知。同時也是因為這份低調,也為中國會再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但進到中國會里面,你會發現,它是由幾個連接的庭院和休息室組成,總面積足足有10萬平,不僅有同時可容納250人的宴會廳,還有各種主廳以及單間,更是有酒吧、露天庭院、總統套房等等。
也正是由于中國會“地點內斂”的特性,中國會最盛的時候,可謂是當時北京最有頭臉的人物最喜歡去的地方。
據資料顯示,泰康董事長陳東升、嘉德國際拍賣總經理王艷楠以及外國許多政要都是這里的座上賓,而且據傳聞,就連張國榮都曾是這兒的會員。
陳東升
如今人走了,樓也空。堅持了20年,這個悉心經營的高端人脈圈子,隨著中國會被拆而轟然倒塌。
當然,也有圈內人表示,中國會倒塌了,并不意味著這個圈子沒有其他方式維持著,所以也用不著嘆息。
京城俱樂部就在陳麗華和鄧永鏘在京城大操大辦他們的頂級俱樂部的時候,又一家俱樂部開始在北京打響了名頭。
1994年10月15日,中信集團帶頭提供土地使用權,美國國際會所管理集團出資50萬美元,共同投入建設京城大廈,這是一座50層高的北京標志性建筑,進駐了中信集團等上百家中外知名企業,而京城俱樂部就位于京城大廈的頂層。
京城大廈
在京城俱樂部落地建成的時候,俱樂部咨詢理事會主席王軍表示:
“京城俱樂部的創立,標志著北京在商務發展道路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其實當年王軍宣布要打造這所俱樂部的時候,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的。
當時的王軍還只是中信集團的總經理,并且公司賬面上只有兩百萬現金,按照當時的公司運轉支出,只能夠維持一個半月的工資發放。
王軍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王軍還是堅持了過來。后來王軍對中信富泰進行股權出讓,讓中信集團慢慢好了起來,也正式開啟了屬于他自己的中信時代,而京城俱樂部也成為北京最早的頂級會所之一,千金難進,水漲船高。
根據資料顯示,京城俱樂部的個人會籍費用高達15萬元人民幣,而公司會籍更是要18萬元人民幣。
京城俱樂部會員人數,已經超過1200人,涵蓋中外商界和政界的精英。這里幾乎每一位會員都有著大公司的企業背景,像許榮茂、李嘉誠、潘石屹等人都是其中一員。
潘石屹
在圈內看來,京城俱樂部已經被公眾冠以北京首屈一指的商務俱樂部,而與其他俱樂部不同的是,這里的商務氣息更加濃厚。
凡是進入京城俱樂部的成員們,都是不能穿牛仔褲,T恤衫和旅游鞋的,必須要著裝正式,而且要求手機,調成振動或者是關機。他們的一舉一動似乎都透露出一些商業機密。
京城俱樂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簽,那就是私密性,俱樂部會為會員提供絕不受外界干擾的私密空間,也正是因此,許多企業老板會將與重要客戶的見面以及董事會的舉辦都安排在這里。
京城俱樂部一直以來,也只對會員***,如果并非會員的話,必須要有會員宴請同行才可以,同時這里的會員,也尋求圈子化的認同感,但更多的還是尋求新的生意伙伴。
而要說京城俱樂部最有特色的地方,還得是它獨特的360度的環形回廊,站在回廊上俯瞰京城萬丈繁華,那種奇妙的尊貴感覺頓時油然而生。
美洲俱樂部和京城俱樂部一樣,美洲俱樂部成立的背后也是有巨頭企業的支撐,它是華潤集團控股的五星級會員制商務俱樂部,位于建國門西北角的華潤大廈頂層。
不同于長安俱樂部、中國會和京城俱樂部的老派風格,作為“京城四大頂級俱樂部”中最年輕的一個,美洲俱樂部的會員多是海歸和新商業領袖,像微軟這樣的大公司都是其主要會員,張朝陽、李澤楷也紛紛為其站臺。
而來到這里的門檻也是相對較高的,不僅需要高達20萬元的會費,更是要求是世界500強的內地代表或者大型企業的高管,高端精英風就美洲俱樂部最顯著的標簽。
不僅如此,美洲俱樂部除了在北京華潤大廈有一家主體,它還在全球擁有100多家互惠俱樂部,只要是美洲俱樂部的會員,在任何一家俱樂部都能夠享受到頂級私人會所的待遇。這對于俱樂部會員來說,無疑是經濟實力以及地位的象征。
不僅如此,作為新興階層的集聚地,美洲俱樂部每個月還有各種會員聚會活動、女士之夜、節日特別節目等符合現代年輕精英人士的主題派對,也正是等等獨具特色的俱樂部服務,讓眾多年輕的企業精英趨之若鶩。
結語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高調奢靡的俱樂部自然是已沒有了當年的風采,取而代之的是偏向于較高端的商業談判場所。
而其中有些私人會所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甚至走向了沒落。
但有很多圈內人表示這一切并沒有結束,所謂的頂級會所不在于會所,會所只是名頭,重要的是會所里的人和事。
江湖永遠不是某個地方,只要有人的地方,皆是江湖。